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锅圈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锅圈食品实现收入分别为29.65亿元、39.58亿元、71.73亿元;在净利润方面,其在2020年、2021年分别亏损4329.2万元、4.61亿元,2022年实现盈利2.41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5年的锅圈食品旗下拥有品牌“锅圈食汇”,是一家社区餐饮数字零售化企业。企业覆盖火锅、烧烤食材、饮料、一人食、即烹套餐、生鲜食品、西餐和零食等品类,满足社区百姓多种居家需求。锅圈食品最后一版招股书显示,锅圈食汇目前有6家直营店,其余全部为加盟店,截至2023年9月26日,锅圈食汇门店增至9978家。
火锅界的蜜雪冰城 高度依赖加盟商
过去几年,锅圈食品依靠加盟模式急速扩张。通过不到6年的时间,锅圈食品从卖火锅食材的小店,迅速成长为一个规模过万家的连锁品牌,惊人的扩张速度甚至超过了蜜雪冰城、绝味鸭脖、正新鸡排等传统加盟模式的“玩家”。在营收规模上,锅圈食品更是超过了作为国内生产速冻食品早、规模大、市场网络广,已经成立31年的三全食品,在2022年达到了71.7亿元。
锅圈食品营收高度依赖加盟商,招股书显示,其来自加盟店的收入分别约为29.18亿元、37.28亿元及64.77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均超90%,该比例在2020年高达98.2%。不过锅圈食品的主要收入并不来自这些加盟店的加盟费,而是来自这些加盟店销售锅圈食品的自有品牌产品。
与其说锅圈食品是“火锅食材零售商”,不如称其为“火锅食材批发商”,更像是“火锅食材搬运工”。查看其官网产品信息,就会发现锅圈火锅食材和烧烤食材的品类均为常见品类,并无独特突出的品类。事实上,在2021年8月前,锅圈食品没有自己的食材加工厂,产品均为外购,配送和仓储也完全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而在2021年8月后,锅圈食品收购或控股了几家食材加工厂,虽然部分食材实现自制,但部分食材厨具等依旧要从安井、三全等供应商处采购,未根本改变“采购转手销售加盟店”这一模式。
受益于饮食习惯变化 聚焦“在家吃饭”专一场景
近几年,消费者在家吃火锅的意愿逐渐增强,方便实惠、干净卫生、温馨舒适、口味自由、节约环保,这些都是大家更愿意在家吃火锅的理由。因此,在家吃火锅的场景其市场规模相当巨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市场在2022年的规模为人民币3673亿元,占2022年中国在家吃饭市场的6.5%。
在偌大的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中,锅圈食品不仅走对了独特模式,而且精准把握了“时机”。过去几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家吃火锅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控制食材的新鲜度和卫生情况,也让人们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和食品安全。居家消费的热潮让家庭火锅的需求暴涨,对锅圈食品借机扩张加盟起到了极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目前近万家门店的事实,锅圈食品很明显并不满足。锅圈食品董事长杨明超曾公开表示,要用三年时间,将门店数量提升至20000家,并将锅圈食汇做成“中国最大的社区中央厨房连锁”。跳出在家吃火锅的限制,锅圈食品在招股书中称,其提供的各种食品配料可以混合搭配,能够形成具有巨大组合潜力的在家吃饭餐食产品。
预制菜食安有挑战 加盟商盈利可持续成难题
外界看来,锅圈食品是一套非常简单的预制菜商业逻辑,竞争门槛很低,但其优势就在于先发制人,通过急速扩张进一步阻断竞争对手的准入。杨明超曾表示,锅圈食汇的预制菜定位为速烹菜,要保留烟火气,可以做到中餐到家。这种表达形式成为锅圈食汇预制菜的表达形式,希望用多快好省办法送到万家餐桌,成为继菜场买菜、外卖、社会餐饮之外的第四种解决方案,追逐五分钟的吃饭范围。
但目前,国内预制菜的争议非常大,特别是消费者层面。首先是口味问题,预制菜被部分人认为太过工业化、制式化,缺少自身特色,甚至缺少鲜美的滋味和锅气;然后是品质问题,预制菜长期冷冻,可能导致食物状态不理想,选品本身也缺少标准;其次是安全问题,预制菜的质量在市场上层次不齐,部分还缺乏监管,消费者对卫生、健康存疑;此外还存在涉嫌虚假宣传问题:部分消费者购买的实际货品与商家图片、网页等宣传内容不符,预制菜很难实现对美食的“还原”,难以受到部分消费者的欢迎。
除了预制菜食安问题的争议现阶段还无法解决外,对于锅圈食品的上市,加盟商的担忧也需要高度关注。首先是迅速扩张的加盟店导致内卷非常严重,加大促销的决策让不少加盟商难以承受,盈利情况不如人意。不少加盟店之间的距离不到2公里,甚至小于1.5公里。如此密集,加盟店之间互相竞争加剧,利润变薄甚至亏损难以避免。此外,加盟店无法享受到企业真正的让利,促销活动的让利最终传递给了消费者,加盟商却不赚钱,加上疫情带来的风口逐渐淡化,火锅食材店对消费者吸引力大降,许多加盟商被紧紧“套牢”。由此看来,如何平衡加盟商赚钱和消费者享受在家吃饭场景的双方需求,将非常考验锅圈食品的运营能力。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