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德要弘,信道要笃《论语》第101课昨日回顾

执德要弘,信道要笃《论语》第101课昨日回顾

00:00
10:08
执德要弘,信道要笃——《论语》第101课(总2814天)
原创 黎小贤 黎明即起读圣贤书 2023-09-07 05:00 发表于山东

18.11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周有八士,涉及到八位人物,有一些名字见于《尚书》,具体的事迹已经不传,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

为什么对他们的事迹了解很少?因为他们属于一个共同的群体,《微子》这一篇主要讲述的这个群体是逸民,是隐士。从这一章可以读到他们本来是隐士,不过在周朝他们有了新的身份,这个身份用一个字来概括便是:士。

在《微子》篇末章放上他们的名字,讲了这么一件事有何寓意,我们可以作以思考,利于了解儒家思想倡导的王道精神。

王道通行天下是何气象?在《论语》第二十篇《尧曰》篇中提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大道之行的盛况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这九个字非常有代表性。

一名真正的王者理应“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恢复被灭亡的邦家,承继已断绝的家世,举用那些隐逸的人才,以此来实现天下之民归心。在周初之年,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做到了。这些周初的逸民变成了周的“士”,为国效力,是邦国之幸,逸民之幸,亦是百姓苍生之幸。

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涉及到各个阶层,关乎多个方面,大家像石榴籽一样凝聚在一起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当然是值得追求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凝聚力,任何一股力量都是向不同方向拉扯的离心力。要将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力量凝聚在一起,需要用较大的力量方可克服较大的分离,较厚的土壤方可承受较多的不同。

《论语》一共有二十篇,马上我们就要开启第十九篇的学习。此篇多见“子张曰”“子夏曰”“子游曰”“曾子曰”,还有“子贡曰”云而,独独没有“孔子曰”。同时经文中还频繁出现“闻诸夫子”。闻诸夫子就是听夫子说,听孔子说,也就是听自己的老师说。看似不同的人曰,发出的实是相同的腔调。腔调的源泉来自于“闻诸夫子”,一脉相承,静深有本。

由此可见第十九章的安排寓意深刻,那便是仰望与追随。今天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当年夫子的弟子们做得很好,仰望与追随。今天我们首先应该将这样的态度继承下来。

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诸弟子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都是如此。佛家的语言为“定证妙果”,也可以称之为桃李芬芳。

仰望孔子,其实是在仰望天地之道;追随孔子,本质是在追随人心正理。儒家文化源远流长,是由它本身的特质所决定的,它深刻地反映着天理,深刻地代表着人心。

19.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社会需要引领者,儒家的“士”便是这样的引领者。

见危致命,以命相托,说的是全力以赴。我们常常说努力,却有不同的程度。努力到什么程度?努力到全力以赴。什么又能够代表全力以赴?以命相托。这当然不是说一名“士”一定要天天在那儿等着有什么危险的事让自己将生命奉献出去,而是说不得已要面对危险时不退缩,不纠结。

见得思义,如何面对得到和失去是人生的主旋律。祭思敬,丧思哀,诚敬之心是祭祀的主旋律,哀伤是丧事的主基调。面对得与失,生与死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是对一个人人格和情操的考量。

本章话语不多,涵盖了天、地、生、死。

19.2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无?”

学者们关注到印欧语系的句子以名词为中心,主要动词必须是名词即其主语的谓语,由名词决定人称和数;在古汉语的动词句子中,主语是任意的成分,词形变化最小的是动词。基于这一发现,葛瑞汉论及亚里士多德哲学与中国哲学在思维上的差异。亚里士多德的思维方式是名词中心式的,而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则是动词中心式的。本章经文中的几位动词值得重点关注:

执,执守。执守有它的路径,有它的表现。执和弘一以贯之,人能弘道,将执守的去弘扬光大,是真执守。如果一个人说自己执守道德,可是不去弘扬它,这个执守就要打个问号了。

信、笃,人言信奉夫子,什么能够代表信呢?落地到笃行之,比一般的行的程度又加深几分,加厚几分。不是偶尔去行一行,而是笃行之。如果我说我信,可是我却不去行,这个信又要打一个问号。

如果执德不弘,信道不笃,口中终日说德话道,身心并不执修此行。对于此一类人,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谈论的,他们又有什么资格来评论道德的有与无,对与错,重与轻。实在是“焉能为有?焉能为无”,不可与语。

19.3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第十九章经文中除了有“子夏曰”、“子张曰”,我们非常熟悉的人之外,还有门人曰。这篇是子夏的门人,也就是子夏学生。

为什么要安排一个子夏的学生来出场呢?《论语》的编者一定有他特别的用意。夫子这是一代;到了子夏、子张,这又是一代;现在到了子夏的学生、曾子的学生等,这又是一代。一代又一代,这便是执德要弘,信道要笃的表现,这便是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本章经文讲的是交友之道,具体来说是什么?大家先来读一读,明天继续。

一念恒定,美成在久。

向上仰望,不切断和我们祖先之间的联系。
向下扎根,不切断和一方水土之间的联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