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转型金融和普惠客户更需绿色金融支持

马骏:转型金融和普惠客户更需绿色金融支持

00:00
05:40

绿色发展已成金融行业发展重要赛道。近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在绿色发展之路上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新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已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但相比“纯绿”项目,当前转型金融、绿色普惠客户更需要绿色金融服务。

在马骏看来,碳汇市场的建立与完善,亦将有助于绿色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他建议,可以考虑在全国碳市场率先引入一些金融机构,这将对活跃市场、强化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转型金融更需要绿色金融支持 两种“假转型”需防范

“现在非常需要绿色金融支持,但处于瓶颈状态的板块之一是转型金融。”马骏在采访中表示,当前由于转型金融不容易识别,且对减碳主体要求较高,转型金融工具亦不够丰富,因此当前转型金融仍面临诸多难点需要解决。

所谓转型金融,是通过为经济主体提供融资以支持其实现转型的金融活动,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或行为于当前阶段可以是“非绿色”的,但其需要随时间的推移逐步转变为“绿色”。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可以拿到利率更低的绿色信贷支持而出现“假转型”的风险,如何判定企业这一风险是金融行业面临的首要难点。

马骏介绍,当前主要存在两种“假转型”。一些企业在转型活动中,可能在上马减碳项目的同时,也上马了多个更加高碳的项目。这就造成了单个项目看似减碳、但企业总体排碳量反而上升的情况。另有一些企业则出现了“碳锁定”问题,这些企业在上马一些减碳设备的前几年排碳量有所下降,但往后长期来看排碳量却无法再度下降。

“为了防范上述几种类型的 ‘假转型’活动,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必须对转型活动做出较为明确的界定,并明确具体的披露要求。”马骏表示,当前在如湖州等地区试点过程中,地方政府可通过制定地的“转型目录”,来讲降低企业“假转型”风险。同时,还需要辅之以对转型主体完整的披露要求,这包括要对转型计划有检测体系、有整理安排等,才能够保证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真实减碳。

普惠客户绿色金融服务欠缺 供应链金融是推动较好模式

在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马骏认为,当前普惠客户的绿色金融服务有待提升。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小微企业、农业生产者等普惠客户,由于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和有效的识别方法,因此这些银行客户很难得到绿色金融的支持。

以小微企业的绿色发展为例,由于在设置绿色转型计划过程中,需要聘请第三方公司设计完整的转型计划等,很多小微企业难以支付这部分成本,因此绿色发展也成为空谈。

马骏介绍,从当前一些地方试点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可以为企业制定出区别于大中型企业的转型计划指南,中小企业可以按照相关规则填写并制定相关转型方案,则可降低中小企业获得转型融资的成本。

不仅如此,通过供应链金融亦可将绿色化从大型企业传导至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中去。

马骏表示,当前已有某龙头车企通过绿色供应链的项目,成功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获得了低成本的绿色信贷资金。在该项目中,核心龙头车企对其零部件原材料供应企业进行ESG评价标准的考核,要求上下游企业提供符合标准的零部件,从而让整车变得更加绿色。

“由于这些中小企业是绿色供应链上的企业,因此其违约率很低。”马骏表示,这些小企业由于有核心企业订单,因此其信用风险总体可控。

对于地方来说,马骏认为,这样的创新经验是可复制、可推广到其他企业和行业当中。除了汽车行业外,煤炭行业、建筑行业等产业链相对较长的行业均可尝试绿色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来突破中小微企业绿色转型的瓶颈。

重启CCER对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发展意义重大

近期,重启中国核证减排计划的利好声不断。日前,生态环境召开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此前北京绿交所也发布公告宣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即日起开通开户功能,接受市场参与主体对登记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开户申请。

马骏认为,CCER对推动绿色低碳科技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项制度安排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激励绿色低碳科技加大投入研发,并成为绿色科技企业一项很重要的收入来源。

据了解,CCER是一项自愿计划,参与者可以在其中交易碳信用额,但该计划五年前被暂停。而作为去年启动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重要补充机制,重启CCER则有望进一步帮其降低碳减排成本,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介入CCER市场、全国碳市场,可以提升各类碳市场活跃度,对强化风险管理具有较大意义。”马骏还建议,后续结合部分地方试点相关经验,推进在全国碳市场率先引入一些金融机构,提升碳市场的流动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