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默克尔的德国一文不值?为何默克尔刚卸任德国就迅速堕落了?

没有默克尔的德国一文不值?为何默克尔刚卸任德国就迅速堕落了?

00:00
12:44

默克尔之后,再无德意志!

要知道,默克尔时代,德国不说呼风唤雨、傲视群雄,最起码也是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绝不像现在这般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那么?为何默克尔卸任后的德国会堕落到如此局面?为何德国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德国的“模式”,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德国的“模式”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没有主权的领袖,就像手中的沙,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

从欧洲地图上看,德国可谓真正的欧洲核心地带。具备威震四方并号令天下的地理优势。

然而,和战国时期的魏国一样,虽然占据了中央地带,但却不得不面临强邻环伺的尴尬局面。对德国而言,想要避免被周边势力撕碎,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扩大疆域,比周边势力更强。

但问题是,德国向任何一个方向努力,结局都是腹背受敌。周边国家虽然天差地别,甚至存在着尖锐矛盾,但在对付德国问题上,它们的态度是坚决的,观点是一致的。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沙俄就与法国结成了协约国同盟,德国在两线作战的苦苦支撑后,最终一败涂地。

虽然纳粹德国建立后,希特勒极力吸取一战期间两线作战的教训,在战前与苏联结盟,瓜分波兰后挥师向西消灭法国,为将来的苏德战争免除了后院起火的担忧。

但英国的顽抗,让希特勒集中力量的努力再度泡汤。相比于半陆半海的法国,作为岛国的英国出于自身安全和欧洲争霸的考虑,坚持奉行“离岸平衡手,大陆搅屎棍”方针,不仅坚决遏制德国崛起,欧洲大陆上的任何国家过分强大,都会受到英国一视同仁的打击。所以在二战期间法国举手投降后,英国很快联合美国与意识形态的宿敌苏联结盟,组成了强大的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将纳粹德国彻底送入地狱。

而当纳粹德国魂飞魄散,德国悲哀地发现:几十年的努力,非但没能涅槃重生,重现神圣罗马帝国的辉煌,反而被周边势力彻底打回了原形,国土面积更是从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的54万平方公里锐减到35.7万平方公里,连龙兴之地东普鲁士以及重工业基地西里西亚都成为它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两次世界大战的惨败,让德国在心碎中明白,在这个“群星璀璨”的欧洲,想要靠暴力统一欧洲何其艰难。当然由于美苏英法四个“战胜国”对德国本土的分割占领以及去军事化改革,德国也被彻底剪掉了军国主义的羽翼。

在这样的情况下,心中还有梦的德国,能选择的途径不是不多,而是基本没有。

但“突如其来”的马歇尔计划,让德国有了死灰复燃的可能。话说二战结束后,美苏一跃成为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并分别主导了针锋相对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作为昔日国际政治舞台中心的西欧,虽然夹在美苏之间,但却在地缘格局上被边缘化。

彼时的美国,因为浅浅的大西洋阻隔,对“本是同根生”的西欧鞭长莫及,相比之下苏联则与西欧山水相连,“钢铁洪流”随时饮马大西洋。

而此时的西欧,因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深刻影响,内部无产阶级运动也是风起云涌。在这样的情况下,为确保对西欧的控制,更为了消耗二战期间的“爆兵”导致的积压库存,美国在1947年推出了“马歇尔计划”,推动西欧各国迅速复兴。

彼时的联邦德国,虽然国土面积大大缩水,但普鲁士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尤其是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让联邦德国“给点儿阳光就灿烂”。再加上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等西方国家有意纵容联邦德国“松绑”,于是恢复正常国家地位的联邦德国,垄断资本迅速复兴,到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经济已重新回到西欧一哥的位置。

由于美国的援助,根本目标是控制西欧经济。并将其纳入美国制造的国际市场,所以在经济蓬勃复兴时,德国萌生了“打工,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想法。

但以德国迷你的体型,想要踢美踹苏何其异想天开,和昔日的欧洲冤家们抱团取暖无疑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恰巧此时,法国和英国联合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被美苏羞辱,随后英国选择拜倒在美国的牛仔裤下,法国则决定和德国放下仇恨,继往开来,西欧一体化最终正式启程。

因为西欧的一体化首先是经济的一体化,所以联邦德国“首当其冲”,潜移默化中成为西欧一体化的带头人。

在美苏争霸的大背景下,美国对西欧一体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一个抱团的西欧,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苏联挖墙脚,于是欧洲共同体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更开始了步步为营的扩容。

1991年苏联解体后,北约和欧盟不约而同地开始利用东欧地区形成的权力真空,开始了大规模的“东扩”,欧盟规模更上一层楼。

然而,也就是从东扩开始,欧盟与美国的地位越来越暧昧不清。本来欧盟的不断扩张,就是为了增加对抗美国的资本。但问题是,东欧这一区域距美国太远,离俄罗斯太近,而欧盟又不能提供基本的安全感。所以结果就是,当北约和欧盟同时覆盖东欧,东欧各国迅速形成了“政治上依赖美国,经济上紧靠欧盟”的格局,成为美国植入欧盟内部的特洛伊木马。

毕竟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烟消云散,欧盟不再是美国的小可爱,而是美国的新公害,所以为了搞垮欧盟,美国什么恶心的招都使得出来,东欧各国的两面三刀就是例证。

不过,好在默克尔作为民主德国出身的德国领导人,深谙左右逢源之道,不断谋求在美俄之间保持平衡。要知道,只要美俄之间矛盾不是那么尖锐,那么夹在美俄之间的东欧国家就不会那么胆战心惊,欧盟内部就不会那么风起云涌。

于是世界看到了,在默克尔时代的16年时间里,默克尔较为妥善地处理了希腊债务危机、克里米亚危机等危机,在尽可能维持了欧盟团结的同时,也提升了德国在欧盟内部的号召力,使德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引擎,默克尔更是被称之为“欧洲之母”。

只是,没有默克尔的德国是万万不能的,但默克尔绝不是万能的。因为她可以给普京称兄道弟,可以让美国颜面尽失,但却根本改变不了德国被30000多美国大兵严密控制的根本事实。而美国驻军的存在,不仅代表了二战的正义,更是美国严密控制德国,进而挟持欧洲的杀手锏。

在这样的背景下,默克尔的闪转腾挪本质上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镜花水月,稍有风吹草动便会立刻被打回原形。而英国,就是德国宿命中的克星。

作为数千年的宿敌,英国从神圣罗马帝国时代开始,就始终坚持在给德国添堵的事业上,两次世界大战更是打得难解难分。

二战结束后,虽然英国在被美国无情忽悠后“回心转意”,低三下四地加入了欧盟,但英国始终是躁动不安的捣蛋分子,尤其是1990年两德统一时更是差点让欧盟“胎死腹中”。

冷战结束后,虽然苏联不复存在,但英国折腾的脚步从未停止。而鉴于英国作为欧盟的“三驾马车”之一,却根本享受不到德法等国的红利,于是在美国的鼓动下,英国心一横,走上了与欧盟一拍两散的道路,俗称“英国脱欧”。

事实证明,作为驰名世界的搅屎棍,“英国脱欧”比东欧各国加起来造成的危害还要大,因为英国不仅实力强、国际地位高,有着强大的号召力,更因为其搬不走的区位,脱欧后必然成为欧盟卧榻之侧的定时炸弹。

而默克尔,在“英国脱欧”后功成身退,德国迎来朔尔茨时代。

彼时的德国,面临的小背景是英国无休无止的折腾,内部本就岌岌可危的局面更加摇摇欲坠;大环境则是美俄对抗的加剧,尤其是俄乌交兵,可谓真正的内忧外患。

对于朔尔茨而言,想要德国继续发展就必须继续维持欧盟的统一,而在缺乏主权的情况下,德国能做的就是和英国利益,也就是美国利益保持一致。在美俄对抗的大背景下,这等于将德国的身家性命交给了美国。所以德国必须放弃左右逢源的历史成绩,全心全意投入到为美国利益前赴后继的事业中去。

所以,德国领衔制裁俄罗斯也就不足为奇,而这种操作首先损害德国经济,进而导致德国在欧盟内部越来越没有号召力。而没有号召力的德国,也就更没有能力维持欧盟的统一。

而欧盟的分分合合,也决定了德国的国运。很明显,美国和英国乐见德国和欧盟的进退失据,而德国,明知所行之路无解,却也不得不走下去。

因为,追随美国针对俄罗斯,德国要被俄罗斯的反击踹死;但如果坚持所谓的中立,德国就会先死于美国的当头棒喝。

概括来说,所谓我不做大哥好多天,默克尔之后无德国,本质上也是因为默克尔赶上了好时候,朔尔茨,不过是时运不济罢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轻笑哥哥

    这是啥情况,发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