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39岁离奇坠马死亡,顺治:和我没关系!孝庄:大局已定

多尔衮39岁离奇坠马死亡,顺治:和我没关系!孝庄:大局已定

00:00
11:14

1650年11月,39岁的多尔衮,不听太医劝告,非要顶着寒冬的料峭严寒前往古北口外打猎。

“嗖!”一支箭正好射中老虎后背。

“摄政王威武!”王公大臣们止不住地鼓掌,马背上的多尔衮洋洋得意地回望了他们一眼。

中箭的老虎狂吼一声,冲进了林子,多尔衮双腿一夹,骑马追进了林子。可就在他一边骑马,一边瞄准时,膝盖突然传来一阵剧痛,多尔衮身子一歪,失去平衡从马上摔了下来。

他牙关紧咬,强忍着痛,没发出哀嚎声。

众人赶忙簇拥上去,把多尔衮抬到了休息间。

冬日里的这场围猎被迫结束,多尔衮也住进了古北口外的喀喇城。

喀喇城里,多尔衮盖着厚厚的毯子,靠在躺椅上。他的脚边,是一个烧得通红的炭火盆。正当壮年的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必须靠着通红炭火才能过冬。

多尔衮看着窗外的雪景,感慨万千,从去年三月份开始,他经历了太多的悲欢。

那是1649年三月的清晨,多尔衮正神清气爽地打量着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是他嫡福晋的亲妹妹,原本是侄子豪格的妻子。

当初,豪格与多尔衮抢皇位,害得他把到手的皇位,让给了孝庄年幼的儿子福临。这件事情,成了多尔衮一生的心病。

后来,多尔衮成为摄政王,最想干的就是扳倒豪格、报仇雪恨。

豪格这个人,虽然有着兵强马壮的势力,但头脑不足,没几年就被多尔衮赶下马、死在了狱中。豪格一死,多尔衮就带着兄弟们瓜分了他的老婆。

如今这个正在梳妆台前描眉的美少妇,就是他抢来的侄媳妇。不得不说,女人细腰美背,滋味确实不错。

多尔衮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就在他准备起身,和美人再来一个回笼觉时,门外传来急促的拍门声:“爷,大事不好了!”

多尔衮赶紧起身开门,他府里的人都经过严格训练,很少有这样鲁莽的时候。看情形,一定是出了大事情。

果不其然,他的亲弟弟多铎得了天花。

那个年代的医疗水平并不发达,满清也才刚入关不久,连好点的汉医都招不到,得了天花几乎就等于是患了绝症。

得知消息的多尔衮,当场愣在了原地。

努尔哈赤死后,母亲阿巴亥也被迫殉葬,自己又子嗣单薄,对于他来说,多铎这个弟弟是他在这个世上少有的血亲了。

可天花具有极大的传染性,多尔衮不敢亲自去探望,只能派去最好的大夫,心急如焚地让下人来回传消息。

最终,36岁的多铎还是没能逃过天花的毒手。

弟弟去世后,多尔衮的精神状态明显下降了许多,经常愣神恍惚。身强体健的弟弟都英年早逝,那一向体弱的自己又该当如何呢?

从身体来看,多尔衮从小就体弱,在兄弟们都跟着父汗上战场时,他只能待在母亲阿巴亥身边养着。

也正是因此,一直到努尔哈赤去世,多尔衮都没机会建功立业,只能眼睁睁看着四大贝勒逼死母亲,毫无还手之力。

这些年来,多尔衮不顾身体、咬牙征战、弄权,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爱重的人。

后来,他的权力是足够了,可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差。明明是30多岁的年纪,多尔衮却经常生病,一降温就骨头疼,丝毫没有点年轻人的样子。

他也想过要好好养身体,却总是忍不住纵欲狂欢。

四处收集美女的习惯掏空了他,抽烟的恶习,也让他越发虚弱。

这一次,多铎去世,多尔衮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抓紧时间,安置好自己想要保护的人。

可事与愿违,还没等他做好准备,噩耗再次传来。

1649年12月,多尔衮的嫡福晋去世了。

一直以来,多尔衮虽然四处收集美女,但是对于嫡妻,他始终有着特别的感情。

当初,努尔哈赤为他挑选这个妻子的时候,就是看准了博尔济吉特氏的血脉和科尔沁的娘家,希望她们能够成为多尔衮的助力,成为爱新觉罗的助力。

在多尔衮心里,嫡福晋是情爱的启蒙,更是后院大总管。两人还曾一起度过了皇太极的高压时期,相当于患难夫妻。

嫡福晋死后,多尔衮非常伤心,他不顾礼制,直接追封她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

念生死乃人之常理,册封追谥是为大礼,故定合尔佳行谥号,特赐册宝,追谥曰敬孝忠恭正宫元妃。呜呼,追封易名,例缘古今;佳行裕后,作则九围。乞讷封谥,永世流芳。

要知道,“元妃”不仅是原配妻子的意思,还是皇家专用。

多尔衮的嫡福晋再高贵,也只是个王妃,用这样的追封属于“僭越”。

但那会,根本没人敢和多尔衮唱反调。他已经大权在握,地位甚至比小皇帝还高。

1650年的新年,多尔衮显得格外孤独。

他似乎得到了一切:政敌们相继去世,顺治也异常“听话”。他稳稳当当掌握了大权,是实打实的皇父摄政王。

可仔细一看,他身边的亲人,也都不断逝去了。

多尔衮得到了一切,却开始感觉权势无趣。于是,他开始把手上的权力,慢慢下放给部下。

1650年2月28日,多尔衮发布了一道诏令:

各部事务有不需入奏的,由亲王满达海、博洛、尼堪等人处理。

这个命令一出,朝中议论纷纷。

以往的多尔衮,恨不能集所有大权于一身,可如今,他居然主动放权?

难道是多尔衮快不行了?他在安排身后事?

任何一个体弱的人,都听不得别人说自己快死了。

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多尔衮又找来朝鲜使臣,要求朝鲜给自己送美女。同时,他又做计划,要求国库花巨资给自己修建避暑胜地,地点就选在关外。

如此举措之下,大臣们才稍稍安分下来。

大家开始推测,是不是摄政王多尔衮,想要多些时间来享受生活?

七月初十,多尔衮明显感觉身体不适,抱病在家。当时,酷暑难耐,避暑胜地又没有修建好,他只能在王府中休养。

按照规矩,小皇帝顺治应该要亲自去看望这个皇父,最不济也该派人去问候。

可多尔衮一等再等,都没看到顺治的踪影。

身为皇父的多尔衮很生气,他阴阳怪气和大臣们说:“如今,皇上长大了,也不再需要我这摄政王了。”大臣一听,立马把话传给了顺治。

没过几天,多尔衮就在府中等到了顺治。

只是,他的这场病,丝毫没有因为顺治的看望有所好转。

八月,多尔衮似乎预感到了什么,立马颁布了一道旨意,追封自己的生母阿巴亥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

三个月后,在家躺着难受的多尔衮,不顾身体偏要出去打猎。

在满清的习俗里,心情不好要打猎,病痛要打猎,有大喜事也可以打猎庆祝。这就像东北人的饺子一样,一有节日就要吃。

多尔衮也是见自己的病迟迟不好,实在没招了,才冒着大雪去打猎。他想着,就算不能治病,散散心也是好的。

可谁知道,这一次的打猎就出了意外。

他一个不小心,就从马上摔了下来。

住进喀喇城的时候,多尔衮的头脑非常清醒,他把亲哥哥阿济格叫到身边,好生劝告一番。

相比于弟弟多铎,哥哥阿济格是个莽夫,又过于贪恋权位。多尔衮知道,阿济格对摄政王的位置觊觎已久,如果自己去世,他很有可能会逼宫。

可以阿济格的头脑,绝对敌不过孝庄母子。

多尔衮努力对对阿济格做着最后的劝说。

阿济格走后,多尔衮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这一次,他再也没有睁开过眼睛。

这个清初的枭雄,终于倒下了。

不少人猜测,多尔衮的死很有可能是顺治的手法,毕竟,骁勇善战的将军居然因为坠马身亡,这实在太离奇。

多尔衮的手下们也蠢蠢欲动,想搞出一番动荡。

孝庄非常聪慧,立刻敏锐地捕捉到这群人的真实意图。他们并不是想要探寻多尔衮的死因,而是在试探朝廷对多尔衮的态度,。

于是,孝庄叫来顺治,仅用三招,压制住了一场可能的动乱。

第一招:册封多尔衮为义皇帝。

多尔衮死后,顺治带着诸位大臣,亲自前往东直门外五里地,迎接了多尔衮的遗体,给足了他身后哀荣。

遗体一进京,顺治立马就追封他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赐予他“成宗”的庙号。

这种追封,相当于是认可了多尔衮的皇帝之位,属于死后追封中的最高荣誉。

此举无疑是在告诉所有人,顺治对多尔衮是绝对认可的。多尔衮的亲信们,也就没必要担心自己的安危了。

第二招:为多尔衮找好后人继承。

多尔衮的一生,妻妾成群,偏偏没有儿子,仅有一个年幼的女儿。但女儿不能继承爵位,也不能后继香火。

于是,顺治又主动找来多铎的儿子多尔博。多尔博的身份很特殊,他的父亲是多尔衮的亲弟弟,母亲是多尔衮嫡福晋的亲姐妹,让他继承多尔衮的香火最为合适。

如此一来,多尔衮也算绝后了。

通过这一招,顺治成功收买人心,世人纷纷夸赞他有仁心。

第三招:收回兵符和赏功册。

前面两招,能够稳住大局,但还不是真正的较量。

天大地大,权力最大。久经官场的人都知道这件事。

多尔衮一死,孝庄就秘密派人潜入摄政王府,拿出了两样东西,一样是能够调动全国兵马的兵符,另一样则是记录八旗将士的功勋档案。

掌握了兵符,等于掌控了全国兵马。任凭哪个臣子想要起兵,顺治都能用兵马镇压。

而功勋档案,则是所有八旗将士晋升的依据。这个册子,记录了每个人的晋升,相当于掌控了所有八旗士兵的个人未来。

有了它们,孝庄母子等于是牢牢握住了军政大权。

朝堂中,再也没有人敢随便质疑他们的决定。

自此之后,曾经的多尔衮党派也开始消停,朝堂中再也无人敢揣测多尔衮的死因。

顺治也算是从侧面,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只是,这并不是多尔衮全部的结局。

他梦寐以求的皇帝之位根本没当几天。在多尔衮去世的几个月后,顺治亲政,培植了足够的人马,就把多尔衮从“义皇帝”打成了大逆不道的反贼。

多尔衮的牌位被扔出太庙,尸体也被翻出来鞭尸。

成王败寇,这个道理,多尔衮一直很明白。所以他才会拼命立军功、搞权谋。可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不管处在哪个段位,身体才是最顶级的生存法则。

司马懿忍辱负重,最终能拿下曹魏江山,就是身体好。

但凡多尔衮身体稍微好点,多活10年,熬到顺治24岁去世,我想,结局就会大不一样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