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5日召开的2023年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上,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发布《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该案例集收录了沿海国家8个在海岸带保护与利用工作中涌现出的生态减灾协同增效的探索实践。
记者了解到,收录的8个典型案例包括中国天津市中新生态城河口生态减灾案例,中国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以南滨海盐沼生态减灾案例,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滨海新城砂质海岸生态减灾案例,中国福建省厦门市下潭尾红树林生态减灾案例,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西湾红沙环海堤生态化建设案例,肯尼亚夸莱郡气候、减贫和资源管理协同增效案例,斯里兰卡卡拉奥亚河口基于红树林的减轻灾害风险案例,英国梅德梅里缓冲型生态海岸构建案例。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风险加剧,严重威胁着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传统海岸硬质防护工程措施相比,保护、恢复和可持续管理红树林、滨海盐沼、海草床、珊瑚礁、牡蛎礁等海岸带生态系统,发挥这些天然“海洋卫士”防潮御浪、固堤护岸等服务功能,在应对灾害影响的同时,可进一步促进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该案例集提到,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基于生态系统的减轻灾害风险等方法在世界上受到广泛关注,通过保护、恢复和可持续管理生态系统,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应对灾害挑战,能够促进生态减灾协同增效,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和有韧性地发展。这些方法和实践与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和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指导思想高度契合。
据悉,该案例集的编制得到了法国开发署、欧盟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基金的支持。
自然资源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法国开发署、欧盟等合作方呼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公益组织及社会各界进一步加强合作,扩大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经验的交流和宣传,积极分享各自实践经验,为系统解决社会挑战,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系统修复十年计划和联合国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等愿景和目标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