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试婚宫女”,侍寝后令他终身难忘,却在多年后骂死她儿子

乾隆的“试婚宫女”,侍寝后令他终身难忘,却在多年后骂死她儿子

00:00
09:18

1725年,14岁的乾隆被父亲雍正,强行塞了个漂亮女人。当晚,小乾隆怯生生地走进房间,只见女人身穿薄纱,锁骨之下的风光若隐若现。他咽了咽口水,害羞地偏过头,不敢再看。

谁料,女人却主动上前,一手环住小乾隆的腰,一手搭在他的肩上,若有似无地抚摸着他的脖子。14岁的男孩哪里见过这种场面,顿时浑身燥热,大脑充血,双手也不听使唤地回抱眼前的女人。

女人轻笑出声,牵起小乾隆的手,将他带到了房间深处。

第二天,14岁的乾隆迷迷糊糊醒来,转头看着身旁熟睡的女人,顿时清醒过来。想到昨晚发生的事,他的内心不禁泛起了涟漪,一把扯住被子,盖过两人头顶,睡起了回笼觉。

这是乾隆的情爱启蒙,也是每个适龄皇家男儿的必修课。

在此之前,乾隆只知用功学习、勤练骑射、讨雍正的欢心。但这天之后,他似乎体会到了从未享过人间美味。

他不仅爱上了这种美妙的感觉,也连带着爱上了这位给他绝妙体验的女子。

-

这位女子是噶哈里富察氏。她是雍正特意从内务府挑选的好苗子,比乾隆的年纪稍微大一些。但是肤白貌美、腰细臀大,又勾人又好生养,特别适合做“启蒙老师”。

其实,按照惯理,挑选“启蒙老师”这件事,应当由小乾隆的母亲熹妃来做。

为何雍正堂堂一个皇帝,要插手这种后院之事呢?

答案是,熹妃太不识趣了!

2年前,雍正看好小乾隆,亲自写下传位给他的诏书,并把诏书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的后面。随后,雍正就给了熹妃各种暗示:要给弘历早早启蒙,避免他像我一样子嗣单薄!

可结果呢?雍正一连催了两年,熹妃半点动静都没有。

最后,雍正实在坐不住,主动出击去内务府挑选美女,然后眼巴巴地给儿子乾隆送过去。

雍正的审美,那真不是盖的,挑人的眼光也非常不错。

噶哈里富察氏不仅长得美、勾人的功夫了得,性格更是温柔宽容,乾隆和王府里的下人,都对她赞不绝口。

初尝人事之后,乾隆只要一有空,入夜就往她的屋子里钻。

当时,乾隆还没有正式娶妻,王府里也没有女主人,以噶哈里富察氏这种受宠的程度,她尽可以在府里耀武扬威。可她一直贤良谨慎,始终不逾矩、不忘本分。

两年后,沙济富察氏作为嫡福晋嫁入王府,噶哈里富察氏不吵不闹,安心撮合嫡福晋和乾隆。

同样都是富察氏,为何噶哈里富察氏如此大度?

这件事,还要从两个女人的地位说起了。

噶哈里富察氏和嫡福晋沙济富察氏,虽然都同姓“富察氏”,可她们的家室,那真是天壤之别。

论家室,一个是辛者库人,一个是显赫贵女。

噶哈里富察氏,出身于上三旗满洲包衣管领下人,俗称“辛者库人”,只有通过选秀,才有资格接近皇室阿哥。

辛者库人是皇宫里最低等的奴才,地位很低。

当初九龙夺嫡的八阿哥,母亲就是辛者库人良妃。因为“辛者库人”几个字,八阿哥经常被康熙骂地位卑微、痴心妄想。

所以,以噶哈里富察氏的家室,能在乾隆府中当个婢女,都算高攀了。如今她居然是乾隆的“初夜”兼“启蒙老师”,平时可以同塌而眠,绝对算得上祖坟冒青烟。

而嫡福晋沙济富察氏,是妥妥的贵族。

她的祖上跟着努尔哈赤征战,功勋卓著,父亲是察哈尔总管,母亲受封一品公妻夫人,是响当当的显赫之家。

她嫁给乾隆,那不仅是嫡福晋,更是未来的皇后。

论地位,一个是试婚宫女,一个是正室嫡妻,储备皇后。

雍正把噶哈里富察氏赐给乾隆,目的很明确,是启蒙,更是“试婚”。

在清朝,试婚制度只适用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公主嫁人;一种是皇帝嗣主娶妻,目的都是检验男人的本事。

第一种情况中的试婚人,被称为“试婚格格”。

清朝公主结婚前一天,一般都会挑选试婚格格去准驸马的府上,并要求试婚格格和准驸马试婚、同床。

同床过后,试婚格格再向公主报告准驸马的基本情况,比如,有无生理缺陷、有无特殊爱好。一切过关之后,公主第二天才会准时下嫁。

这第二种情况中的试婚人,被称为“试婚宫女”。

很明显,噶哈里富察氏是第二种。

按照惯例,皇帝不能是无后之人,雍正写下传位诏书之前,就应当想办法测试一下儿子的男人能力。

但多年来,大清皇室很少出现男子功能不全的情况,雍正又格外看好乾隆,这才颠倒顺序:先传位,后试婚。

作为试婚宫女的噶哈里富察氏,入府的唯一功能就是测试乾隆的能力。在测试完的第二天,噶哈里富察氏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她之所以还能留在府中,是因为乾隆对她的感情。如果乾隆厌弃了她,可以把她处死,也可以把她送人,几乎没有任何阻碍。

可嫡福晋沙济富察氏就不一样了。

沙济富察氏是雍正特意挑选的儿媳妇,是拜过宗庙、举行过盛大的结婚仪式,并昭告天下的王妃。如果要休弃王妃,乾隆必须有合理的理由,并走一系列审批程序。

另外,沙济富察氏与其他王妃更加不一样。

乾隆是内定的储君,她便是板上钉钉的皇后,地位超然,别说是休弃、废除,就算是当众斥责,乾隆都得掂量着来。

所以,噶哈里富察氏和沙济富察氏,是真正的云泥之别。

好在,噶哈里富察氏有自知之明,她也不喜欢权位,不管王府里进来多少女人,她始终都是敦厚宽容。

也正是因此,乾隆一直对噶哈里富察氏念念不忘,隔三差五就会看她。

1728年,噶哈里富察氏生下了乾隆的第一个儿子——永璜。三年后,她又生下了乾隆的第二个公主。只是公主身体不好,出生不久就夭折了。

乾隆心疼噶哈里富察氏,格外厚待她,不仅破格赏赐她吃穿用度,还允许她掌管部分的后院事务。

一个女人,如果不能用宠爱留住男人,那么用怜爱也是极好的。

1735年雍正病重,噶哈里富察氏的好日子也即将来到,毕竟她为乾隆生下了皇长子,未来,乾隆登基,她的位份肯定不错,如此她家族的地位也能扶摇直上。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就在雍正去世前的两个月,噶哈里富察氏先行病逝。

乾隆非常伤心,登基后,立刻追封她为哲妃,十年后又追晋她为哲悯皇贵妃,给足了她死后哀荣。

可这种哀荣,竟让皇长子永璜以为,父亲乾隆对母亲噶哈里富察氏爱得深沉。

他以为,父皇会爱屋及乌,把对母亲的深情,迁移到自己身上。

作为皇长子的他,就这样开始肖想的“储君之位”。

清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皇后所生的孩子,是继承皇位的首要人选。如果没有嫡子,才可能轮到庶长子。

当时,孝贤皇后接连生子、接连夭折,一连两个嫡子都去世了。到1748年,孝贤皇后自己,也因为受不了儿子去世的打击,撒手人寰。

永璜一看,嫡子没了,皇后也没了,这下储君可以轮到自己了!

一想到这件事,他就忍不住开心。

结果,因为在孝贤皇后的葬礼上,永璜过于浮躁,没做好礼数,被乾隆皇帝当场责骂。这一骂,直接把永璜给吓病了。

两年后,永璜忧思恐惧、郁郁而终,年仅23岁。

后世在评价这段历史的时候,都认为永璜被乾隆的几句责骂吓病了,还就此去世,实在是太不中用了。

但我翻看了前后史书,推测在当时那个嫡子去世、皇后新丧的敏感时期,乾隆对永璜,绝对不只是简单地责骂。

乾隆很有可能看出了永璜对储君之位有觊觎,不仅责骂他不懂礼数、不懂孝道,还有可能明理暗里给了他威胁。

伴君如伴虎,天家父子,从来都是先君臣后父子。

永璜知道这一点,却没能做到。

他既想要父子亲情,又想要皇位,还想要好名声,要朝臣们的支持、后宫娘娘们的夸赞。结果,被乾隆“不仁不义不孝”几个字,直接压垮。

《孙子兵法》有云: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虚实结合,有自己真正想要和真正擅长的东西。

如果只是一味埋着脑袋,什么都想要,最后只会一事无成。

这便是放弃的智慧。

我想,如果永璜能够稍微看淡亲情,全力主攻皇位,未必不可得。

毕竟乾隆最后看好的两个继承人,一个是愉妃的儿子,一个是令妃的儿子,都非嫡非长。

换到永璜身上,他还占个“长”。

你怎么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