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默克尔的德国一文不值?为何默克尔卸任后,德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越来越尴尬?

没有默克尔的德国一文不值?为何默克尔卸任后,德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越来越尴尬?

00:00
12:15

德国,一个一言难尽的国家。

2021年11月26日,对于德国而言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正式将任期结束通知交给了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这意味着在经历了16年长达四届任期的风云激荡后,默克尔的总理生涯正式画上了句号。

从2005年11月22日正式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任女总理,默克尔在长达5818天的时间里励精图治、殚精竭虑,不仅将德国从“欧洲病夫”重新推上了欧盟之巅,更重新塑造了德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在中美俄等大国中游刃有余,强化了欧盟在国际社会中的独立自主。

所以,当这个德国铁娘子功成身退后,毫无意外地收获了铺天盖地的高度评价,法国《回声报》更是将默克尔尊称为“欧洲祖母”。

但默克尔和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当默克尔离开德国政坛,德国新总理奥拉夫·朔尔茨作为追求细节的实用主义者,虽然获得了政客同僚“机器”的赞誉,却因既无萧规曹随之力,又无经天纬地之能的尴尬境遇,成功地用160多天的宵衣旰食,败光了默克尔时代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家底。

默克尔卸任一年后,德国GDP虽然依旧是名副其实的欧盟大哥大,但其国际形象却越发黯淡无光。不仅在大国博弈白热化的大背景下首尾难顾,带动欧盟沦为美国围堵中俄的附庸,在欧盟内部也失去了往日高山仰止的气质,甚至连一向压在身下的法国都能后来居上强德国的风头。

于是德国乃至欧盟民众奋起疾呼:“没有默克尔的德国和欧盟一文不值!”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能够让德国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光速沉沦?难道没有默克尔的德国和欧盟真的就一文不值了吗?静夜史认为确实如此,但也有些言过其实。

毕竟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时势造英雄”的过程,默克尔的励精图治,固然深刻改变了德国,为德国带来了自魏玛政府时期以来第2个“黄金十年”,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德国乃至欧盟的国际影响力。但在历史大潮中激流勇进并创造历史的默克尔,终归没有达到“英雄造时势”的程度,尤其是带领德国彻底摆脱美国控制。

所以在静夜史看来,默克尔在16年时间里创造的一系列成就,是和德国尤其是二战后德国历届政府的政绩相比较的结果,说难听点就是“矬子里面拔将军”,是德国在盛极而衰后难得一见的“回光返照”。

所以当默克尔卸任,继任者水平又比较抱歉,让德国重新回到“欧洲病夫”的历史大势上,落差极大的德国乃至欧盟民众,自然而然地会想念默克尔时代的幸福生活。

那么,为何二战后的德国会盛极而衰?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无孔不入的渗透与控制。而德国之所以被美国渗透成筛子,控制成提线木偶,直接原因在于德国在二战中的惨败,根本原因则在于德国与实力极其不匹配的大国雄心。

话说作为东法兰克帝国后裔的神圣罗马帝国在962年成立后,很快就成为影响欧洲历史的大陆强权。

然而,长年的穷兵黩武,极大地虚耗了帝国的国力,从此数百年的中央集权宣告失败,神圣罗马帝国也成为邦国林立的松散联盟,直到1806年被拿破仑勒令解散。

不过,虽然神圣罗马帝国一盘散沙,但普鲁士和奥地利则一度强大,它们横冲直撞,拥有着较强的实力,并深度参与欧陆争霸,比如伙同沙俄三次瓜分波兰,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最有可能重新统一德意志的强权。

然而,家大业大的奥地利,终归还是败给了军国主义起家的普鲁士。在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纵横捭阖下,普鲁士左推右挡,用三场战争奠定了普鲁士对“小德意志”的统一,现在1871年推动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横空出世。

由于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因此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不可避免地投射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身上,所以成立后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咄咄逼人。

而彼时的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基本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由于领土统一带来的资源整合与市场扩大的优势,再加上普鲁士注重教育的先发优势,德国很快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并在19世纪末和其他列强一样迈入帝国主义阶段,即容克帝国主义。

生产力的飞跃式发展,带来的是更加旺盛的原料需求及更大规模的倾销市场。而德国不仅本土统一时间太晚,难以在欧洲大陆占到便宜,且由于彼时的英法等殖民帝国,早已瓜分了全世界,根本就没有德国在海外开疆拓土的空间。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决定“以刀剑换空间”,最终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的爆发让德国不得不两线作战的战略缺陷暴露无遗,于是德国在坚持4年后,最终一败涂地。

战败的德国遭到了协约国的严厉惩罚,在元气大伤后积累了更多的仇恨。而在一战后期浑水摸鱼并推动德国战败的美国却雪中送炭,给德国带来了急需的资金,在帮助德国还清战争赔款的同时也给了德国东山再起的雄厚基础。

美国之所以如此慷慨仗义,根本原因在于作为欧洲白人后裔的美国自横空出世以来,一直都有“重返”欧洲大陆并由此称霸世界的考虑。但一战的浑水摸鱼明显没达到目的。

所以,扶持德国复兴,一方面可以向西牵制英法,另一方面可以向东阻挡苏联,更重要的是可以扩大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可谓一举多得。

在美国财团的支持下,纳粹德国迅速崛起并。在1939年9月1日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的爆发,可以说美国难辞其咎,但纳粹德国等法西斯的猖狂和失控,让美国最终决心“解铃还须系铃人”,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领袖。

靠着审时度势的入局时机,以及远离欧洲大陆免于战火屠戮的地理优势,美国经济一日千里,奠定了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基础。

而德国作为战败国,则在一战基础上遭受了更惨烈的打击,其国土甚至被美苏英法四国瓜分,随后更是成为美苏争霸的前沿阵地,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直到1990年苏联岌岌可危时才合二为一。

战后的美国,实现了乌鸦变凤凰的蜕变,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但问题是,经历了凤凰涅槃的苏联也一跃成为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身在美苏之间的西欧反而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边缘之地。

为防止苏联的钢铁洪流一路向西,美国强化了对西欧的控制,除了驻军,更在1949年成立了对抗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于是为了对抗美国套在头上的枷锁,联邦德国才与法国谋求和解,并走上了一体化的康庄大道。

事实证明,在美苏争霸的大环境下,西欧一体化虽为对抗美苏但也正和时宜,毕竟一个抱团取暖的西欧,没有实力忤逆美国,却能最大限度地防止被苏联挖墙脚,所以西欧一体化,美国一度默许,这也是欧共体不断强大并最终进化成欧盟的重要因素。

但问题是,当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烟消云散,欧盟的地位就变得尴尬起来。毕竟没有了共同的敌人,所以昔日并肩作战的美国和欧盟很快就嫌隙丛生,欧盟也从美国的小可爱蜕变为美国的新公害。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还是2009年的希腊债务危机,亦或是2015年的中东难民危机和2016年的英国脱欧危机,都是美国打击欧盟的重要手段。

因为美国“年年岁岁驻军还在”,所以即便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在1990年顶着巨大压力实现了统一,却也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虽然欧盟的经济实力一度强大,但毕竟是经济联盟做底,再强大的经济没有军事和政治自主也是白搭。况且因为战后美国在1947年抛出的“马歇尔计划”,在帮助西欧各国经济复苏的同时,也将其纳入了美国主导的国际市场体系。

所以,欧盟本质上就是美国薅德国等西欧国家羊毛的舞台,所以德国越努力,结局就越尴尬。

从欧盟扩张的历程来看,由于德国是名副其实的欧盟领头羊,欧盟本质上又是德国曲线统一欧洲的载体。所以欧盟越大对德国越有利,这是德国推动欧盟东扩,并将昔日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纳入欧盟的重要原因。

但在没有政治、经济和军事自主这种情况下,欧盟规模越庞大,暴露的缺陷就越多,而这无疑给了美国上下其手的机会。毕竟东欧各国抱着反俄的决心,却指望不上欧盟。所以只能“政治上依附美国,经济上投靠欧盟”。因此,欧盟越向东,其危机就越深重。

默克尔能够处理好这些危机,除了个人雷厉风行和运筹帷幄的能力,以及拉拢俄罗斯、对华友好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在给欧盟下绊子的同时,并未在对俄和对华问题上图穷匕见。这也意味着在国际形势完全恶化之前,默克尔有充足的空间闪转腾挪,靠着强大的气场和高超的外交手腕化险为夷。

而等到朔尔茨接手,在新冠疫情、俄乌对抗等事件的猛烈冲击下,美国和中俄的关系越发紧张,迫切需要盟友支持,也就是站队。

所以,没有自主权的德国只能识时务者为俊杰,拜倒在美国的牛仔裤下。如果彼时是默克尔主政,也许可以让德国更体面,但改变不了最终的选择。

所以,没有默克尔的德国和欧盟确实一文不值。但远未到“默克尔之后,再无德意志”的程度,毕竟默克尔也只是让德国值了几文而已。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