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基因检测”就是打着高科技噱头忽悠 | 新京报快评

“天赋基因检测”就是打着高科技噱头忽悠 | 新京报快评

00:00
03:13

号称“包治百病”的基因测序被叫停了,号称取点唾液就能测出孩子天赋的“天赋基因检测”却仍未退场。据新京报报道,近段时间,“儿童天赋基因检测”悄然流行。各类天赋基因检测费用在400多元至9800元不等,检测包括了智商、情商、运动、绘画、音乐、运动、个性等方面。

有意思的是,有检测机构标榜专业,所谓的专家专业方向却跟基因检测并不对口;对于同一天赋能力,多家机构的检测位点并不相同;还有机构称检测报告涉及的天赋种类、基因位点都有文献支撑,但“不可能公开”;面对记者查看机构与人员资质的要求,这些机构也会找各种理由推脱。

古有用抓周卜志趣,今有用基因测天赋,不一样的“算命”方式,一样的不靠谱。

早在2009年8月,“儿童天赋基因检测”乱象就被曝光过;2016年7月,拳击冠军邹市明妻子晒出儿子“天赋基因”后,“天赋基因检测”生意再度受到舆论聚焦。如今看,虽然天赋基因检测自身经不起“检测”,但这无碍于不少机构“对韭当割”。

不得不说,这些机构都是贩卖焦虑、炒作概念的一把好手:吃定家长们的起跑线焦虑,包装出“天赋基因”的概念,继而打着高科技噱头忽悠。

说“天赋基因检测”反科学,是因为相比医学界公认的可通过基因干预预防疾病,通过基因检测天赋更像是以蠡测海,缺乏科学依据,也没有循证研究支撑。

说“天赋基因检测”反伦理,是因为此举有违基本的价值伦理,容易造成“基因歧视”。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祁鸣就说过:“基因检测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就是有利性与无害性,这类与伦理道德相悖的检测项目我不主张开展,因为这对家长和孩子都是沉重的精神包袱。”

现实中,“天赋基因检测”很可能助推家长的揠苗助长情结与鸡娃心态,最终扼杀孩子真正的天赋。对于坑娃不浅的“天赋基因检测”,有必要提醒家长们消除育儿投机心态、尊重教育规律、少信伪科学。但只让家长提高警戒心显然还不够。

吹嘘“天赋基因检测”的神奇效用,却不敢明示临床数据、相关检测人员资质以及检测项目资质等信息,已不是简单的“收智商税”,更涉嫌虚假宣传。鉴于此,监管层面有必要针对消费级基因检测的监管盲区及时补漏,该叫停就叫停。此外,消协、市场监管部门等不妨针对乱象及时发出消费预警,将更多家长从迷信的泥沼里拉回。

不能再让“天赋基因检测”继续坑娃、坑家长,退场是其唯一的“出路”。毕竟,“天赋基因检测”的“基因”成色,就是反科学反伦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