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毛主席在长沙做出了2项决策,影响了中国政治走向

1974年,毛主席在长沙做出了2项决策,影响了中国政治走向

00:00
07:56

1975年2月1日下午,病重的周总理赶赴人民大会堂,主持新一届国务院常务会议。

已然勉强支撑病体的他,本可以指示邓小平代替主持,可在他看来,会议上必须说的一些话,还是由他本人说出来,效果才会更好。

“毛主席说过,小平同志‘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现在的国务院班子以小平同志为首,一共12位。将来这样的会议,还要请小平同志主持。我只有一个愿望,新的国务院能有新气象,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完成、超额完成今年的国民经济计划,还有第四个五年计划!”

周总理发言结束,全场响起热烈掌声,殊不知,能够助力邓小平重新回到权力核心,才是他生前最后一个重要的愿望。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年为了达成如此局面,周总理在1974年初就开始了全面的筹划,而要说真正决定之后中国政局的,便是“长沙决策”。

1973年末,邓小平在周总理的推动下已经集党政军要职于一身,即便如此,想要与江青一伙人相抗衡,他依旧需要进一步的力量加持。

1974年开始,江青一伙人提出的“批林批孔”大有掀起“第二次文化大革命”的态势,可此时周总理的癌症病情已经日趋严重,从1月下旬开始连日便血。

此时的他认定一件事,在自己病倒之前,必须推选出一个人取代自己的地位,以便在日后的斗争中同江青一伙人继续周旋、抗衡。

思虑再三之下,周总理认定邓小平就是最佳人选,就这样,他开始抓紧时机落实邓小平手中的实际权力,创造一切条件为其提高声望。

就在周总理的不断努力下,虽说江青一伙人不断制造着阴谋,好在毛主席也已对他们的行径感到极为不满,邓小平在这般有利的大环境下渐渐接近权力核心。

6月1日,再也无法支撑工作的周总理无奈离开中南海西花厅,前往解放军305医院展开治疗,虽说病情最初得到了有效控制,8月份还是出现了反复。

周总理病重住院,心情最为沉重的便是毛主席,偏偏江青一伙人还在叫嚣着批“现代的儒”,毛主席一次又一次做出警告。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8年了,现在要以安定为好,全党全军都要团结!”

人到暮年的毛主席,再也经受不起国家大乱,由他提议召开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也是希望国家能够走向正轨,他也能完整、平安地交班。

有关于交班这件事,毛主席思虑再三的结果与周总理一样,他也认定了邓小平,此外,两位领导人对此有着相同的预判,那就是推举邓小平的过程势必会经历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

10月4日,毛主席抵达武汉,随即指示王洪文转告周总理,提议邓小平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这一事关政府“组阁”的重大举动,也说明了毛主席在四届人大召开前的政治倾向性。

10月6日,周总理得知毛主席的这一提议,高兴之余,他立马约请邓小平前去谈话,一方面是为了将自己未竟的事业托付给他,另一方面更是为了防止大权旁落于江青一伙人手中。

眼看邓小平已经在周总理的推动下越发身居高位,江青一伙人只能见缝插针,借由“风庆轮事件”将矛头直指周总理、邓小平领导下的国务院。

即便如此,邓小平并未纵容江青一伙人的肆无忌惮,即便王洪文背着中央政治局偷偷飞往长沙向毛主席告黑状,诬陷邓小平“大闹政治局”、再现“二月逆流”,可毛主席也越发清楚地认识到江青一伙人妄图篡党夺权的居心叵测。

更加重要的是,10月20日,就在毛主席通过王海容、唐闻生了解北京政局实情后再度做出两项重大决策:

其一,总理还是周恩来,四届人大的筹备与安排要王洪文协助周总理一同进行。

其二,提议邓小平担任党的副主席、第一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如此决定,无疑印证了江青一伙人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个事实,周总理则因此感到空前振奋。

就这样,顾不上自己经受两次大手术需要静养,他几乎是将西花厅的所有办公环节通通转移到了病房进行处理。

就在那段时间里,邓小平也曾去往长沙面见毛主席,对于邓小平与江青硬碰硬这件事,毛主席给出了明确的支持态度,也鼓励邓小平敢于担当大任。

12月中旬,四届人大筹备已经到了要决定谁来掌握党和国家领导权的关键时刻,周总理顾不上每况愈下且越发不济的身体,在拟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以及国务院副总理候选人3个方案后,他毅然决定飞往长沙,亲自与毛主席进行商谈。

12月23日晚上,抵达长沙的周总理和王洪文面见毛主席,此后的4次谈话中,毛主席一再地斥责江青一伙人,警告王洪文不要搞“四人帮”,对邓小平多加赞许,对于周总理提出的初步人事安排,老人家也表示赞成。

12月26日,正是毛主席81岁生日,那一天,他指示王洪文到韶山看一看,到了晚上,他与周总理来了一次长谈。

就在这次长谈中,两位领导人确定了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坚持安定团结、搞活国民经济等大方向,还对即将召开的四届人大会议的各项人事安排方案进行审定。

这便是影响深远的“长沙决策”。

回到北京后,邓小平在周总理的助推下得以出席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在之后的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四届人大会议上,邓小平的各项人事安排逐步成为现实。

如此,也就有了开篇提到的那一幕,病重的周总理终于完成自己最后的愿望,邓小平进入权力核心,是对国家政权的坚强守护,也是对“四人帮”篡党夺权势力的进一步遏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