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叠加的“双节”假期即将如约而至,大规模出游模式又将重现。
很多细节已经提前预示了这个长假的热度。国铁集团的数据显示,自9月13日开始发售假期运输车票以来,截至20日下午6时,全国铁路已发售火车票1.46亿张;热门方向的机票也同样一票难求。有旅游平台发布数据显示,这个假期,跨省游的预订单占比已经达到73%,较2022年同期提升10个百分点。有专家表示,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长假,将是史上热度最高的一次国庆黄金周。
不可否认,历经多次黄金周,旅游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措施也更加成熟。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启动分时段预约售票、多线路游览、周边路段临时交通管制等措施,加强游客疏导和管理……文化、旅游、公安、交通、景区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执法,为假日旅游保驾护航。
但是,也要看到,毕竟三年疫情给旅游供给链带来了严重的冲击,整个旅游市场目前仍然处于人员召回、资源磨合的持续恢复过程中。
而且,经历三年,旅游市场的结构化变迁更为明显。以远程客源为主的头部景区和以本地、近程客源为主的非头部景区,传统旅游活动和加速进化演变进程中的旅游活动,特别是自驾、露营等吸引着游客深度参与的旅游活动,都在重新塑造。
与此相对应,游客的出游距离、目的地停留时间、旅行方式和消费结构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引发市场和需求的重新定义和发现、旅游要素的潜力挖掘和重新组合,以及商业模式的快速迭代。
过往被远方和头部景区遮蔽,被人们忽略或者视而不见的风景、场景和活动,正在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加持下被越来越充分、越来越有创新性地挖掘出来。与生活相关的一切场景和活动,都有可能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从而列在出游计划清单上。热门的目的地可能会更热,过往冷门的目的地也有可能一夜爆红。
因此,面临汹涌的人潮,以及其出行偏好和出行模式的改变,如何确保安全、市场秩序和游客体验,还需有更万全的准备。
比如在安全保障和市场整治上,既要树牢底线思维,杜绝“监管盲区”,还要有弹性灵活的管理智慧。根据具体情况和技术条件,突出针对性和精细化,为市场主体、游客、从业者和相关利益方及时给出易参与、易接受和易操作的方向指引和技术建议。
又如考虑到老年群体在出游中相对弱势的地位,重视旅游基础设施的适老化改造,提高老年群体的知晓信息渠道和维权能力。可丰富完善系列可选技术和工具,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发掘、提供和整合必要的资源,为预警,评估和快速反应做好准备。
再就是,根据以往旅游市场问题集中的领域和区域,可以考虑提前加大执法力量布置,加强巡查整治力度,拓宽、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切实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为其排忧解难。
当然治本之策还是加大优质旅游产品的供给力度。通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全方面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尽可能提供更多优质旅游产品,让游客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游客的时空分布就会更均衡。
中秋国庆长假实际上是多种特征并存的复合体。表面上看,它只是休假制度的一部分,实际上,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包罗万象。
因此,做好假期服务保障工作,需要系统的解决方案,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药到病除”是不现实的。在需求短时间集中猛增、旅游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现实背景里,中秋国庆长假事实上也是对整个社会的“极限测试”。
应对这场测试,先前的经验做法可以借鉴,民众、商家和政府也要更好磨合协调,尤其政府职能部门得打好工作“提前量”,保障好每位旅客的安全出行、快乐度假。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