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印度突然的强硬?靠左右逢源立国的印度,为何不怕得罪西方?

最怕印度突然的强硬?靠左右逢源立国的印度,为何不怕得罪西方?

00:00
15:47

印度,一个敢于对西方说“不”的国家。

1947年8月15日凌晨,印度开国大典在新德里隆重举行。

柏拉图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尤其如此,即便不遵循“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规律,也得选择白天,即便是没有太阳的阴雨天,选择在黑灯瞎火的半夜建国也实在不是什么好兆头。

而印度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阴气最重的时刻“开张营业”,不是因为此刻气温舒适凉快,反而恰恰是因为,凌晨正是印度开国的“良辰吉时”。

话说英属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勋爵虽然没能给印巴分治一个妥善的分家方案,更没能阻止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惨烈仇杀,但对印巴建国尤其是印度建国时间却有着不容置喙的执着。

虽然尼赫鲁等印度精英一再表示,根据印度占星学理论,8月15日实在不吉利,忌开业、开工、开市、开张。但作为亲历过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蒙巴顿而言,8月15日作为“幸运日”更改不得,印度人只能决定这一天的某一刻。

于是,印度占星师经过长时间的周密计算,创造性地将时间定在8月15日凌晨,因为对英国人而言,过了14日24点就算15日,而在印度教历法中,日出才代表着15日的开始。

于是,印度在一系列的妥协中横空出世,“妥协”也成为印度的最大国情和最显著标签。

由于印度建国从未经历过惨烈的革命或战争洗礼,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虽然声势浩大但却不值一提,所以独立后的印度上不能消灭反动势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颠覆“政令不出新德里”的尴尬境遇;下不能建立上行下效的各级政府体系,推动土地改革为工业化铺平道路;中不能彻底废除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为建立工业体系和全国统一市场释放人口红利和消费潜力。

所以,印度相比于英属印度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了巴基斯坦,以及没有了英国佬的颐指气使。

而当年英国统治者为了巩固在英属印度的殖民统治,一方面强化种姓制度的等级体系,另一方面在保持英属印度统一并“开疆拓土”的同时,加剧了内部山头林立和一盘散沙的状态。

因此,当印度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自立门户,并以一个国家的形态出现在世界舞台,其从内而外、由上到下都散发着和咖喱味一样挥之不去的“妥协”风气,简称“缝合怪”,就连本该不共戴天的英国殖民者,彼此也充满着琴瑟和鸣的暧昧气息。

除了“群雄并立”的多党制,印度大地上一个个貌合神离的“独立王国”,随时提醒世界印度曾经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国家名字。

而彼时的国际环境,似乎也在有意成全印度的“佛系”。虽然二战结束之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的美苏很快掀起两极争霸,世界被卷入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针锋相对的漩涡中。

为了围堵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美苏在亚欧大陆周边陆续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

然而,自诩“中立”的印度却给美国的围堵链条撕开了一道巨大的缺口。因此,为了确保社会主义阵营密不透风,美国有拉拢印度的先天必要性,于是印度成为西方国家眼中的“民主典范”和“自由先锋”。

与此同时,印度同样也是苏联走向印度洋的跳板和窗口,再加上地利优势,于是苏联很快捷足先登。

而彼时的尼赫鲁也有意和苏联搭上关系,毕竟两国有太多相同点,比如面积都大、起点都低、开国领袖都英明(他自己),于是苏印关系很快心心相印。

苏联的先下手为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印度在得到了不逊于新中国的援助后,万国牌武器中俄制武器也占到了70%。

因为和苏联的关系越走越近,印度也有了不断膨胀的野心。比如在1971年与苏联签订《苏印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后,印度终于在当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成功肢解宿敌巴基斯坦,彻底扭转了被巴基斯坦“掐头去尾”的尴尬局面,彻底奠定了印度在南亚大哥大的地位。

而志得意满的印度也趁热打铁,于1974年进行了“微笑佛陀”的核试验,开始了“自助”研制核武器的脚步。

对于印度而言,只要拥有了核武器这种毁天灭地的大杀器,消灭巴基斯坦重现英属印度版图也就只是个时间问题。

于是在1998年国大党失势,印度人民党上台后,就急不可耐地宣布印度拥核,给了全世界一个大大的“惊喜”。

面对生米炸成爆米花的结局,美俄等大国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于天意。然后一筹莫展的巴基斯坦核总工程师在沙漠里意外采到一颗野生原子弹,旁边的中文说明书甚至都墨迹未干。

于是,印度绝望地发现:原子弹非但没能助印度一臂之力,反而成为套在印度头上的紧箍。而鉴于核武器威力的毁天灭地,所以印度再也没有了消灭巴基斯坦的契机。更尴尬的是,后来居上的巴基斯坦在强大的“自助研发”能力下,很快拥有了威力不大不小的运载工具,射程不远不近刚好打到新德里。

当然,印度也并非一无所获,最起码“拥核国家”身份提高了印度的国际地位,哪怕是“黑户”。而这不同寻常的地位跃升,刚好被美国看在眼里,从此美印关系开始一日千里。

相比于苏印关系,美印关系不仅起步晚,而且波折多。毕竟在当年苏联和印度你侬我侬时,美国则和巴基斯坦情同兄弟。虽然在中印战争期间印军被打得满地找牙甚至跑出非洲角马迁徙队形之际,尼赫鲁曾不止一次地拉下老脸求美国出兵救急,肯尼迪更是命令航母舰队开到孟加拉湾为尼赫鲁加油打气,虽然没能同解放军正面遭遇,但成就了美印的钢铁友谊。

只是,国大党领导下的印度,长期心向苏联,与西方国家关系若即若离。而且,针对印度想要走出家门,将印度洋打造成“印度之洋”的宏图大计,美国总是能给予“核蔼可氢”的劝离,可谓印度实现“有声有色印度梦”的最大阻力。

但当印度有了核武器,美国的态度就出现巨大转机。事实上早在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时期,美国就对巴基斯坦进行了战略性放弃,这也是中巴关系情比金坚的最大前提。而今苏联解体,冷战成为过去,美国终于加快了拉拢印度的努力。

再加上苏联到俄罗斯一脉相承的俄印关系,于是印度终于走上了左右逢源的“康庄大道”,并成为世界上人缘最好的大国。

在这个世界上,论人缘,印度说第三,没人敢排前二。要知道,普通国家应付一个大国尚且劳心费力甚至疲于奔命,印度却能在两个大国之间左右逢源,不得不说很有两把刷子。而因为印度面对的是势不两立的两个超级强国,自身又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因此“妥协”必不可少。某种程度上说,印度的好人缘,是外交上长期妥协的结果。

虽然印度继承了所谓英属印度的衣钵,将恢复英属印度版图作为毕生奋斗目标,但因为从未建立起自力更生的工业体系,所以支撑印度勃勃野心的,是高价买买买的外国武器。

虽说俄罗斯的武器保证了印度武器的基本盘,但为了避免“一个保定驴肉焖子火烧买航母”的“贸易佳话”成为家常便饭,印度需要靠拢西方给俄罗斯造成竞争的局面,避免自己在人傻钱多的冤大头之路上越跑越远。

与此同时,印度“有声有色的印度梦”,除了称霸南亚,就是和其它西方国家一样成为西方世界的一员,君不见如今多少印度精英在西方世界混得风生水起,印度始终不曾放弃融入西方的努力。

所以,“生存靠俄罗斯,生活靠西方”是印度的人生信条,更是印度“左右逢源”的核心要义,可以说印度正是在美俄的争相“照顾”下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但今天的印度,却要坚持“自断一臂”,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割袍断义。

印度之所以作出如此惨烈的选择,根本原因在于印度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所谓“吃软不吃硬”,印度虽然很想跟西方国家称兄道弟,但根本看不惯它们颐指气使的臭脾气。

但问题是,本是弱势一方的印度,为何会如此硬气?甚至不惜决裂也坚持底线矢志不移?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印度有实力

俗话说“拳头才是硬道理”,没有经历过凤凰涅槃的印度虽然难以和美俄等一线国家同台竞技。但毕竟印巴分治以“宗教”为分野依据,英国留给了印度一个庞大的身躯,再加上印度本就恐怖的人口数量,可以说印度还未开始努力,就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实力。

再加上尼赫鲁等印度领导人的苦心孤诣,印度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三世界主力,号称“第三世界领袖”。

相比于其它大国,印度虽然气候“干湿分离”,但贵在雨热同期;虽然海岸山广布但有着广袤而平坦的耕地。在地缘环境上,除了北方的世界屋脊,印度在南亚没有阻力,放眼印度洋周边甚至都没有强敌。

可以说印度不仅有着“准王者”的开局更有着几乎完美的发展根基。所以,印度只是随便努了努力,其GDP就“赶英超法”成为世界第六告别世界第七。

再加上印度“自助研发”核武器,更让印度有了说“不”的底气。

所以,虽然独立后的印度长期对英国殖民者感恩戴德,对被殖民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但并不意味着印度习惯了匍匐在地。印度想要的,不仅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更是令大国高看一眼的实力。

而今,别管印度花了多大代价,走了多少弯路,印度终归是有了这个实力和底气。

2、西方有顾虑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打击,可谓刀枪剑戟无所不用其极,对印度却总是好言相劝甚至不惜砸钱送礼,之所以有如此天差地别的待遇,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始终投鼠忌器。

诚然,印度相比于西方国家,庞大的体量下处处透漏着不堪一击,但架不住印度有俄罗斯这样的伙伴长期给力。

而在难以将印度一击必杀的前提下,如果逼得太急,印度真的心无旁骛地和俄罗斯站在一起,甚至拉上中国组成抱团取暖组合体,届时西方围堵中俄的计划不说前功尽弃,起码也是事倍功半。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再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像印度这样有着如此旺盛的武器购买力。一旦和印度彻底撕破脸皮,广大军火商必然会呼天抢地,这对西方国家无疑也是巨大冲击。

虽然西方一直以来都有“龙象之争”的对比,但相比于一日千里的中国,西方世界无疑更青睐印度,在西方国家看来,印度不仅是精英输出地,军火目的地,更是遏制中俄的重要棋子。

所以,西方社会对印度始终投鼠忌器,而这种哄劝而非刀剑的待印之道,也是印度敢于和西方国家强行到底的重要底气。

3、环境变幻急

虽然国际环境可以和人际关系类比,但国与国之间根本难以出现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丘吉尔一再强调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才是国际关系的主旋律。

这也意味着印度今日的表态,或者发下的誓言,未来的某一刻极有可能成为废纸一张。

从印度建国以来,其外交政策就表现出强烈的务实性。比如中立有利的时候就高喊中立,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比如中印战争一败涂地,印度立刻就能撕下中立的伪装和西方国家抱在一起。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说大家都不是记忆只有7秒的鱼,但印度的态度却随时可能出现转移,无非是筹码高低、西方态度软硬的问题。

而当前的印度,放眼全球风云激荡,唯有困境中的俄罗斯,能给予印度最大的利益,并与印度组成情比金坚的CP。与此同时,无论是美俄对抗还是中美交锋,印度所在的南亚都是国际政治斗争的边缘之地。

换句话说,即便印度放下不上美国贼船的硬气话语,美国也大概率不会开着航母舰队上门“打印”,尤其是再当前美国与俄罗斯对抗愈演愈烈之际。

因此,印度的“硬气”,绝不是心血来潮的义气之举。相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两头得利,毕竟对俄罗斯而言,这样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实在是仗义。而对于西方国家而言,虽然印度的态度相当过激,但毕竟不再两头下注左右投机,争取一下未必不会成为铁杆小弟。

当然,这一切都是西方的梦呓,毕竟就连印度可能控制不住自己。本质上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印度却几乎没有打地基,这样的国家,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足为奇。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甜甜338

    你屁话咋这莫长,让你逼逼历史,天天数落?

    飞扬oo7 回复 @小甜甜338: 凡事都有个前因后果,你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 荒疏

    押韵的功力又开辟了新天地

  • 1386378ynqj

    这不巧了吗?这不巧了吗?

  • 焱土_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