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客至》赏析之二

杜甫《客至》****

00:00
11:11

        上一讲我们只谈到杜甫《客至》一诗的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二句,我们说过这两句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第一种是把这两句看作写景,是在描写草堂周围可视可感的自然景象,这也是唐代一般士人常用的写法,易学易实践。第二种则把这两句视为用典,说这两句用《列子·黄帝篇》中那个“好鸥鸟者”的典故,旨在暗示所居之地环境的清幽和人的忘机远俗。第三种在两者之间调和了一下,把这两句解释为景中有意、景中有情,就像我们对唐诗意境的一般理解那样。我发现自己的学生把这种解释用作金科玉律,没什么可说了,就拿它来搪塞。而我以为,对于这二句的理解和解释,应该还可以细致一些的。

        杜甫读书多,写诗时也讲究用典,所以他才谈及自己的经验,才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北宋诗人学习杜甫,学的就是这一点。推崇杜诗的黄庭坚甚至说杜诗“无一字无来历”(《答洪驹父书》),这里所说的“来历”就是指诗歌用语、用意的出处、学问、历史掌故或前贤佳作等等。然而,如果因此便把“舍南舍北皆春水”二句解释为用典,我以为未免把杜甫理解成一位只知道刻意经营、心思毕露的薄情寡恩的诗人,完全忽略了他同时也是一位极具天赋、感觉异常丰富敏锐的诗人。其实我们看,与宋诗相比,包括杜甫在内的唐人在作诗时更倾向于“天人参半”,水深林茂,许多好句子都是文章天成、妙手偶得的。即使是黄庭坚也曾说过:“诗文不可凿空强作”,需要“待境而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七引),陆游在为萧彦毓的诗作题跋时也说:“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题萧彦毓诗卷》)金人元好问《论诗绝句》说“眼处心生”,他们都强调了作诗不能一味地凭空悬想,一意杜撰,作诗不是闭门造车,不是意思或者主题先行,先找到一个意思或者心思,然后再组织铺叙景物的,其过程恰恰相反。

        以往我们总容易把诗人的灵感、天分和其学问、用意对立起来,具体到唐诗的理解和鉴赏中,就有一种表现,把写景和用典对立起来,非此即彼。钱钟书先生在其《谈艺录》一书中,处处体现出了对于中国古代和传统中辩证思维的理解和运用,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如果说一个诗人的灵感、天分和自由创作与其学问、用意和组织是不同的,甚至有时还是对立的,那么,这种“对立”一定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为其对立面的。譬如许多人学写诗,的确是从学习和模仿开始的,不得不从“读书破万卷”开始;然而这些学习的材料随着积累和不断地体会,有时会不知不觉地转化成了自己的东西,当感知和表达时,眼前之景与古人的掌故或佳句一朝绾合,冲口即出,挥毫而至,完全没有想到这是出自某典某句。如果以禅喻诗,把灵感、天分比作“顿悟”,而把学问、用意比作“渐悟”,古代的辩证思维就一定要完成“渐悟”即“顿悟”的这个最后转换。就我们所谈的杜诗这二句而言,“但见群鸥日日来”一句,当然可以理解为用典,用以表达草堂环境的清幽和所居之人的忘机远俗;但是,未尝不能理解为就是草堂周围那种自然宁静、有亲切泥土气息的环境风物。

        说完了《客至》一诗的首联,现在我们来谈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说我长满了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接客人而打扫过,一向寒俭的家门,今天第一次为你打开。初读这两句,不大容易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王维《田园乐七首》中的“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以及晚于杜甫的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等句中特意“息交绝游”的归隐情志区别开来。特别是与王维那一句的区别:杜诗说“花径不曾缘客扫”,王诗说“花落家僮未扫”,用语也相近,但是,有了下一句一接,意思就不一样了。杜甫这两句诗的重点在于后一句对前一句的转折,表达对于“客至”的高兴,难怪仇注杜诗引黄生的评论,称这里有“空谷足音之喜”;而王维的诗句下一句是“莺啼山客犹眠”,特意不见人,喜无俗客之打扰。我们把这一重意思与上二句联系起来考察,充分体会杜甫诗歌那种世俗性、人间性和生活气息,就不至于把“但见群殴日日来”一句单纯理解为归隐和远俗了。顺便说一下,就对仗的方式而言,这一联是“流水对”。什么是流水对呢?普通的对仗,都是并行的两件事物。从原则上讲,它们在一个律联中的位置是可以互相调换的,譬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这一种对仗中的两句,即使调换了位置,意思还是一样。可是,偶尔还有另外一种对仗,它是一意相承的,前后两句的位置不能颠倒,没有前一句,就不会有后一句的顺承,这就是“流水对”。所以,这两句更应该联系起来理解和体会。杜甫的这一流水对用得十分自然,我们只注意到它所表达的欣喜之情扑面而来,而忽略了它也是一种对仗的形式。

        写完了“客至”之喜,接下来就该写待客了,这就是颈联: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盘飧”指简单的饭食。“兼味”,指两种以上的菜肴。说由于居住偏僻,离市集很远,所以待客的饭菜很简单;“醅”,本来指没有过滤的酒,当然算不上好酒。借用俞陛云先生的点评就是“索诸厨而竟无兼味,谋于妇而只有旧醅。”这样待客不是显得太寒碜了些吗?你的诚意也不能只是靠空口白牙地说呀!于是就有了尾联: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为了让客人开心和尽兴,于是招呼隔壁邻居的一位老人,来喝酒啊!隔着篱笆,递给他一杯酒,大家一齐干一杯吧!宾主的忘机、村家的真率和清贫之趣味全都写出来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我是刘凯旋

    老师保重身体啊!别太拼。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