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期:文化资讯丨从祭祖节到老人节,九月初九敬老爱老迎重阳

第296期:文化资讯丨从祭祖节到老人节,九月初九敬老爱老迎重阳

00:00
06:16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在许多小朋友的印象中,重阳节是老年人才过的节日,但其实,重阳节的起源并不是因为老年人。那么今天的这条新闻,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重阳节。

重阳节开始于西汉,已经有超过2200年的历史了,是从上古时代的秋季丰收祭祀活动演变而来的。后来,这个习俗从宫中流传到民间,到了三国时期,重阳开始变成一个节日,但并没有大规模普及。一直到了唐代,“重阳节”开始被正式定为民间会集体庆祝的节日,之后,历朝历代过重阳节的习俗便沿袭至今。

但一开始,重阳节并不仅仅是“老人节”。古人常常将“六”这个数字定为阴数,把“九”这个数字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这天,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因此叫做“重阳”。在古人看来,九九重阳是非常吉祥的日子,因此也把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并列为四大祭祖的节日。所以,重阳节首先是祭祖节。

从0到9这几个数字中,9是最大的数。因为读音,九也有长久、久远的谐音,所以九九重阳就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1989年,我国政府把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到了2006年,重阳节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么自古以来,重阳节都有哪些民俗活动呢?

首先是登高。重阳节也叫“登高节”,这个时候,适逢金秋九月,天高气爽,登高远望可以达到心旷神怡、强身健体的效果。关于重阳登高的诗词,我们熟知的就有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杜甫的《登高》。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这样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除了登高,插茱萸也是重阳节的一大习俗。茱萸这种植物,香味浓,有驱虫、祛湿、消积食和治寒热的作用。于是在重阳节这天,人们喜欢在帽子上或腰间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

除了佩戴茱萸,从唐朝时期,也有人会在头上戴菊花。到了清代时期,佩戴菊花的习俗,又逐渐演变成了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重阳节还有一款特殊的美食——重阳糕。重阳糕也叫花糕,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揉面、发酵,再点缀上红枣、栗子、杏仁等果脯,加糖蒸制,出锅后糕面上撒上一些干桂花,吃起来香甜可口,老少咸宜。

好了,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今天这则新闻的重点内容:

第一,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重阳节始于远古,鼎盛于唐代以后。
第二,最早重阳节是祭祖节,到了1989年,才被确定为老人节、敬老节。而到了2006年,重阳节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三,自古以来,重阳节都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例如登高望远、插茱萸、簪菊花、吃重阳糕等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