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周|抓住未来,擦亮城市的“显示度”

成都一周|抓住未来,擦亮城市的“显示度”

00:00
08:54

不久之前的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传递了一种“成都式浪漫”。开幕式上金芒舞台、太阳神鸟火炬盘“闪耀出圈”,闭幕式上31块手机屏幕玩转多重变化,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种技术与艺术的交融之美,离不开城市新型显示产业的科技支撑。

上周,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成都市正式开幕。为期两天的大会以“显示无处不在,创享未来世界”为主题,由1场开幕式、1场主论坛、1场新型显示创新成果展、8场主题论坛以及多场配套活动组成,活动总数超过30场。作为全球显示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显示产业创新成果展示的重要舞台,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继去年之后二度“梅开”成都,在举办的活动数量、参会的观众数量、涉及的企业数量等数据上均创新高。

作为成都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显示产业可谓瞄准未来的新赛道。随着Micro LED作为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的变革性角色愈加清晰,成都能否守得住技术优势?当技术创新催生的应用场景越发丰富,成都是否能为应用场景提供城市试验场?这场显示产业大会,关系着成都对于产业的未来布局。

开幕式现场

跨界融合,催生新的增长点

金沙祭祀区的古河道虽早已干涸,但在“考古时空门”中,游客可以在一面从墙面蔓延到脚下的宽阔屏幕前漫游祭祀区,感受三千年古摸底河的潺潺流水,领略三千年前古蜀人滨河祭祀的恢宏场景。在本届世界显示产业大会期间,金沙遗址博物馆“考古时空门”数字体验项目让观众感受到了古今交融、虚实叠加的魅力。

显示技术的推陈出新,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改变着产业形态。在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看来,数字化的显示技术已经成为社会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应该尽快适应各个场景各种需求。在成都,不容忽视的融合案例就是成都春熙路的裸眼3D显示屏和金融城的双子塔,近年来都已成为城市漫游必不可少的打卡之地,让“显示+文旅”刺激出新的消费潜力。

“金河夜游”展馆

新型显示产业,成都的“家底”有多厚实?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新型显示产业面板产能全国第四,全球一半以上的iPad和近一半的高端柔性屏在成都生产。2022年,成都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占全国的规模超过15%。

如果要看未来,成都又如何?

大会期间,多位业内大咖关注到新的终端应用场景。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认为,车载显示和元宇宙将是显示产业未来最大的“量产点”,未来显示产品在文娱活动、商业活动、建筑外墙等创新场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默克中国总裁安高博认为,以AR、VR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激发了显示行业市场潜力,显示产业与AI的融合将给人们带来更直观、更沉浸、更有意义的体验,进而刺激这方面产品的使用需求。

跨界融合,将是未来重要的“显示契机”。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智能车载、人工智能还是数字文创,都是成都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产业资源。在城市层面激励行业交流“破圈”,将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也将“守”住城市的产业优势。

大会期间,成都28条重点产业链分别组织链主企业、中介机构、产业人才到大会现场观摩,鼓励碰撞、跨界、融合。

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经理田卫强与两位从事研发设计和供应链开发的同事参加了大会。他们专门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观看创新成果展、参加主题论坛,“确实有新的感受”。医疗行业与显示行业看似没有关联,但其实,在他们所从事的体外诊断赛道,显示屏是经常使用到的人体交互界面。

“现在针对便携式检测仪器的使用还受限于本身尺寸,这次在大会上看到异形屏幕、无边框显示工艺,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可以思考下一步怎么用新的显示技术去最大化呈现数据,改善用户体验。”田卫强说。身为产业链的下游企业,田卫强还带着寻找合作伙伴的愿望,希望与上游研发企业加强日常合作,在预研发、设计、中试等阶段提前导入,为后续量产铺路。

透明显示屏电脑

做强集群,建圈强链打造创新共同体

本届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累计95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656.43亿元。其中,成都市签约项目达51个,总投资1175.76亿元,涉及材料、设备、面板、模组、终端等显示产业链各个环节。

成都收获颇丰,但绝非“独美其美”。合作,是会上的一个关键词。

本届大会重庆是主宾城市之一。重庆市副市长江敦涛提到,重庆正不断加强与四川在创新、产业和供应链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和联动发展,下一步将与四川省一道围绕新型显示关键设备及原材料补链强链,加大前沿核心领域科技攻关力度,聚焦终端需求,拓宽应用场景,加强产业规划协同联动,共建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会上发布的《成渝地区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目前成渝地区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超30%,是全球最大的OLED生产基地和中国柔性显示产业最大集聚地。今年成渝两地还将出台《推动成渝地区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共建重点产品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等,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世界级显示产业集群。此外,成都加强与绵阳、眉山等地供需对接,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配套企业进入链主企业供应链体系,配套企业由原来的31家增加到72家,增长132%。

“从成都到川渝,已经形成了新型显示产业的生态圈,这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说明发展环境和产业政策比较受到企业欢迎。”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认为,成都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极核城市,应当在产业链条“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强”,分析产业特点、突出龙头作用,集中力量引进几个突破性的大项目,从而带动区域的产业集群形成创新集群。

“前期成都更加关注的是如何把产业引进来和做大,然而持续完善的产业链和健康的生态圈才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中国区总裁严群也认为,产业生态圈不应局限于一市,而应当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圈”中企业加强协作、共建创新共同体,才有着“滚雪球”的效应。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严若媛用“近悦远来”表达企业对于地方政府的希望与诉求。“已落户的企业要进一步提供幸福度,大家才会越来越紧密、扎根越来越深;面向新技术新产业还要不断招大引强,延长产业链、吸引跨界融合。”严若媛说,企业和城市发展有着黏性,城市用服务暖企业的人心,企业就愿意化身招商代言人,“帮城市招商也是帮自己完善产业链,企业何乐不为?”

由政府引导、企业谋划,吸引更多项目、人才、资源汇聚成渝,新型显示产业的未来有望再上台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