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等十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北京市供热面积比重达到10%以上;到2030年,力争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北京市供热面积比重达到15%以上。
北京新能源供热资源储量丰富,是少数拥有地热资源的首都之一。北京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包括房山良乡、顺义李遂、昌平小汤山等十个地热田,推动新能源供热规模化发展具备良好资源条件。
自2019年推出新能源供热支持政策以来,北京市新能源供热进入快速发展期,应用形式不断丰富、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供热规模稳步提升,建成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地源热泵供暖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地源热泵供暖项目,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地源热泵供暖等一批示范项目。
今年年初,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市首个中深层地热供暖试点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建成后可实现每年减少7650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约198万标方天然气,这将对助力首都创建绿色供热体系、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新能源供热面积累计达到1.06亿平方米,每年可替代燃气约8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实施意见》提出的2030年新能源供热面积占比15%的目标测算,预计到2030年可累计减少碳排放330万吨左右,随着新能源供热规模的继续扩大,减碳效果还将进一步提升。大力发展新能源供热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抓手,是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北京供热系统重构的重要路径。
记者注意到,这份《实施意见》包括总体要求、推动多场景应用、实现多元有序发展、促进产业发展壮大、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完善政策支持、保障措施七个部分。其中在具体举措上,推动多场景应用方面,明确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产业园区、农村地区不同建筑类型,适宜的新能源供热技术形式。在实现多元有序发展方面,明确了浅层地源热泵、中深层地热、余热、生物质能、集中式空气源热泵等不同技术类型,适宜的发展区域。
《实施意见》还明确提出了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供热企业申请贷款贴息和优惠利率融资给予支持。此外,按照新能源供热装机情况、新能源供热新技术应用、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站建设等不同形式,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供热项目给予一定的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满足新能源供热规模化发展、高质量应用的新要求。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