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在外打仗得知,19岁儿子跟35岁乳母生下孙子,当场直喷鲜血

郑成功在外打仗得知,19岁儿子跟35岁乳母生下孙子,当场直喷鲜血

00:00
08:05

1660年,19岁的郑经,路过弟弟房门口,正好暼见35岁乳母侧着身子在喂奶。刚娶亲的他,一下子就被眼前雪白的肌肤吸引了,怎么也挪不开眼。

喂完奶的乳母,轻轻地放下婴儿,还没来及整理衣服,一抬头就看到了窗外的郑经。

两人四目相对,郑经当即羞得满脸通红,迅速跑开了。

郑经作为郑成功最看好的儿子,年纪轻轻就被封了为世子。他平时见惯了各类美女,很少正眼看35岁的乳母陈昭娘。

陈昭娘不施粉黛,从前郑经只觉得她朴实温柔。今天这么一看,昭娘身材凹凸、肌肤如雪。虽然已经30多岁,却丝毫没有老态,别有一番成熟女人的魅力。

第二天早上,在母亲董氏的房间里,郑经再次看到了昭娘,内心泛起了涟漪。

而昭娘也感觉到了郑经灼热的眼神,大大方方地抬头,进行眼神回应。从他身边走过,昭娘的裙摆还若有似无地拂过郑经的右手。

郑经瞬间明白,昭娘心中也有意。

到了下午,郑经以关心弟弟的为由,去了乳母喂奶的房间。两人刚一见面,就不可救药地抱在了一起。郑经轻抚昭娘的背,一脸享受地发出感叹:“真想吃了你!”

随后,两人便钻到了帷帐深处。

尝到了初次相会的甜头,郑经便隔三差五就要去“关心弟弟”。

郑经是郑成功寄予厚望的世子,和乳母私通是极度不光彩的事情。这件事情,两人都非常清楚。所以,从第一天开始,郑经和昭娘就心照不宣地不提名分二字,只是单纯享乐。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

且不说府中人多眼杂,光就郑经新娶的妻子唐氏,就格外难对付。

唐氏,是原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表面上端庄娴静,背地里却是个嚣张跋扈、善妒粗鲁的女人。新婚当晚,两人就因为一个丫鬟闹了不愉快。后来,唐氏坐稳了正妻的位置,更直接把丫鬟给发卖了。

这样的女子,郑经非常不喜欢,便经常躲着她去逛青楼。

但最近,因为有了昭娘,郑经出去的次数越来越少,唐氏便起了疑心。

女人一旦起了疑心,就会变成最强侦探。

不到两天,唐氏就发现了郑经和昭娘的事情。暴脾气的她,直接跑到郑家主母董氏面前哭诉,要郑经给个说法。

董氏也非常惊讶,自己的儿子居然和一个乳母混到了一起,简直是奇耻大辱。如果这件事情,让正在台湾打仗的郑成功知道了,郑经和乳母可能都逃不过一个死。

于是,董氏就一边安抚唐氏,一边下令要直接处死昭娘。郑经拼命跪求母亲,但董氏就只有一句话:“她非死不可!”

其实,这是董氏在为儿子着想。

郑成功治军严明,治家也非常严厉。如果让他知道郑经和乳母私通,做出这种不知廉耻的事情,别说世子之位,很有可能性命不保。

所以,此刻的董氏杀乳母,也是在为郑经着想。但偏偏,郑经是个死心眼的人,他来了一招偷龙转凤,找来一具假尸体,把真正的昭娘藏到了厦门。

更过分的是,9个月后,郑经还抱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来到母亲面前:“你看,这是我的儿子,郑家的长孙。”这个孩子叫郑克臧,他的母亲就是那个“死去”的乳母昭娘。

抱着可爱的孙子,董氏那句“杀母夺子”实在是说不出口。于是,她紧闭双眼,叹了口气,对着郑经说:“我不管了,你看着办吧。”

听到这句话,郑经马上喜滋滋地写信,给父亲郑成功报喜:“郑家有了长孙。”

至于孩子的母亲,郑经只在信中,轻描淡写地写了两个字“妾室”。

此时的郑成功,战事不顺、身体又不舒服,正是发愁的时候。这样一桩大喜事传过来,他当即决定要大摆宴席,好好庆祝一番,去去霉运。

在宴席上,郑成功高谈阔论自己治家严明,夸赞郑经把厦门一带管理得井井有条。就在大家举杯庆祝的时候,侍卫送来了一份信,上面写着:

“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令郎狎而生子,不闻饬责,反加赍赏。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国乎?”

写信人是原来的兵部尚书唐显悦,也是郑经的老丈人,郑成功的亲家。

这句话的意思是,乳母是八母之一,你儿子和乳母苟且生了孩子,你非但不责问,还大加封赏。像你这样治家不正的人,怎么能治国?

看到这句话,郑成功羞愧难当,气血上涌,当场口吐鲜血。醒来之后,他直接下令:“处死郑经、昭娘和他们所生的王孙,董氏知情不报,也该处死。”

这道旨意传到厦门,谁都不敢执行。

所有人都认为,要么是有人假传郑成功的旨意,要么是郑成功中毒昏聩。唯有一个叫做周全斌的人坚持要执行王命,结果当场被捉拿。

消息传回台湾,郑成功得知,自己的旨意居然没人执行,怒火中烧,病情加重。

他从没想过,自己这一生忠君爱国,治家治军都以“严”著称,到最后家里却出了这样的败类。郑成功又急又气,又加上当时战事吃紧、形势不好,他直接急病而亡。

这一年,他还只有39岁。

临死前,郑成功觉得自己无颜面去见先帝,一边嚎啕大哭一边把自己的脸抓得鲜血淋漓,死状非常惨烈。

谁也没想到,当初那个力拒清廷、忠于大明的郑成功,最后会是这样的结局。

从整个事情来看,郑经对父亲郑成功的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我仔细推敲了当时的情况,还发现了一个可疑人员:唐显悦。在这次事件中,他是最重要的推手。

如果不是他,郑成功很有可能不会这么快被气死。

而细细推敲唐显悦的所作所为,有两点根本没办法解释。

第一,唐显悦给郑成功的信,大有推波助澜的意图。

在信中,唐显悦特别提到了“三父八母”,说郑经和乳母私通,有悖人伦。

这里的“八母”是指嫡母、继母、养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乳母。昭娘确实是乳母,可她并不是郑经的乳母,只是郑经弟弟的乳母。

把这个罪名扣在郑经头上,是很牵强的,也不符合封建礼教的。

第二,唐显悦把私隐的事情,大肆宣扬。

按照道理来说,唐显悦这么多,无非是想要给孙女讨个公道。但是,他的这种行为,在大庭广众之下,将丑闻揭开,丝毫没有考虑过郑成功、郑经可能会面临的后果。

当时的郑成功郑腹背受敌,内忧外患,这个消息一出,不仅会让他的声望扫地,也会加速他的重病。

这对于大明的复辟,一点儿好处也没有。唐显悦成天打着忠于大明的旗号,从臣子的角度来说,他不该这么做。

至于郑经,被爆出这样的事情,境遇就更加难堪了,重则殒命、轻则被夺位。在那个夫为妻纲,不许改嫁的年代,郑经流落街头了,孙女唐氏作为妻子,只会更惨。

从祖父的角度来说,唐显悦也不该这么做。

因此,当时很多郑成功的部下们都怀疑,唐显悦可能是被清军收买了,故意来败坏郑家名声的。

当然了,一直到现在为止,史学家都没有办法证实唐显悦的真实意图。

但不管唐显悦是不是居心叵测,郑经和乳母私通的事情,确实不光彩。

突然想起了《大学》里的一句话: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郑成功确实意诚、心正,就连死对头满清皇帝和臣子,也夸他忠勇、圣人。

可是在治家的事情上,他既没有教好儿子,也没给儿子选一个好儿媳,这才让自己活活被气死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