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谈《解脱心理学》的原因
00:00
05:35
《解脱心理学》
作者济群法师
为什么要谈“解脱心理学”这样一个题目?
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解脱是佛法修行的核心,不仅声闻
乘以解脱为究竟,菩萨乘同样要追求解脱。不同只是在于,菩萨还要进一步引导众生走向解脱。从这个意义上说,菩萨道修行就是对解脱的延伸和圆满。那么,怎样才能解脱?说到解脱,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另一个概念——开悟,或顿悟。既然是顿,似乎是刹那发生的,所谓“一超直入如来地”。事实上,顿悟也是相对的,并不能独立存在,而是某个特定时刻出现的爆发点。在此之前,必须有渐修的铺垫 ;在此之后,还要继续悟后起修。所以,修行是一条路而不是一个点。在南传的阿毗达摩和汉传的《大乘百法明门论》(以下简称《百法》)中,都为我
们指出了迈向解脱的心理过程。了解这些心理,遵循解脱之路,解脱就会成为必然的结果。
其次,现代人对修行的认识偏于事相,往
往只关注自己拜多少佛、诵多少经、打多少坐,或是做多少和佛教相关的善行。当然这些都很重要,但我们要知道,修行的关键在于用心。如果用心错了,就像偏离方向,再怎么做都是南辕北辙。事实上,不少人虽然修了很多功课,做了很多义工,却是带着贪嗔痴在做,所做反而成为我执和名闻利养的增上缘。正如《楞严经》所说 :“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因为沙子不是饭的因,所以无论忙多久都煮不成饭。
心灵世界由各种成员组成,当凡夫心出现
时,我们能不能马上认出它?如果没有学过《百法》,很可能会混淆,就像佛经说的“心中不明,认贼为子”,把贼当作自己的儿子,以他为至亲,处处顺从,结果财产被偷光,家业被败尽。
修行也是如此,因为不识凡夫心,听从凡夫心,所以给生命带来无尽麻烦。探索心灵世界,尤其是关于解脱的心理因素,就是帮助我们学会如何用心。
第三,印度文化关注的重点是轮回和解脱,各种宗教都会对此作出解读。佛陀最初说法,也是围绕四谛法门,揭示了轮回和解脱两重因果。这和印度其他宗教的关注点相同,区别在于,佛陀对轮回和解脱的因果有不同诠释,告诉我们 :究竟什么是轮回,怎样才能解脱?我们知道,学佛要发出离心,要走出轮回,走向解脱。如果仅仅从字面理解,好像轮回是某个地方,解脱则是从这里到达那里。所以说到出离心,有人会将此等同于出家,担心马上要放下感情、家庭、事业,甚至因此而不敢学佛。
其实佛法所说的出离,重点是出离内在的迷惑和烦恼 ;解脱,则是由开启智慧,解除迷惑和烦恼的束缚。佛法自古就被称为心性之学,简称心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心理学”。我们知道心理学有不同流派,如果要给佛法加个定义,就应该是“解脱心理学”。那么,它和世间心理学最大的不同在哪里?从世间心理学来说,正常的贪嗔痴并不是问题。因为心理学是立足于凡夫人格,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贪嗔痴,所以它的关注点不在于此。只有当人们过分地贪或嗔,引发焦虑、忧郁、躁狂等异于常人的症状,且自己无力扭转时,才是心理学致力解决的。
但从佛法的角度看,贪嗔痴本身就是问题,是一切心灵病毒的源头,又称三毒。我们之所以是凡夫,是轮回的重病患者,正是被这三种病毒所染污。所以佛教不仅要解决异常的心理疾病,还要从根本上断除贪嗔痴,否则就会源源不断地制造烦恼,制造生死和轮回。
那么,解脱心理学到底有哪些内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心学园地之解脱心理学
399
0
免费订阅
【四、解脱的心理障碍】
62
07:12
【三,解脱的心理建设】第4定、第5慧、第6禅修的利益
45
05:39
【三、解脱的心理建设】之1欲、2胜解、3念
74
07:13
【二、解脱的心理基础】
46
05:52
解脱心理学【一、意识、潜意识】
106
11:30
谈《解脱心理学》的原因
63
05:35
主播信息
雪凌点梦
因为热爱所以乐此不彼。希望通过我的声音能够带给您更多的能量。
598
加关注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猜你喜欢
1244
心学园地之人心人性与人生
1367
心学
1394
心学
384
心学
169
心学
1716
《解脱心理学》
相关推荐
相声演员谈学业的理解
相声理解漫谈
一无所有的解脱
二十一年后的解脱
为何找不到理由解脱
大解脱
你要的只是一个解脱
解脱后
超脱真理
解脱于世
不想上班的10个心理学原因
旧街口大爷
2085
心解脱
波动的海洋
2659
管理学科普33:谈判心理学讲什么?
管理心理学教授鞠强
1425
693《天生非此》解脱内心枷锁:认知错位的心理学解读
一个志远
2084
697《儿童教育心理学》懒惰的原因
明月小师妹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