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 那月《五》一分钱

那年 那月《五》一分钱

00:00
06:44

    那年 那月《五》一分钱


    雨霖


    一分钱的故事有一个版本:“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那是六七十年代“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时候最流行的儿歌,我们唱了唱了一年又一年。到后来有了新的版本,在这且不论它的来龙去脉。而且这一分钱的份量现在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在地上掉了甭说是一分钱,就是五毛,一元的都不会有人为它去折腰,这也许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吧。
    可我的这一分钱的故事却是在我下乡时遇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是一个赶街的日子,我们几个同学一起约着到街上去,一是看看当地的风俗,二是会会在其他寨子插队的同学。当时有这么个说法:“天下知青是一家”,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知青,哪里就欢声笑语,就觉得格外的亲切。知青的那份情谊,没当过知青的人是永远不会理解的。在那几年里,只要你是知青,只要找到有知青的地方,你就会受到一家人的待遇。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有知青伸出有力的援助之手,使你不会陷人无助的绝境。即使是从未谋面的,其他学校的知青,到时候都会待你象一家人。这就是知青。
    有一次我带个病人去县城看病,过了江,涉了河,病人确实是走不了那么几十公里的路了,我就顺路走进了一个我从没去过的寨子,大声地呼唤:“请问,这里有没有知青啊”,后来出来了一个人,告诉我他就是知青,问我怎么啦?我把事情说了,想问问他能不能找个什么车把我的病人送到县医院就诊,那天特别热,太阳象凝固了一样挂在天上,可那位同学没说什么,把一辆板车推出来,让病人坐在上面,就那样我们一起走了七八公里,把我们送到医院后,那位同学转身就回去了,我连谢谢都没来得及说,更别说留下姓名了,这就是知青,我们的朋友。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他是谁,哪个学校的,现在在哪里供职。在这里我祝他一生平安!
    刚去农村的那年,我们分不到粮食,还吃着国家的供应粮。对于我们这些个正在长身体的年青人来说,正是吃长饭的时候,每个月的供应粮食根本就不够吃的。于是第二次“大串联”就在我们的第二故乡开始了。断了粮的知青户可以走很远的路到别的知青户那里住几天,吃几天,那是很普通的事情。记得那时候我们的老社长真怕我们的粮食没有了,想让我们在院子的墙上写条子,意思是说,让来的同学交钱交粮食,哈,我们都经常去同学那吃,哪还计较这些啊。同学来了,还照样接待,没有粮了,咱们就吃稀饭,一样的快乐。这是别人无法想象的知青情谊。
    再说回那一分钱吧。我们到了区上的街子,逛了半天,想看的都看了,想买的也买了,于是顺便就去了区卫生院,想买点常用的药。我进去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同学正在医生那儿,等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又看见他站在收费取药的窗口,为难地走来走去,一脸无奈的样子。我上前去问了一下,才知道交费时就差一分钱,那医生就不给拿药。我气不过就去找医生理论,那医生还蛮有道理的振振有辞。“差一分也不给,这是医院的规定,你们知识青年也不能例外”。我就最不能听谁说“你们这些知识青年怎么样怎么样”的话,于是就和那医生辩了起来。“辩论”那可是我们的强项,在那文革期间,多少“红卫兵”可以当着成千上万的观众侃侃而谈,唇枪舌战,辩论得“烽烟滚滚”。这医生怎么会是我们的对手,道理讲了无数,她只有投降,不再说“你们知青怎么怎么了”,不得不在道义上支持我们了。可是这一分钱,最后还得我们掏,无奈,我也只能掏出那要命的一分钱,把那同学的药给拿了出来。后来那医生成了我们的熟人,后来的一件大事还幸亏有了她呢。
注:(当时的工资水平,一个工人每月十五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