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文革”三大将:王力关锋戚本禹,后来结局怎样了?

曾经的“文革”三大将:王力关锋戚本禹,后来结局怎样了?

00:00
06:05

1967年8月25日,身处上海的毛主席对联络员杨成武做出指示:

“王、关、戚这三位是破坏‘文化大革命’的,不是什么好人,你负责向总理一对一做汇报,把这三人控制起来,总理全权负责处理!戚可以考虑暂时不动,但他要做检讨,看看能不能争取一个!”

此后,“王、关、戚事件”迅速传遍全国,滑稽的是,三人虽号称“文革初期三大笔杆子”,却在失去利用价值之际惨遭江青、康生等人的落井下石。

“王、关、戚是坏人!这件事我最早就看出来了,是我亲手把他们揪出来的!”

要说江青此言已是极为阴损,康生的反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直接给王、关二人扣上“国民党特务”的帽子,给戚本禹扣上修正主义分子的帽子。

毫不夸张地讲,当年的王力、关锋、戚本禹三人,经过武汉“七二〇事件”后招致毛主席、周总理的不满,还成了江青一伙人的替罪羊,讽刺意味十足。

说起那段荒唐岁月,世人最熟悉的莫过于“四人帮”主要成员,殊不知,就在十年动荡初期,这三人的戏码也很多。

三人的大起大落恰恰折射出当年“红色风暴”的无情和吊诡,要说他们各自的人生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先来看有着“中央文革第一号大笔杆子”称号的王力。

1921年生于江苏淮安的他,本名王光宾,因1943年写作小说《晴天》而起用笔名“王力”。

说起王力的发迹,是从他调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后晋升副部长开始的,有着这个身份,他得以列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还曾深度参与中共与苏共的谈判。

1966年,中央文革小组成立之际,王力成为其中一员,他的命运也因此与文化大革命紧紧捆绑。

凭借荒唐岁月翻云覆雨的他越发变得目中无人,直到1967年爆发的武汉“七二〇事件”,王力的狂悖引发了毛主席的不满,面对他叫嚣着将手伸向更多的中央部门,妄图引发全国大乱,也就有了开篇提到的情景。

1968年1月26日,王力被正式关押进秦城监狱,并被开除党籍,直到1982年初被释放。

晚年之际,他在北京深居简出,写下关于十年动荡的回忆录,于1996年病逝,享年75岁。

其次便是当年被红卫兵尊称为“中央首长”的关锋。

1919年7月生于山东庆云,关锋原名周玉峰,当年因为走上秘密战线而改此名。

就在他来到中共山东分局工作后,渐渐得到康生赏识,1956年在康生等人的推荐下被借调到北京,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

要说这个研究室可不简单,是中央设立的高级咨询部门,也是中央的智囊团、笔杆子。

此后,关锋渐渐受到毛主席的重视,就在文革准备阶段,他作为“五一六通知”起草人得以留在中央工作。

1966年,中央文革小组成立后,他也顺理成章成为其中一员,之后开始肆意鼓动造反、打压老革命,彭德怀被残害也有他的参与。

与王力命运相仿,被打倒后,关锋被关押进秦城监狱并开除党籍,1982年1月被释放,此后的他专心学术研究,对于往事不愿再提,直至2005年逝世。

最后便是曾被毛主席赞许为“现在的权威”、“接班人”的戚本禹。

1931年生人,1949年加入我党地下组织之际,戚本禹还只是一位高中生,1966年,他已经晋升为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副局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代主任,还是毛主席和江青的秘书。

别看他在这三人里面是职务最低、资历最浅的,可他当年却是文革中表现最积极的,曾鼓动红卫兵围攻中南海、揪斗刘少奇等等。

源于此,他在得到毛主席信任后,手握重权还有了“戚大帅”这个称号。

武汉“七二〇事件”之后不久,戚本禹也被关押进了秦城监狱,还被中央开除党籍、提起诉讼。

1983年末,他被正式定罪,判处有期徒刑18年。

1986年初,刑满释放后,他被安排到上海市工作,此后的他专心研究明史,对时政依旧极为关注,正如他本人说的那样。

“我才不相信关锋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我就没办法做到这一点!”

想来,当年的“文革三大将”,终究只是一场闹剧,仅此而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伊婕的声音

    第一次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