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带你实现“海鲜自由”

新疆带你实现“海鲜自由”

00:00
04:32

“让全国实现海鲜自由,最后走出国门。”

撰文 | 劳骏晶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新疆,在远离中国海岸线的内陆深处,竟在9月迎来了海鲜水产的丰收。阿勒泰地区第一批成熟的螃蟹销往南京;三文鱼不光销售到上海、大连,还出口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滨国家。

事实上,新疆的水产品反向销售到海滨城市和国家,已不算新闻了。人们已经在盐碱滩里养起了海鲜。

帕米尔高原东部,沙漠的边缘,这里曾是一片盐碱滩,现在,它成了新疆第一个盐碱地智能生态海产养殖基地——红旗农场水产养殖基地。

红旗农场在2022年引进了新疆时时鲜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柱南是广东湛江人,有27年的养殖经验。从沿海来到新疆,蔡柱南看中了这里的盐碱水。

“将盐碱水还原成人工海水是关键。”蔡柱南对媒体说。第三师红旗农场就通过向盐碱水中添加微量元素、益生菌等,调配出适合海产品生长的人工海水。

红旗农场拥有4个温棚车间、250亩室外鱼塘,成功养殖了罗非鱼、石斑鱼、南美白对虾、鲍鱼、龙虾等8个品种“海货”,每年能出产五百吨海鲜产品。

除了人工海水,新疆养出海鲜的另一种方式是在淡水内养殖海产品,典型的就是南美白对虾。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阿克苏市,一个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里,天山的雪水蓄在两个占地16亩的池塘中。负责人周京森介绍,海南引进的虾苗在淡化池里,逐渐适应每日降低的盐度,最后就可以在这些大塘里生活。

与刻板印象里那个缺水的新疆不同,新疆其实拥有不少湖泊、河流,有丰富的淡水和咸水资源。

塔里木河拥有102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每年的淡水鱼捕捞量在5000吨;巨大的内陆淡水湖乌伦古湖,也是新疆北部最大的天然渔业基地。

今年,红旗农场200吨产品已被订完。蔡柱南说:“目前我们的产能还只能涵盖新疆,但是我们的期望是让新疆实现海鲜自由,让全国实现海鲜自由,最后走出国门。”

比起海鲜和新疆的特有鱼种,市场开拓做得最好的是三文鱼,成功走出新疆的也是这一品种。环绕天山的喀什河有三个中大型水库,天山冰川雪水在这里流淌,让水温常年保持在8至13℃。这是适合冷水鱼的环境。

2022年,新疆渔业总产量达17.3万吨,在西北五省区排名第二,其中三文鱼总产4554吨,占全国内陆产量的15%。

不过,这牵扯出一段虹鳟与三文鱼的“公案”。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喀拉苏乡三文鱼基地,渔民手里怀抱着的鱼在鳃后有一条贯穿了身体的偏红色带,它的名字虹鳟也因此而来。

这是一种淡水冷水鱼。而我们习惯称作三文鱼的是大西洋鲑鱼,它们属于远房亲戚。2018年8月10日,在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起草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淡水虹鳟鱼也被列入了可生食三文鱼范围。

自8月24日日本正式排放核污水以来,消费者对海产品的恐惧一直在累积。新疆海鲜在此时屡次登上微博热搜,新疆三文鱼成了刺身的重要替代,供消费者解馋。中国也在大量进口挪威三文鱼,今年上半年进口了2.3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7%。

尽管新疆目前海鲜的品类和产量仍然有限,但遥远内陆的“新鲜”,对消费者来说,总是一种抚慰。

好好吃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