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对华野的威慑力:人虽在中野,一纸电报吓得陈参座发报道歉

陈毅对华野的威慑力:人虽在中野,一纸电报吓得陈参座发报道歉

00:00
11:45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48年的豫东战役中,华东野战军以少胜多大获全胜。

而在做完战役报告后,时任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陈毅却发了一封电报向华野表示批评。

按理说华野和中野是两个平级单位,中野的副司令员陈毅是没有权力直接干涉华野的军务的,有意见可以先向中央反映。

可是陈毅向华野提出批评后,华野的粟裕等将领非但没有不高兴,而且还认真进行了反思。

被称为“陈参座”的华野参谋长陈士榘更是“诚惶诚恐”,马上发电报进行道歉。

那么,身为中野副司令员的陈毅,为何会对华野有如此大的威慑力?华野又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突如其来的批评电报

1948年6月底,粟裕带领华东野战军数十万人,在豫东和国民党军队的25万人展开决战。

短短20天时间里,以伤亡3万多人的代价,歼灭敌军9万多人,豫东战役大获全胜。

此战以少胜多,让我军在中原地区转为战略主动,受到毛主席的高度称赞。

按照惯例,部队在取得胜利之后,需要发出通讯稿,在全军乃至全国面前总结和宣传战役胜利的经验。

华东野战军政治部马上起草文件,报送代司令员粟裕等首长审阅,然后将通讯稿发了出去。

本来事情就结束了,粟裕抓紧时间开始研究下一场仗该怎么打。

可是这时,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陈毅向华野发来了一封电报,让粟裕等一众华野首长沉默了。

电报内容不少,在这里不进行赘述,总结起来意思有三点:

一、豫东战役是华野在中野的协助下打赢的,华野功勋卓著,中野也功不可没,但华野在通讯稿中对中野的功劳过于轻视,一笔带过;

二、华野中由陈士榘、唐亮率领的第三兵团,其辖下的第三纵队在攻打洛阳的时候过于骄傲;

三、华野在通讯稿中用大量篇幅讲述炮兵战术经验,助长了战士们过于依赖武器装备的思想。

当时陈毅是中野副司令员,粟裕是华野代司令员,按理说陈毅不应该来直接干涉华野对战况的报告。

就算中野在豫东战役中有功,不希望被埋没,但是对于“部队过于骄傲”、“过度强调炮兵”等情况,也不该如此鞭辟入里地对华野进行批评。

表面上看是如此,但是深入来看,情况并不简单。

在粟裕担任华野代司令员之前,其实华野司令员是陈毅,粟裕是协助陈毅指挥华野。

而后来随着战局的发展,中央命令陈毅去中野就任副职,所以后来才形成了陈毅在中野,粟裕带华野的情况。

这一来是让粟裕放开手脚来打,二来是便于中野和华野的配合。

由此看来,陈毅虽然身在中野,但他是华野的老首长,所以他向华野发来的“批评”电报,华野毫无疑问会认真反思。

电报第一条说,华野过于轻视了中野在豫东战役中所起的作用,对其一笔带过。

这着实没有说错,豫东战役虽然是华野作为主力打下来的,但中野出动的兵力并不比华野少。

精彩绝伦的豫东战役

当时是6月中旬,粟裕派兵开始进攻开封,豫东战役拉开序幕。

开封城的国民党守军顽强抵抗,并向蒋介石求援。

蒋介石派出邱清泉兵团、区寿年兵团火速增援开封,另外有黄百韬兵团、胡琏兵团紧随其后伺机而动,华野压力大增。

粟裕按照围点打援的办法,一边在开封猛打,一边伏击国民党援兵,在邱清泉、区寿年来开封的路上,运用分割包围的战术将这两个兵团死死咬住。

但是黄百韬兵团和胡琏兵团还在后面,火速向华野压来,这时候华野已经没有了多余的预备队,只能向中野求助。

粟裕向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野发去紧急电报,希望他们能在西线帮助牵制黄百韬兵团和胡琏兵团。

当时胡琏兵团凭借良好的武器装备,不断向开封方向发起猛攻,大有誓死夺回开封的气势,我军在其猛攻之下有了不少伤亡。

在这危机关头,中野义不容辞,马上按照粟裕的请求,对胡琏兵团、黄百韬兵团展开阻击,投入大量兵力将这两个兵团死死牵制住,给这两个兵团造成了重创。

在此期间,粟裕频繁向中野发来电报,询问中野部队的调动

情况与作战状况,协调中野和华野之间的配合。

可以说在那个时候,粟裕在指挥华野的同时,还成为了中野的半个指挥官。

豫东战役是在粟裕的整体部署下,由华野和中野共同取胜的。

然而在战后总结报告时,华野由于工作疏忽,在通讯稿中并没有全面表述中野在战役中的作用,而是将其一笔带过。

粟裕由于战事繁忙,在审核时也没有想到这一点,于是才引来了陈毅的批评。

其实中野的刘伯承、邓小平并不会计较这个,毕竟打仗是为了国家,而不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但是陈毅身为华野的老首长,当时他又在中野任职,他觉得这样实在是太不顾忌华野的面子,于是才提出了批评。

而陈毅电报的第二点是说,华野第三兵团第三纵队在攻打洛阳期间过于骄傲,这一点还是和中野有关。

磕磕绊绊的洛阳战役

攻打洛阳其实发生在早前的3月份,不属于豫东战役。

只不过华野在总结豫东战役的时候,顺便也对洛阳战役进行了总结。

洛阳战役同样是华野和中野一起打的,华野派出的是陈士榘率领的第三纵队,因为陈士榘当时还兼任华野参谋长,所以被人称为“陈参座”。

中野派出的是陈赓率领的第四纵队,两个纵队合力进攻洛阳。

战士们奋勇进攻,但国民党守军顽强抵抗,我军久攻不下,这时陈士榘命令华野三纵调来各种大小火炮,对国民党守军猛烈开炮。

当时我军的大炮多为缴获所得,炮弹并不多,随着洛阳的国民党守军在炮火中逐渐溃败,我军的炮弹也消耗殆尽。

随后华野三纵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率先打入城中,中野四纵也随之入城。

洛阳拿下,三纵付出炮火更多并且率先破城,所以成为了首要表彰对象,其次才是四纵。

四纵对此并没有什么看法,而三纵却开始变得有些骄傲。

攻城时国民党军炮兵阵地是由四纵打下并占领的,但是三纵用惯了大炮,凭借立下首功的傲气,来到炮兵阵地,二话不说就想把大炮统统运走。

四纵的战士死活不让,这是他们缴获的战利品,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将其留在四纵,为此四纵战士甚至骑在大炮上,不让三纵运走。

三纵战士毫不退让,表示如果四纵战士不让开的话,就连人带炮一起抬走。

三纵战士急了,连忙去报告司令员陈赓。

陈赓听后向战士训斥道:“谁缴获不都是大家的嘛,分什么你我?把战士们叫回来,让他们别拦着了。”

陈赓的大度让这件事就此平息,但三纵当时的傲气也让中野战士有些不满。

因此后来陈毅到中野任副职后,从中野那里听说了这件事,才在豫东战役后,于电报中对此事进行了批评。

这项批评明显是有所指,那就是洛阳战役中直接指挥三纵的陈士榘。

陈士榘在看完电报后马上认识到了错误,进行了反思。

除此之外,陈毅批评华野的第三点是,华野在战后总结中,过于强调炮兵战术的运用。

在华野的战役总结中,几乎有四分之三的篇幅都在介绍其在战斗中使用大炮的经验,表明大炮在战斗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掩护我方步兵和打击敌方部队的作用。

这表示,随着战事的进行,华野已经从国民党军队那里缴获了越来越多的大炮,将他们投入使用并且用得越来越得心应手。

充分使用武器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华野在报告中大篇幅介绍炮兵战术,无疑会让战士们在思想上越来越依赖大炮的火力,而轻视战术和意志,因此陈毅才对其提出了批评。

华野在收到陈毅的电报后,马上开会进行了讨论,认真斟酌之后,华野政治部马上拟定了一封电报,对这三点错误进行更正。

在电报中,华野首先着重强调了中野在豫东战役中的功劳,然后委婉表示要遏制部分部队中存在的骄傲风气,最后强调了战术战法和作战意志在战斗中的作用,以此来矫正之前对炮火作用的过度强调。

在这封表示道歉的电报中,陈士榘是主要署名人之一,他认真做了检讨,表示在带兵时会注意防止战士产生骄傲风气。

而其实,当时三纵将士的傲气完全是用战功积累出来的,除了这点傲气以外,三纵完全算得上一支骁勇善战的优秀部队,这离不开虎将陈士榘的功劳。

中央知道陈士榘忙于带兵有时候无暇他顾,出现这种情况情有可原,因此也没有对他有所苛责。

陈士榘在豫东战役中立下大功之后,又在渡江战役中立下赫赫功勋。

新中国授衔时,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了一名功勋卓著的开国上将。

结语

自古以来骄兵必败,但是面对敌人时也要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傲骨。

战功赫赫的部队都是从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而来,多多少少会散发出傲气,只要将领加以节制,就依然是广受欢迎的人民军队。

如今我们能够拥有这么美好幸福的生活,就是因为那些革命先烈们勇于拼搏,顽强不屈,他们永远值得我们钦佩!

作者:鲁道夫

编辑:夜雨声烦

参考文献:

[1]何立波.粟裕指挥豫东战役大捷[J].文史精华,2007:12-21+1.

[2]林木.豫东战役[J].党史博览,2008:2+57.

本文由“睿鉴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2791582

    毛主席接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时说“我的战友里面,数淮海战役总指挥粟裕最会打仗。”

  • 听友445397245

    区寿年应该是念ou

    听友268541506 回复 @听友445397245:

  • 听友268541506

    你干什么呀给我唱支歌吧我很想听你唱歌

  • 15802182njx

    OK

  • 听友449112098

    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