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是否患上了强迫症

如何辨别是否患上了强迫症

00:00
07:15

青梅煮酒,坐而论心,大家好,我是心理咨询师十月南絮。今天这一期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甄别是否是强迫症。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还需要划清边界,学会识别与强迫症类似但并不是强迫症的疾病。

部分来访者来咨询时,会以这样一种谨慎措辞来开始谈话:“我不知道这是否属于强迫症……”在这一期的节目中,我考虑到了所有与强迫症有着或近或远相似性的情况,以便帮助你区分强迫症与非强迫症。

第一种是强迫思维与担心

我们都会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刻有过重度担心,或是为某个关系到职业或情感生活的决定而焦虑。我们会不停地想这件事,忧虑围绕着我们,它纠缠不休的特点阻止我们去思考另一件事,或者让我们无法专心。这让人想到强迫思维,但它完全不是。担心(或操心)只是暂时的。它与我们的思维系统并不相悖。任何人处在相同的条件下,都会有同样的态度:在其他人看来,这一担心既非无理也不过分(与强迫思维不同)。倘若你有疑问,可询问你的亲人们是如何看待这一情况的,但不可隐瞒问题的实情。让我们回想一下,结婚前问问自己是否爱自己的伴侣是合理的,但三年来每天思考八小时就是强迫症了。

第二种强迫思维与执念

就连我自己也会出于简便,错误地使用执念这个词去代替强迫思维,因为这一字眼没那么吓人。然而,如果两者都萦绕于我们脑际,那么有个本质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区别开来。强迫思维总是不自主的、痛苦的、不快的,而执念则更多是愉快的。某位演员只想着拿到某部作品的主角;某位收藏家热衷于想象自己能得到某件极罕见的收藏品,并策划着如何得到;某位小说作家只想着他的作品能够在某出版社出版。哪怕他们每一位的脑子里,都不停地被相同思维占据着,但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强迫症患者。

第三种癖好、习惯和强迫仪式

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些小癖好或小习惯,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患有强迫症。某些小癖好、某种用手拨弄头发的方式、某个一如既往的坐姿、某个咬食指的习惯,往往构成了每个人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与癖好或习惯不同,强迫仪式则是折磨的近义词。它具有一种侵略性的强迫特点。令人丧失自由,且往往影响到职业和个人生活,与癖好或习惯全无可比性。如若你有疑问,可以问问自己是否有换个做法的自由。

第四种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

大约是受到曾经占上风的精神分析观念的影响,人们很长时间内都认为,被称为强迫性神经症的强迫症会出现在具有强迫型人格的人身上。流行病学研究指出,这两者之间并无关联,也不存在特别的共病现象,即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这一混淆观念被长期引用,导致人们将几种概念混为一谈。然而,应当明确区分以下几点:▹ 稍微有点儿强迫特性;

▹ 患有强迫症;

▹ 患有强迫型人格障碍。

第五种强迫性观念与谵妄性观念

在某些情况下,难以一下就分辨出某些强迫性观念与某些谵妄性观念。谵妄性观念是一种病人毫不怀疑的错误信念、一种坚定不移的确信,涉及一种感知行为。某位病人感到街上有人跟踪他;而另一位病人感到在他不在家的时候,有人潜入到他的公寓里挪动了他的物品。这些频发的谵妄性观念可以也应该通过药物来治疗,但与强迫症的用药有所不同,因而有必要咨询精神科医生。然而,存在着病人既患有强迫症,又患有精神病的情况。此外,领悟,即对于自身障碍有意识的概念发生过变化。从前,人们以一种二元论的方式来看待此问题,认为病人要么批评自己的障碍,要么不批评。在强迫症当中,在完全批评强迫行为(“我清楚这样做很傻,但是我别无他法”)与坚信自己的举动有用(自我意识弱的强迫症)之间存在一个连续体。若同时伴随有精神疾病,那领悟的缺失可发展为谵妄性确信。

第六种强迫观念与抑郁念头

传统抑郁症不同程度地伴随有睡眠障碍、食欲不振、对事物提不起兴趣、行动(难以做出动作)及精神(难以集中注意力、阅读、理解)迟缓、心情悲伤、有时会突然哭泣,甚至出现自杀念头。在这一背景下,一些纠缠的、强迫的念头会时常出现,并会被看作强迫思维,因为它们是强加到病人意识里的,且伴随着一种不愉悦的情感状态出现。它们的主题涉及自我贬低的念头(“我一文不值”“我从没办好过什么事”……)或者无可救药(“人们对我已经无能为力了”),而且这些念头与患者的思维体系是一致的,这一点能够帮助我们做出诊断,并将它们和强迫观念区别开来。

好了,今天我们谈到了如何区分强迫症与其他思维,希望能帮助大家对强迫症有一个顺利的区分。我是养了三只猫的心理咨询师十月南絮,我们下次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