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被堵上热搜,何不用大数据提前“分流”| 新京报快评

多地被堵上热搜,何不用大数据提前“分流”| 新京报快评

00:00
02:59

这个超长黄金周假期,已经进入后半程,但各地拥堵模式依然在持续,“苏州一景点排队一公里 整街才五百米”“全国景区最堵前五名是谁”等话题冲上热搜。其他热门景点也是人山人海,有网友感叹“爬长城一点都不累,因为三分钟只要走两步”;有游客去南京夫子庙旅游,5分钟被人流量劝退……

与此同时,出行车队也“堵出天际”。据报道,假日第一天,有车主表示自己9月27日晚上8点从广东深圳出发前往湖北,9月28日下午3点半还没出广东,足足堵了19个多小时;9月29日,在安徽合安高速,因堵车6个小时,有人直接坐地上打起了麻将。

地图软件发布的十大拥堵高速路段排名,广东甬莞高速惠州段实时拥堵里程超50公里,平均时速只有7公里,排名第一。连远在西藏的川藏线318国道,都堵成了“步行街”。

“堵”人们已经想到了,但没想到会这么堵。这让老生常谈却又不得不谈的问题再次受到关注:假日怎样才能更好“分流”?

事实上,为避免拥堵,相关方面一直在努力。比如,节前呼吁人们错峰出行、逆向出行、预约出行;一些地方的交通部门也适时发布地方交通拥堵预警;部分地方还推出“智慧出行”对客流进行引导。但囿于假期人们集中出行需求过大,这些服务和引导的作用似乎有限。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愿“堵”服输了,在当前情况下,解决交通拥堵还是有一些办法可以尝试。比如,稍稍研究不难发现,“智慧出行”的引导就并非真的不起作用,只是缺乏在更大范围统筹下的智慧引导。

以错峰出行为例,如果没有全国范围的统一数据,人们“盲目”地按照自己的猜测错峰出行,最终就又可能集聚到部分道路和景区中。这提醒我们,假日“智慧出行”引导要及时再升级,类似汇集全国出行数据的“假日电子出行地图”或可成为一个选择。

比如,可由职能部门或相关科技公司牵头开发全国电子出行图软件,由交通、旅游、住宿等各方提供数据,也可以由民众在假日前把自己的出行时间和路线,在软件上进行标注、报备。这样,大数据就能提前绘制出全国各地不同时段的“拥堵图”,供出行者参考选择,主动避让拥堵路段、时段和地域、景区等。

这不仅可以有效弥补假日出行信息不对称的短板,让出行者享受更轻松自在的假期,也可以减轻相关部门的“治堵”负担,充分释放旅游经济活力。这样提前用大数据精准“分流”,不妨一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