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我们还原了量化交易的部分真相,结果有些意外,来自阿尔法工场DeepFund。
一次大盘意外的高开低走,将量化又一次推上风口浪尖。
8月28日,在印花税减半、IPO收紧等一系列政策利好之下,A股大幅冲高回落,表现令人大跌眼镜。
一时间,“量化成砸盘主力”、“T0特权”、“割韭菜”、“追涨杀跌加大市场波动”等说法充斥于网络,量化瞬间成为众矢之的。针对市场关心的几大问题,我们与多位业内人士沟通后,得到了如下判断。
1、不是大盘的砸盘主力,但部分个股存在砸盘行为
外界之所以将量化基金认定为砸盘主力,其逻辑在于,中国的量化基金因为缺乏对冲工具,实际上就是量化T+0基金,只能通过不断盘面做T来盈利。
而真实情况是,T0策略在整个策略交易中的权重不超过10%,难以撼动大盘。但T0策略中的融券T0,却因公平性问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按照市场人士的说法,绝大多数量化是在拥挤的打板交易中利用券源优势与速度优势去“割韭菜”。所以,便会看到目前有很多交易都让人匪夷所思,例如当天一字涨停,第二天直接跌停开盘;或者盘中拉升莫名其妙瞬间迅速被拉20cm,然后涨停封的好好的又被一笔大单砸开。
操盘手法也是如出一辙,比如某只股票早盘高开后,先被量化迅速拉升至涨停,并吸引大量跟风买盘封死涨停,后在涨停板上完成融券锁定利润并同时砸开涨停板,再通过盘中多次诱多冲击涨停的方式,在涨停附近融券完成二次收割,甚至于尾盘再大幅拉升诱多。次日该股大幅低开,下砸过程中完成买券还券的动作,半小时后在再次拉升中完成出货。
按照上述市场人士的说法,这样的操作只存在于大型机构中,因为大型机构可以通过融券完成T0,而散户甚至大户甚至普通机构压根都没有券可以融,这就导致了一个市场两种交易制度的怪象。
对此,量化机构人士却表示,融券制度不存在不公平交易,因为融券是有公共池的,大家可以提前借。但从实际情况看,融券难时有发生,一方面券商的券源少,另一方面竞争者太多。
这样看来,量化砸盘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但毕竟T0策略占比不大,而融券T0仅是T0策略中的一种,且即便T0策略有卖出,也会在日内等值买入回来,T0策略不会导致单边下跌的市场走势,所以定义为“砸盘主力”有些过于夸大了。
从另一组数据来看,8月28日大盘出现的单边下跌走势,却与沪深股通数据重合度较高。相关数据显示,沪深股通当天除早盘短暂出现回流迹象外,全天大部分时间均处于净卖出状态,最终净卖出额超过80亿元。
所以,究竟谁才是砸盘主力?答案不言自明。
2、主要是割游资的韭菜
对于指责量化“割韭菜”一事,某业内人士表示,没有任何一种投资逻辑的实现方式会天然的“收割”谁。但从实现手法来看,量化确实有着绝对的优势。
如果说散户是徒手抓鱼,游资是钓鱼,那么量化则是“电鱼”。这样看来,量化的对手盘不只有散户,即便是被视为人气风向标的游资,在与量化的交手中,也占不到半分便宜。
过去,一个题材会经历启动、确认、发酵、加速、分歧、反包、龙回头等阶段,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题材周期,这是游资赖以操作的基础。
每个阶段大概都要持续至少两三天,游资有充足的时间来复盘并及时调整策略应对市场变化。期间,不同游资会选择自己擅长的阶段去参与,有些人擅长做题材挖掘、有些人善于高位接力,还有人喜欢做龙头股的二波机会,在各路资金的不断接力下,一波行情才能最终走出来。
现在,每当一个热点题材稍有异动,量化模型便会第一时间捕获,量化资金也会在第一时间跟进操作,于是原来的题材周期无形中被加快了,很多游资可能还没来得及反应,一个小周期就已经结束了。
过去,一个好的趋势股或许能持有数年,但现在,许多股票可能刚建仓趋势就结束了。比如,某些股票被很多家量化算法选中后,不论是长周期还是短周期模式,在前期都主要是买入为主,一旦大家模型时间到期后,这些股票便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大跌且很难再重回上升趋势,这与各家量化模型同质化有很大关系。
3、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
过去几年里,由于量化投资的规模大幅上升,所以每当市场发生较大波动时,就有传言称量化投资“追涨杀跌”造成市场波动。
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权威研究表明量化投资必然加剧市场波动。不过,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量化作为一个整体,大部分情况下是抑制了市场波动,只有少部分情况会加大市场波动。
所谓抑制市场波动,是因为在量化模型里存在一定比例的反转因子,它会抑制个股过度上涨或下跌。当外界在讲“追涨杀跌”的时候,指的是价格会延续趋势上涨或者下跌,量化一般把这个现象称为动量因子。
而每个做量化投资的人,从刚开始入行就知道反转因子经常比动量因子更赚钱。国信证券在此前的一篇专题研究中对反转和动量因子做过研究对比,相比动量因子,反转策略才是真正在过去很多年持续盈利的策略。但这并不意味着动量因子被完全抛弃,因为现在量化投资一般都是多策略、多因子投资的,会对不同因子都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它们适用的场景和各种因子结合的情况,会综合考虑各种市场效应。
所以,如果认为量化只会“追涨杀跌”,那就太小看量化投资这么多年的发展了,也小看了从事量化投资的那些高学历的从业者了。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为了证明量化投资并不会加大市场波动,有人以国外量化发展现状为例自证清白。
按照他们的说法,量化投资在国外发展的时间很长、规模很大,但多年以来并未被诟病存在恶意追涨杀跌,也没有明显加大市场波动。以标普为例,美国股票量化交易的份额从2011年到2018年一直上涨,但波动率直到疫情前并没有明显上涨的趋势。
对此,市场上却存在着另一种声音,并以美国2020年发生的四次“熔断”为例,将造成市场大幅波动的“元凶”指向量化。其核心观点是,美国2020年发生的四次“熔断”与程序化交易系统有关,因为这些系统早已设定好了交易参数,一旦股市达到某一特定程度便会执行卖出,从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需要说明的是,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不应该将两者混为一谈。
前者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或者下达交易指令参与本所股票交易的行为;后者则是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语言,代替人工做投资决策的投资方式。两者区别在于,具体的投资决策 (而非交易执行)的产生是来自于人还是模型。
所以,关于量化“追涨杀跌”造成加大市场波动的说法,显然有失偏颇。
强词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