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网红化操盘催熟,并非“新中式馒头”的正解

封面评论|网红化操盘催熟,并非“新中式馒头”的正解

00:00
03:03

□蒋璟璟

近年来,餐饮创业里面开始刮起了一阵做“新中式馒头”的风。咸蛋超芋馒头卷、香蕉可可花生馒头卷、桂花芋泥贝果馒头、伯爵茶奶酥馒头、野蓝莓贝果馒头、南瓜芝士培根馒头……要不是看见馒头这两个字,真的会以为自己是在面包店。无论是从名字还是外形,都和面包非常相似。一些“新中式馒头”成为爆款单品,还有一些门店,则被评价宰人“黑店”“只卖甜馒头,还死贵”“又贵又难吃”的评价。第一批新中式馒头店,已经开始倒闭了。

所谓“新中式馒头”看似新颖,实则属于典型的“中间层商品”。一方面,其被当贝果、欧包的“平替”。另一方面,则被说成是传统馒头的“升级”。升降之间,理论上,新中式馒头能有一个适合自己生存的中间带,并且这个空间还不小。其所能撬动的客群与消费力,一度让跑步入场的玩家们期待不已。

当馒头“玩出花”,馒头还是不是馒头?有相关人士归纳了新中式馒头的几个特点,比如说“外表更加花里胡哨,一眼望过去以为是面包”“店面装修得也像面包店,更为精致”“在网上更火”……从中不难看出,很多新中式馒头商家,还是照搬了“网红化单品”的操盘路数,主打就是个“视觉系”,迎合了“打卡文化”。其作为食品最本源的一些元素,例如味道等,反倒退居其次。

“面团+各种馅料”,被做成各种可爱造型的“养眼又新颖”的“新中式馒头”,最为消费者所诟病的,其实在于两点,也即“性价比低”“不好吃”。为了平衡这两大“弱项”,相关商家提供了另一种维度的价值补偿,也即以无糖无油、少盐少热量为主要理据的“健康饮食方式”所带来的自律感和心理实现感——于是乎,死贵死贵、难以下咽的“新式馒头”,仿佛有了一种高级的意涵,这在相当程度上让“溢价”合理化。当然,这种说服策略,并不长久可靠。

就如很多网红店一样,不少新中式馒头门店,经常是大排长龙,在社交媒介上更是有极高的热度。只不过,在热闹一阵过后,往往迅速退潮,乃至门庭冷落。这种营销模式,其虽然解决了“初次接触”的问题,但是始终没有培育起足够的“复购率”。馒头就是馒头,大众有着根深蒂固的定价之锚,加之馒头不同于奶茶、咖啡等具备成瘾性,所以很多跟风打卡、好奇一试的消费者在“试买”之后,很难转化为长期的购买者。

“新中式馒头”当然大有可为,只不过网红化的“新中式馒头店”,却未必是好赛道。做餐饮,讲究的是口碑积累,是慢工出细活、功到自然成,那种以“空降”之姿横空出世,以脉冲式流量浇灌催熟的“网红店”,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