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
第三节小说创作1
(一)《新潮》作家群的小说作品
除鲁迅外,现代小说最早的作者还有《新潮》作家群:
汪敬熙:《雪夜》、《一个勤学的学生》杨振声:《渔家》、《贞女》
叶绍钧:《这也是一个人》、《春游》
俞平伯:《花匠》
(二)问题小说(文学研究会“为人生”基本宗旨)
活跃时间:20 世纪 20 年代初
主要内容:反映社会重大问题,思考人生,批判社会
历史地位:是中国现代最早的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开端。
代表作家:冰心、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
代表作品:
冰心——“爱”:《斯人独憔悴》、《两个家庭》、《超人》,
庐隐——“打破假面”:《海滨故人》,
许地山——宗教意识:《缀网劳蛛》、《商人妇》
王统照——“美”和“爱”:《沉思》、《微笑》(社会现实的弊端)
成就最大:叶绍钧:《火灾》、《线下》《城中》
特点:涉及广泛,人生意义最受关注;关心社会现实,探索人生社会,历史使
命感责任心强。
(三)乡土文学/乡土小说(文学研究会“为人生”基本宗旨)
溯源于鲁迅的《故乡》
活跃时间: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
内容:对农民悲惨生活的描写、对现实的社会的批判,对民众愚昧的讽刺、对乡村风景的描绘。
特点:浓郁的地域风貌特征、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含泪的批判。
代表作家:彭家煌、王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蹇先艾等。
代表作:彭家煌《陈四爹的牛》、徐钦文《鼻涕阿二》、废名《浣衣母》、台静
农《红灯》
(四)“为艺术”——创造社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内容:取材于自己个人经历或身边琐事,“自叙小说”、“身边小说”、“自叙传小说”
特征:浓郁的抒情性、感情色彩强烈
代表作家: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
代表作品:郁达夫《沉沦》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郭沫若《漂流三部曲》
(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蒋光赤(慈):《少年漂泊者》、《短裤党》(过渡期作品)
(六)心理分析小说
叶灵凤:《昙花庵的春风》
郭沫若:《残春》、《叶罗提之墓》、《喀尔美罗姑娘》——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人物性心理的小说
鲁迅:《不周山》(《补天》)
(七)台湾:赖和
1.台湾新文学的奠基者,被称为“台湾的鲁迅”。
2.小说题材主要特色:
a日本统治下台湾人民的悲催遭遇;
《一杆“秤仔”》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
b日本殖民统治者的丑恶本质;《不如意的过年》
c传统封建思想的愚昧; 《可怜她死了》反对封建思想,批判传统旧势力
d台湾知识分子的苦闷。
3.艺术特色
a艺术上:较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b语言运用上:语言生动、口语化,运用台湾方言。
(八)叶绍钧
1. 1919 年加入新潮社(《这也是一个人》);1921 年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
2.
a从“问题小说”向更广泛的现实主义发展、集中关注教育题材的五四作家
b多教育界及知识分子题材:《潘先生在难中》军阀混战
c农村生活题材:《多收了三五斗》表现丰收成灾。
d时代革命领域:《夜》
e长篇小说《倪焕之》:将知识分子个人道路与时代命运的探索相结合。
f散文:《五月卅一日急雨中》、《没有秋虫的地方》
g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3.艺术风格
a厚重朴实,写实为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b个人情感蕴含于客观叙述。
c语言精炼准确,纯正规范。
(九)诗歌源头
1917 年 2 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白话诗八首》
1918 年 1 月,《新青年》发表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的九首白话诗初期白话诗艺术特征:强调“经验”、偏于说理、平实、明白如话,散文化
主张:“诗体大解放”
(十)诗歌尝试阶段
1. 1920 年 3 月,胡适的《尝试集》,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2. 1921 年,朱自清、叶绍钧、俞平伯组织了中国新诗社,是“五四”文学革命
后的第一个新诗社团,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刊物《诗》月刊。朱自清发表于20年
代的抒情长诗是《毁灭》,作于1922 年。
3. 其它作品:刘半农《相隔一层纸》《人力车夫》《教我如何不想她》
周作人《小河》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