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谍战片里的情节,在日常生活里上演了。手机顶端多出一个小孔,玩偶上的纽扣有红光一闪而过,眼镜镜腿粗了一圈……谁会想到,这里面可能隐藏着摄像头,正在进行非法偷拍。
据《法治日报》9月8日报道,一些微型摄像头、针孔摄像头的售卖及改装,在网购平台上特别是私密聊天软件里很常见,只要客户确定需求并支付定金,商家即可将偷拍设备或改装好的成套偷拍产品通过快递发送给客户。
梳理相关报道,偷拍设备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微型摄影机,一般被用于固定在某隐蔽区域;另一种则是最新兴起的改装版本,摄像头可能藏匿在手机侧边、玩偶,甚至洗发水瓶身中。相比之下,后者更便携,伪装效果也更好。例如,随意摆放在桌子上的手机,不仅不会引起受害人注意,更不会有人想到平放在桌子上熄屏状态下的手机,正在偷窥自己的生活。
比越来越“好用”更可怕的是,偷拍设备越来越“好买”,这并不是一个好兆头。“经过改装、嵌入针孔摄像头的商品,统一售价1000元。”售卖偷拍设备的卖家介绍说,这些经过改装的物品,外观并不会有明显的变化。顾客可以通过在购物平台搜索特定关键词进行购买。
一千元的售价,便捷的购买方式,甚至还有完善的配送收货服务,偷拍设备怎能如此“触手可及”?
实际上,我国刑法已经将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行为纳入打击范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条规定,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但是在法律的严厉打击下,为何始终有人铤而走险?有商家将交易放在了私密聊天软件上进行以躲避监管,还有商家在网购平台上“挂羊头卖狗肉”,为自己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在发货环节,商家更是“特地”准备了多个工作室,来降低被“一窝端”的概率。再加上,大多数受害者难以发现权益受损,或者发现后难以启齿,也让不少违法者逍遥法外。
科技在进步,技术在升级,监管不能原地踏步。对乱象的治理,不能仅靠受害者报案,也需要监管部门撑腰打气,主动出击。把该落的板子落下去,才是对公众利益的真正负责,才能把偷拍乱象治理好。
此外,对于违法偷拍的链条不仅要“斩”,还要“断”。手机厂商在设计之初对硬件结构进行合理排布,压缩不法分子改装的空间和机会;购物平台也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关键词排查速度要跟得上不法商家的变换速度;网络平台应积极履行各环节主体责任,对偷拍群、销售群同步打击。只有上、中、下游关键参与者形成合力,才能彻底斩断灰色产业链。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