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北京市司法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指导调解工作情况。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张国强介绍,目前,北京设立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规范7849个,选聘人民调解员42125人,2018年以来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年均调解纠纷21.6万余件、排查纠纷34.4万余次。
加强组织、人力、经费保障,依靠和发动群众开展调解工作
张国强介绍,北京市村、乡镇人民调解组织长期保持全覆盖。西城、朝阳、房山、通州等区级调解实体平台相继建立。
其中,平谷区司法局把握并致力于创新“发动和依靠群众”的“枫桥经验”工作法,打造“说事评理议事普法中心”,建立联合“说事评理”止纷争、民主“议事”开言路、全面“普法”重预防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我们注重发挥村委会基层自治组织在办理村公共事务、调处民间纠纷等方面的作用,2011年创建由老党员、老干部、老退休职工组成的‘疑难纠纷评理团’,2017年在此基础上建立1.0版‘说事评理中心’一体化平台,2019年升级为2.0版,实现村100%全覆盖,并在2022年打造20个示范点。”平谷区司法局副局长刘春生向记者介绍。
此外,北京市人民调解队伍力量不断增强。目前,北京市共有专职人民调解员1428名,比2018年增长36.91%,年均增长率达到8.17%,专职专业化发展的调解队伍让人民群众对调解工作更加信任。调解工作保障机制不断增强。相比2018年,2022年北京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增长19.29%,人民调解员案件补贴经费增长29.25%,极大地调动了调解员工作积极性,更广泛吸引热心调解工作的群众参与。
张国强介绍,得益于基层基础建设的加强,2022年,北京市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排查纠纷数量较2018年增长268.35%。
专业性调解规范发展,去年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平均时长缩短至32天
“2018年至2022年,全市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案件量以年均10.85%的速度增长。2022年,市属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15080件,比2018年增长356.83%,年均增长率为46.2%。”张国强介绍,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成为首都乃至全国调解品牌。
北京市司法局联合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设立北京知识产权调解中心、20家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调委会及12家调解工作室,覆盖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高端产业片区和重点园区,2022年调解平均时长缩短至32天,平均耗时仅为诉讼审理时长的23%。
其中,于2020年12月挂牌成立的首都版权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为国内受理案件类型最全、最具权威性和专业性的版权保护领域人民调解组织。2022年,该调委会共受理纠纷调解案件1275件,调解成功1050件,调解成功率为82.3%,和解案件总标的额达268万元。
为高效推动调解工作,首都版权协会搭建了北京版权调解平台,比照法院司法调解线上平台流程和程序,实现了案件分配、调解排期、调解笔录自动生成、结案审核以及文件存档等全流程线上运行。
“调解平台加入电子平台诉讼风险智能评估模块,具备法官线上参与指导调解、和解协议优先在线司法确认等功能,实现与法院调解平台数据对接共享,强化了版权调解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推动调解工作成为版权纠纷司法诉讼的前置环节。”首都版权协会秘书长冯华介绍,2022年,北京版权调解云平台调解案件10279件,同比增加154%。
推进多元调解,去年人民调解组织受委托调解案件量占调解总量超六成
“2018年至2022年,地方政府、法院、公安机关、信访部门共委托移送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案件667551件,占全市人民调解总量61.69%。相比2018年,2022年人民调解组织接受委托调解数量上升34.67%。”张国强介绍。
以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为契机,按照调解优先原则对当事人自愿且符合有关规定的行政复议案件开展调解、和解工作。2022年,北京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以纠错、调解、和解等方式审结案件4426件,矛盾纠纷综合化解率36.3%,较2021年提高了8.4个百分点。北京市政府行政复议立案大厅调解室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案件240余件。
此外,北京市诉调对接机制进一步深化。“目前,各区人民法院和北京互联网法院已设立诉前人民调解组织,有效衔接法院‘多元调解+速裁’机制。”张国强介绍,2022年,北京市人民调解组织接受法院委托委派调解案件超15万件,占当年调解总量的74.34%,占当年各区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新收量的32.62%,比2018年增长45.52%,有效缓解了法院审判压力,助力诉源治理工作。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