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

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

00:00
06:29
淡泊名利自适其性
峨冠大带之士,一旦睹轻蓑小笠,飘飘风然逸也,未必不动其咨嗟;长筵广席之豪,一旦遇疏帘净几,悠悠焉静也,未必不增增其绻恋。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头戴高冠腰系宽带的达官显贵,若偶尔看见身穿蓑衣头戴斗笠者的洒脱飘逸,未必不会产生感慨嗟叹。家居排场生活奢华的贵族豪门,若偶尔看到窗明几净的小户人家的清静悠闲,未必不会不多一份眷恋之情。既然这样,人们为什么还要为了名利互相争斗,为了欲望不能自拔,而不去思考如何使自己恢复本性安然自适地生活呢?人的心理总是没有满足的时候,一无所有的时候天天梦想着锦衣华盖的贵族生活;一旦拥有了这一切,却又在不时回味平淡生活中的点滴快乐,富有的人永远缺少的是那种平常人的欢乐。到底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快乐还是财富?我们不分昼夜地忙碌所得到的,难道就只能是慨叹和后悔吗?其实快乐与财富并不矛盾,没有财富的日子我们就去体会粗茶淡饭和讨价还价所带来的乐趣;拥有财富我们也可以去体会乐善好施和衣食无忧所带来的安逸。快乐就在自己身边,如果只是把目光放在别人碗里,自己碗中永远没有可口的饭菜。
不希荣达 不畏权势
我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我不竞进,何畏乎仕宦之危机?
我如果不期望荣华富贵,又何必担心他人用名利为饵来诱惑我呢?我如果不竞相追逐功名,又何须忧虑官场中所潜伏的各种危机呢?常言道“祸福无常,惟人自招”,荣辱祸福并不会无缘无故加诸在任何人身上,大多都是世人自己招致的。有一则童话故事,内容描述的是在木偶村里,木偶们以白点和灰点来分别彼此的优方,表现良好的会被贴上白点,表现不佳的则贴上灰点。其中有一个老旧不堪的木偶,身上早被其他木偶贴满了灰点,因此他总是垂头丧气。有一天,他发现一个女木偶的身上没有任何一颗点,令他大感讶异,因为木偶村的每个木偶身上至少都会有一、二颗的白点或灰点。他好奇地问女木偶原因,女木偶告诉他自己身上贴不住任何点,并将他带到木匠跟前。他向木匠倾诉自己的苦恼,木匠听完后和蔼地告诉他,如果不期待被贴上白点,那灰点也不会为自己带来烦恼了。经木匠一番开导后,被贴满灰点的木偶终于放下对白点所象征之荣誉的坚持,此时,他身上的灰点竟也开始剥落了。荣辱祸福就像故事里的白点、灰点,一切都是人们自己招致而来的。
贪得者身富而心贫 知足者身贫而心富
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劳,处下者形劳而神逸。孰得孰失,孰幻孰真,达人当自辨之。
贪得无厌的人,往往是拥有很多钱财但是内心空虚,知足常乐的人,虽然没有钱却内心充实;身居高位的人看起来好像很轻松,但是心里很累,而地位低下的人看起来很辛苦但心里很轻松。哪个是得哪个是失,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聪明的人自然能够分辨出来。“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知足常乐的人通常是内心充实而且快乐的。许多人对知足有着偏见,认为“知足”就是对生活无所要求,毫无欲望,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它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事实不是这样的,“知足”绝不是对生活无欲无求,也不是盲目的乐观,更不是苟且不求进步,而是怎样对待你手中所拥有的。有个人中了彩券安慰奖,才五十多块,竟欢天喜地地到处请人吃东西。不少人都说:你怎么高兴得起来?若是我,早气得血压高了。其实,这个中安慰奖的朋友深明快乐之道--欲望不多,人自然便活得更轻松,更愉快。懂得欣赏安慰奖的人,大都明白,快乐有它的分量,像四季的去来,没办法贪多。若是你仍要不死心地去过分要求,那不就等于是自寻烦恼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