扬州慢
姜�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现在却长满及彩叶草一片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常见考点一:姜夔的词清空高洁,极富想象力,语言灵动自然,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善于以诗人的笔法入词,且更多的以“骚”的手法入词,对客观对象不做更多的实质描写,而对灵气飘忽的心境则极善捕捉与表达,又善于吸收江西诗风的注重锤炼,讲究瘦硬峭拔的特点,因而在清空之中带有一种刚劲峻杰之气。试结合《扬州慢》赏析姜夔词的特点。
参考答案:《扬州慢》这首词写词人自己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寄托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
词人首先移情入景,以乐景写哀情。词人写了大量的乐景,名都、佳处、二十四桥等,写乐景是为了衬托哀情,是为了对比眼前的惨状,而倍增其哀。其次,用今夕对比的反衬手法。上天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来反衬今日的“荠麦青青”的荒凉景象。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深情难赋。再次,词人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大量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把杜牧的诗境自然融入自己的词境。
常见考点二:名句默写
① 《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实写现在扬州凄凉情形的词句是?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② 《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大,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痛心疾首的词句是?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③ 《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词句是?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④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州慢》中用哪句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宋代才子姜夔,为扬州自创一曲“扬州慢”,并亲自填词,写下一首名震古今的经典佳作。那一年是丙申年,也就是1176年。冬至这一天,二十二岁的姜夔,路过扬州,亲眼目睹战后古城的荒凉,回想昔日扬州的繁华景象,不禁潸然泪下,于是,他有感而发作《扬州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