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传》下:赵匡胤开创了什么样的文治武功,对后世有何影响?

《宋太祖传》下:赵匡胤开创了什么样的文治武功,对后世有何影响?

00:00
29:49

宋太祖赵匡胤开创了什么样的文治武功,这些功绩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深刻影响?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精华笔记  


【下集】宋太祖赵匡胤开创了什么样的文治武功,这些功绩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深刻影响?


一、  赵匡胤如何奠定两宋登峰造极的文治基础


1.    继承先南后北战略,基本完成全国统一


1.1     先南后北战略:认识到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因此决定优先统一南方,获取足够的经济资源,以支持宋朝最终完成统一。


1.2      963—976年,赵匡胤发动统一战争,除个别政权外,基本完成统一;占据幽燕的辽朝也频频向宋朝示好。


2.    推行以“慎刑”为特点的司法改革


2.1     五代时期,武人控制司法权,有法不依,随意判处重刑。


2.2     赵匡胤曾有误判重刑的经历,因此继位后吸取教训,采取了慎刑态度。


2.3      961年金州案:金州行政长官将罪不至死的一家人判处死刑。赵匡胤大怒,流放金州长官,并要求各地平反冤假错案,国家的司法状况开始转好。


2.4     完善司法体系,推动司法机构改革:


(1) 编撰成文法典《宋刑统》;


(2) 在民事领域裁撤军事法庭,改设民事司法机构,由文官执掌;


(3) 要求死刑上报中央,由相关部门复核裁决。


2.5     宋代司法体系初步形成,宋人重视证据的司法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    开创以“开明”为特色的政治风气


3.1     赵匡胤性格豁达,胸襟宽广,这一性格对宋朝形成宽松的政治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3.2     赵普独任宰相十年,期间多次对赵匡胤强谏。军人出身的赵匡胤虽然脾气不好,但容忍甚至接受赵普的反对意见。


3.3     传说赵匡胤曾立下太祖碑誓,要求宋朝后继皇帝遵守,内容是:不杀柴氏(后周宗室)后人,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3.4     不杀柴氏后人:自5世纪以来,诛杀前朝逊帝成为政治传统;赵匡胤不再杀逊帝,且善待降王,扭转了500多年间的政治杀戮。


3.5     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除贪官污吏外,赵匡胤没有杀过文臣,也没有因言论杀过人。此后,这项传统逐渐获得皇帝和文官士大夫的一致认同。这促使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开明的王朝,将宋朝的文治推向顶峰


二、    赵匡胤如何确立了此后千年间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


1.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1.1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国家不再干预土地的自由买卖。


1.2     秦汉以来的近千年里,不让土地过分集中在私人手中、以致动摇国家权威,是政府的基本倾向。


1.3     唐代均田制为例:政府按人口给农户分配土地,土地产权不完全属于个人,通常不许自由买卖。土地兼并大大放缓,农民依附政府,为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源和兵源。


1.4     均田制的崩溃的原因:国家剥削压迫不轻,小农经济极为脆弱,农民极易破产逃亡;普通农民遇到急事需要出售土地,特权阶层热衷购买土地,国家无力控制,只能默许土地买卖。


1.5     赵匡胤顺应时代潮流,首次明确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国家承认和保护土地私有、土地买卖。北宋中期,私有土地占98.63%,此后的千年间,再也没有全国性质的国有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确立。


1.6     不抑兼并的反面影响: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加剧,容易诱发大规模的社会动荡,这成为元明清三代王朝更替的主要原因之一。


1.7     不抑兼并的正面影响:国家放弃干预土地经济,农民的人身依附减弱,得以自由流动,由此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商业繁荣。


2.    振兴商业的政策


2.1     商鞅变法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商业活动受到政府严格管控(如唐朝实行市场开放时间和地点严格管控的坊市制)。


2.2     中唐以后,市场需求和规模增大,乡镇出现草市,城市出现夜市,坊市制开始松动;五代时期,朝廷和藩镇为了获得大量货币以养兵,开始放任商业的发展,从中征税。


2.3     赵匡胤认识到商税的重要性,推行四个振兴商业的政策:


(1) 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禁止随意扣留、刁难商人;对商人通过罢市提出的政治诉求,给予积极回应。


(2) 开放经营限制:承认草市、夜市合法。到北宋中期,坊市制彻底瓦解。


(3) 推动海外贸易:设置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吸引外商;为离港商船举办宴会;与中国建立海上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50多个。


(4) 颁布《商税则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通行全国的商业税务法规,要求各地的商税税务部门都要公开张贴,规范商税征收。


2.4     振兴商业政策的影响:


(1) 商品经济繁荣,巨型商业城市兴起,商人数量急剧增加;


(2) 商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迅速提高;


(3) 成为元明清三朝社会经济发展高峰期的常态。


三、    围绕赵匡胤继承人的问题,真相是什么


1.    金匮之盟和赵光义的准储君地位


1.1      961年,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的生母杜太后去世。传说临终前订立了三传皇位的金匮之盟,并由赵普作证。


1.2     订立金匮之盟的原因:五代时期改朝换代频繁,为保证政权稳定,人们普遍认为国家应拥立长君(年龄偏长、政治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君主)。


1.3     杜太后去世不久,赵光义出任开封府尹,宗室担任首都行政长官,暗示着被当作皇位继承人来培养。


2.    赵匡胤在储位问题上的暧昧态度


2.1     赵普反对兄终弟及,与赵光义势同水火。


2.2      973年,赵匡胤罢免赵普相位,晋升赵光义为晋王,似乎极力维护赵光义的储位。


2.3     但随着儿子年龄增长,以及赵光义的羽翼丰满,赵匡胤开始扶持两个儿子,甚至一度希望通过迁都洛阳,摆脱赵光义的势力。


3.    烛影斧声与赵匡胤去世


3.1      976年十月深夜,50岁的赵匡胤突然驾崩。


3.2     宋人笔记中的“烛影斧声”有多个版本,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捏合了多种史料,删去了不合理的内容,写成通行版本。但故事仍然疑点重重。


3.3     “烛影斧声”的真实性无法确认,但赵匡胤去世后,皇位顺利交接;从年龄、政治经验、实际能力、合法性上看,赵光义也比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更适合继承皇位。


3.4     直到南宋时,因宋高宗绝后,赵匡胤的后人才得以重新继承皇位。


四、    总结


尽管宋太祖赵匡胤在位只有16年,却为立国300余年的宋朝刻上深深的烙印。


加强中央集权,使宋朝脱胎换骨,再没有因兵变改朝换代,也再没有出现军阀割据混战。


宽仁开明的政治风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主专制,不仅形成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局面,更为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奠定了基础。


而赵匡胤抑制武将的做法,也被后继者们过度强化,最终导致了宋朝武功不振。




书          名:宋太祖传

作           者:王育济、范学辉

主   讲   人:刘史君

主讲人简介:资深出版编辑,历史研究者

主           播:朗读者晟焕

策 划  编 辑:袁博

总    编   辑:徐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A爆岩浆葱花鱼

    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