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脚下-后记2

路在脚下-后记2

00:00
08:19


在即将结束本文写作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关注当代的人类社
会和自然环境,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在本质上,这是最
重要的,它实际上具有更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更深远的历史意义。
但是,一当涉及到这一稍稍敏感点的问题时,很多人就会有些激
动和略略的偏激,包括我们自己在内。不过,这总比那些对此表
现出一贯的思想上的麻木不仁和行为上的倒行逆施要好得多。重
要的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
我们必须牢记,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以地球上和谐永存的自
然环境为唯一根基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心中的太阳城才有可
能是光辉灿烂的。否则的话,没有了这个根本的前提,谁能说明
天的世界不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呢?
一般而言,在旧石器时代,靠渔猎和采集为生存手段能供
养2000万人,超出这一极限,则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平衡就
会被打破;在新石器时代和原始农业阶段,地球上的资源能与
5000万左右的人口和谐共存,不会发生太大的生态危机;在青
铜时代,只要不超过8000万人,地球原生态的美丽不会受到太
大的破坏;在以农耕为主体的铁器时代,地球的环境还能容忍
两亿人口。
其实,在古代社会,人口的基数比理想的极限要少得多,纪
元以前的古代社会几乎没有出现过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深刻矛
盾。生物圈是完美的,大自然是原始古朴的,创造一切的推动力
是均匀对称的。
即使到了中古时代,人类也很少体会到生态危机和生存空间
过分拥挤的感觉。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自然世界欣欣向荣,完
全是一幅可人的风景画般的景致。
在一定意义上,大概可以说,生活在唐宋时代的古人比我们
今天的人类要幸福得多。他们对自然的感受更加真切和亲切,他
们呼吸着几乎没受污染的空气,居住在美丽近似伊甸园的地方。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节奏不紧不慢,生命的牧歌悠
扬婉转,锦绣河山清晰可见,自然的韵味随处可感。他们对那个
时代的美丽生态有着更多的咏叹和赞颂。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地是
普遍存在的。关于这一点从那个时代众多的诗词中可窥见一斑。
真正的生态危机主要缘于中古时代后期,而在当代社会更是
以人们能够感觉到的速度加剧。而这一个时期也是科学技术突飞
猛进的时代。人类借用科学技术带来了既得利益的最大实惠,同
时也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它们几乎伴随着人类的生命历
程,成为包括政治理想的实践者和科学思想的播扬者在内的整个
人类的两难选择。
星际灾难已经是十分渺茫的遥远事情。单就人类活动的结
果而言,各种灾难如洪水般涌来,人口爆炸、乱伐滥猎、森林锐
减、植被退化、物种加速灭绝、空气极度污染而导致空气成分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温室效应、臭氧层空
洞和紫外灾难对生命的正常存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土地荒漠化
和荒漠沙漠化、水土流失、化学污染(酸雨和毒雾)、淡水资源
枯竭、地球水体的污染、核威胁、顽固而不顾一切后果的生存方
式、矿产资源枯竭、极限消费和浪费、体制弊端和吏治腐败、对
科学的滥用等等。
还有,人类群体意识形态的某种扭曲和极端化。在某些国
家,建立在某种封闭虚伪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的专制政体和极权社
会所产生的各种腐朽和毒瘤。所有这些非善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将是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
我想起了马尔萨斯,一位从前默默无闻的英国牧师,因为其
颇具影响的《人口原理》一书提出的著名的人口理论,成为了英
国经济学界的代表人物。
阅读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再看看身边的世界,你会
情绪激动,在一种被压抑很久而获得释放的精神面前,你可能没
有选择地成为某种信仰的崇拜者,偶像就是这样被制造出来的。
仔细想来,马尔萨斯是从自然的属性出发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具
价值的著作,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它影响了人
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政策的制定,它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虽然有不少人或不少政治利益和阶层的人对它充满了敌意,
但在本质上,谁又会否认这是一剂苦口的良药呢?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固然忽视了人口与经济的社会属
性,但那是相对次要一些的东西,即使在今天,马尔萨斯所强
调的自然属性仍然是最本质的东西。另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
是,他敢于直面现实问题的勇气,敢于陈述自己观点的勇气,
敢于超越时代、蔑视传统体制、宣扬新思维的勇气都是空前
的。那种深刻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的意识、无限的启蒙力量
永远令人肃然起敬。
还有马寅初,一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著名的人口学
家,当初他在提出人口理论时充分考虑到了当时中国的国情和社
会政治实际状况。这是一个非常谨慎、试图通过拐弯抹角而触及
问题本质的理论。尽管那样,还是受到了全国范围的批判和迫
害。1958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人多好还是人
少好?我说还是人多好。”毛泽东意犹未尽,接着补充说:“只
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在这种情况下,
“人多是好事”就成为当时人口问题的主流思想。
20年后,当平反的通知送达马寅初的家门口时,他已经
是一个百岁老人了,坐在轮椅上的马寅初,对于崇高的赞扬和
不易察觉的歉意除了木然的表情,脸上已经没有什么鲜明的生
命痕迹了。这不仅仅是马寅初的悲剧。当你对社会的万千气象
了解得太多后,你就会逐渐明白,人类的悲剧就是这么制造出
来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