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15年后,戈尔巴乔夫告诫中国一句话,到底有何用意?

苏联解体15年后,戈尔巴乔夫告诫中国一句话,到底有何用意?

00:00
10:20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苏联解体15年后,一名记者曾在采访戈尔巴乔夫时又提到了苏联解体,并直截了当地询问他:“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大国,您有什么话想告诉中国人民?”

戈尔巴乔夫根据自己多年来反思的经验教训,对中国人民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戈尔巴乔夫作为最后一位苏共中央总书记,既是苏联解体的亲历者,也是间接推动者。

他本来想改善苏联的社会状况,却在一系列操作之后,让苏联整个的国家机器都陷入瘫痪。

直到苏联解体之后多年,戈尔巴乔夫都在痛定思痛反省自己在这次巨变中的经验教训。

而那句话既是他对自己当初改革措施的否定,也是对中国人民的郑重告诫……

戈尔巴乔夫的雄心壮志

1985年,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领导人,此时的苏联军事实力处于顶峰,在4年前刚刚举行过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军演,所拥有的核武器数量令美国都感到忌惮。

然而,表面强大的背后,却存在着种种积累已久的弊端。

此时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已经通过改革开放而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局面,社会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

而苏联的经济模式,依然处于僵化之中,一个个农场和重工业工厂束缚住了许多苏联人的潜力,在农业发展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的温饱愈发成为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千斤重,整个苏联能否从穷困变得富有,就看他接下来如何表现。

戈尔巴乔夫首先着手经济改革,他的思路非常简单,百姓生活不富裕,属于经济问题,那自然是先在经济领域努力改一改。

带着造福民众的雄心壮志,戈尔巴乔夫拉开了改革的大幕,他带人到各个农场和工厂里视察,想找出经济落后的根本问题所在。

经过视察和思考他发现,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人们在公共劳动中普遍存在惰性,另一个是经济结构较为单一,限制了整个国家的发展潜力。

于是,戈尔巴乔夫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开始鼓励私有制经济,来提升人们劳动的动力,一方面通过发展更加多元的经济结构,来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本来戈尔巴乔夫以为,这些政策一出台,国家的经济不久后就能够得到改观,可是结果却远远低于预期。

不仅苏共中央许多人并不支持戈尔巴乔夫的这些政策,而且下面各级官员也不愿意积极推行。

纵使戈尔巴乔夫在中央会议上苦口婆心地强调这些改革的必要性,可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对此表示支持。

甚至有的人为了抵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还不惜与他大声争吵起来。

大家对原来的经济模式已经习以为常,并且众多官员在旧有的经济模式中可以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纵使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得到了一些苏联百姓的支持,但是苏联官员们则成为了最大的拦路虎。

在一次又一次的争吵和无效努力之后,戈尔巴乔夫深刻地认识到,苏联的经济改革之所以推行不下去,主要是百姓和各级官吏普遍思想陈旧。

而这种陈旧的思想,正是在过去多年的政治制度中形成的,于是为了让经济改革能够推行下去,就要从政治制度上着手进行改变。

于是戈尔巴乔夫的又一个雄心壮志诞生了,他要从政治上进行改革。

那要朝什么方向改呢?对于这个问题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太伤脑筋,因为当时的苏联已经有了一个现成的参照范例,那就是美国。

西化道路走向混乱

当时美国和苏联已经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冷战,两个大国的军事实力旗鼓相当,谁也不敢轻易和对方开战。

双方早已经在这种长久的军备竞赛中陷入疲惫,苏联因为经济愈发萧条而不再要强,美国也把工作重心放到了经济和科技发展上来。

此时的美国对苏联更多是使用思想战。

在苏联民众因为贫困而对政府失去信心的时候,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向苏联人灌输所谓“民主化”的意识形态。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确实有一小部分官员受到影响,在政治思想上更加向往欧美国家的制度。

当戈尔巴乔夫有意进行改革之时,这些人马上就纷纷站出来,努力向他建言,希望能够让苏联的政治走上西化道路。

此时的戈尔巴乔夫看不到有其他的什么路可以走,最终就在这些官员的一再建言下,决定把美国作为模板,对苏联政治实行全面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设想是,只要在政治方面的改革推行得足够彻底,那苏联政府和民间对于经济改革的抵触就会减少。

可是结果却是,苏联的状况在改革中进一步恶化。

戈尔巴乔夫仿照美国,推行多党制,让共产党不再是唯一可以执政的政党,这很快就让苏联共产党两千万党员对他离心离德。

另外,戈尔巴乔夫还推行了议会政治,这让苏联的守旧派和改革派在议会上吵得不可开交。

甚至一度要大打出手,整个议会乱作一团,政府决策效率变得极其低下,苏联领导集体内部变得非常混乱。

于是,本来就贫困的苏联,在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中变得越来越乱,这很快就动摇了苏联政府的公信力。

苏联是一个共和国联盟,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每一个加盟共和国的政府在接受苏共中央政府领导的前提下,也拥有相当一部分的自主决策权。

当这些加盟共和国看到苏共中央越来越乱之后,对苏共政府愈发不信任,纷纷产生了想要独立的声音,对苏共的各种命令也慢慢不再执行。

戈尔巴乔夫的初衷只是想改变苏联经济不景气的面貌。

可是没想到,改革的措施激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整个苏联在贫困之中又陷入到了政治混乱、分裂加剧的局面。

这时的苏联就像是一列加速驶向崩溃的巨型列车,任凭戈尔巴乔夫拼尽全力猛踩刹车,却再也无法让它停下来。

戈尔巴乔夫的反思

整个苏联分为了两大派别,一边是以苏共的广大党员为核心的守旧派,一边是主张西化的官员组成的改革派。

两派人谁也无法说服谁,谁也无法完全盖过谁,没有任何一派能够主宰整个苏联从而力挽狂澜,硕大的苏联就在这两大派别的拉扯之中被一点一点撕裂。

从1990年开始,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

戈尔巴乔夫心如刀绞,整个苏联就在他的手中分崩离析,但是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却束手无策。

直到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逼无奈之下,正式签署了苏联解体的文件。

硕大的苏联从此不复存在,二战之后持续了40多年的美苏冷战也就此结束。

苏联的解体对整个世界格局的演变影响深远,因此戈尔巴乔夫作为这次巨变的第一亲历者,就成为了备受争议的人物。

西方人把他看作朋友,认为他是西方政治制度的坚定践行者,而前苏联的许多人则把他看作罪人,认为是他亲手毁了整个苏联。

如此备受争议的人物,当然是各国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

一次采访中,一位记者问道:“中国是现在的社会主义大国,根据苏联解体的教训,你有什么建议想对中国说?”

戈尔巴乔夫的回答意味深长,令许多人陷入了沉思。

戈尔巴乔夫说:“不要进行所谓的‘民主化’改革,这样很可能会让整个国家走向崩溃。”

他的回答十分简短,但又意味深长。

虽然他没做太多补充,但是从他的只言片语中可以体会到,此时的戈尔巴乔夫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极力主张西化的政治人物了。

对于所谓的“民主化”,他有了更加深入客观的看法,因此不再盲从。

事实上,美国的所谓民主制度,并不像其表面所宣传的那样纯洁。

在经济私有化大行其道的美国,贫富差距不可避免地不断拉大,当富人群体走向幕后,就开始操弄美国政府的所谓民主政权。

在资本无孔不入的美国社会中,无论是上层政客的声望还是普通民众的选票,都成为了背后的资本家可以随意操弄的对象。

富豪们通过控制政治,来让政客们进一步为他们谋利,整个社会形成了资本与政权强强联合彼此强化的恶性循环。

从2002年到2022年的20年中,美国民众对其政治制度的自豪感已经从90%下降到了54%。

美国民众自身都对该制度逐渐失去信心,更何谈让他国借鉴或者照搬。

结语

从戈尔巴乔夫的告诫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在进步过程中,都要根据自身情况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绝不能完全照搬别国的制度。

否则不仅会在失败的模仿中陷入茫然,而且会在失去自我之后走向混乱。

正因为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根据自身国情,踏实稳步向前发展,才有了我国如今的繁荣富强、活力盎然。

本文由“趣知史馆”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