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探讨系列03

《道德经》探讨系列03

00:00
38:47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黄帝阴符经》
*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第十二章
*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周易·乾卦》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道德经》第二章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第一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