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01:继位之谜:雍正是合法即位还是篡位?又是否沾了儿子弘历的光

雍正01:继位之谜:雍正是合法即位还是篡位?又是否沾了儿子弘历的光

00:00
12:09

要说清代皇帝中最富有争议的一位,非雍正莫属。

一提到雍正皇帝,我总是会想起十几年前我在驾校学开车的时候,当教练师傅得知我是研究清史的,就特别兴奋,说他对清史也很感兴趣,最感兴趣的就是雍正了,因为血滴子就是雍正发明的,哎呀,不知取下了多少人头。这位师傅的话虽然当时让我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但是后来想想,这也是普遍百姓对于雍正这个皇帝的一种印象啊,说明他在民间是有这样一个“暴君”的形象的。虽然血滴子是不是雍正发明的,这个我不敢妄下定论,学界可能也没有相关研究,但是雍正的继位之谜,以及与他继位还是篡位相关的一系列所谓雍正弒父、逼母、杀兄、屠弟、诛戮功臣等流言,历经了将近三百年,至今仍然热度还不减。而且啊,这些话题可不仅仅是民间讨论的八卦,也是学界研究的主题,以上因素都使得雍正这个话题之王的帽子,可能还有他“暴君”的形象,都会一直延续下去,让他在历史上成为一个难以忽略的人物。

当然,篡位或者暴君的形象,只是雍正历史形象的一个侧面。另一方面,支持雍正一派的人则认为,雍正不仅是正常即位的,就是说按照正史的记载,康熙就是在临终把皇位传给了皇四子胤禛,因此雍正即位是完全合法的;而且他在继位之后,还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皇帝和政治家。他在位时间虽然短,只有13年,比起他父亲和儿子的60多年,确实是短了一点,但是雍正十三年如一日,始终宵衣旰食、勤于政事,大刀阔斧地推行了许多改革,让康熙晚年政坛的拖沓涣散之风为之一新。所以,雍正是康乾盛世中承上启下的皇帝,重要地位自不待言。那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就来跟大家谈谈雍正皇帝以及雍正这十三年,首先把有关雍正的流言给大家做一个客观的分析,至于他是“明君”还是“暴君”,就等大家听完后自己做出判断吧。

我在我们这档节目的发刊词中就曾经说过,雍正继位之谜被称为清代历史上的四大迷案之一,至今也没有一个定论。这个问题曾经在史学界也有过特别热烈的争论,至今也还不时有论文发表补充一些关于雍正继位或者篡位的新史料或者新观点,但是,学界至今仍旧哪一派也没有说服另一派,所以雍正继位至今还是个谜团。那今天呢,我就首先就简要地给大家排列一下学界对此问题的不同说法,大家来看看哪一种说法更有说服力。

我们先来看合法继位说。这种说法呢,首先是清朝官方史书所呈现给我们的记载,根据康熙朝实录的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在京郊的皇家园林畅春园崩逝,临终前宣布遗诏说:“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之后就龙驭上宾。而根据胤禛自己的回忆说,十一月初,他奉父皇之命,代表皇帝在即将到来的冬至去南郊祭天。冬至祭天是清朝的大祀,根据礼制,朝廷的祭祀分为大祀、中祀和群祀三个等级,祭祀天地、宗庙、社稷等都属于大祀,最为重要,一般需要皇帝亲自进行祭祀,但这个时候康熙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亲自行礼,因此让皇四子胤禛代为行礼,而像这样代替父亲举行祭祀的行为,胤禛之前已经做过多次。《左传》中有句话叫“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祭祀和军事征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两件大事。

我们之前在讲到康熙晚年任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出征西北,有人把这件事看做是康熙对胤禵的重视和栽培,那么胤禛则屡次代表父亲进行重要的祭祀典礼,特别是像冬至的祭天这样的大祀,也同样表现出康熙对胤禛的重视。要知道康熙自即位以来,就一直非常重视祭祀典礼,凡是这种大祀都是亲自行礼,直到他晚年身体实在不支,才指定最为亲信的王公代为行礼。胤禛屡次被康熙指派主持大祀,可见在康熙的心目中他的地位的确是比较高的。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种代行皇帝职责的行为,对胤禛的社会声望也是一种无形的提高,康熙在委任胤禛代为行礼之时,对于这一点他心里应该也是非常清楚的。

好,我们回到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又让胤禛代他举行冬至的祭天,胤禛表示当时他看到父亲身体状况不好,就不想去,想陪在父亲身边,但康熙表示,这是国家大典,你好好去做。于是胤禛就前往斋所进行斋戒,为祭祀做准备。到十一月十三日,他就收到父亲的急召,让他赶紧赶回畅春园。根据胤禛自己的表述,在他赶到之前,皇三子胤祉、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还有步军统领隆科多,一共是8个人,已经守在了康熙皇帝的身边。而且在胤禛赶到之前,康熙已经当着他们8个人的面宣布了刚才我们所说的那份遗诏。胤禛赶到后,急忙上前给父亲请安,康熙就告诉他说自己不行了,胤禛含着泪对父亲进行了劝慰,到戌时,就是晚上7点到9点的这个时辰,康熙驾崩。胤禛的表现自然是哀恸号呼、痛不欲生。然后,隆科多就在这个时候告诉胤禛,大行皇帝留有遗诏,由你来继承皇位。胤禛说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是震惊悲痛交加,当即晕倒在地。接下来,皇三子胤祉等人就向他叩头,就是表示是尊他为皇帝了嘛,并且劝他节哀。这样,胤禛才勉强爬起来,以嗣皇帝的身份料理先帝的大丧事宜。

第二天早晨,内廷将康熙皇帝已经崩逝以及传位给皇四子胤禛的遗诏公布了出去,同时宣布北京内城九门将全都关闭。刚才我们说了康熙临终前守在身边的隆科多是步军统领,这个官职在当时也被称为九门提督,就是负责京城的警卫事宜,所以关闭内城九门由隆科多来执行应该是很顺利的。到十九日,也就是康熙驾崩之后的6天,胤禛才遣官祭告天地、太庙和社稷坛,同时将北京城门打开,二十日御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贺,正式即皇帝位。

如果从以上清代官方史书和雍正皇帝的自我表述来看,他的继承皇位完全是合理合法的,就是康熙在临终前交待了遗诏,他遵诏继位,成为大清的下一任君主。毕竟康熙在此前从来没有明确地表达过想要立其他儿子为继承人的说法,所以他在临终时最终决定选择了老成谨慎的四阿哥胤禛,逻辑上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

当时朝鲜的《李朝实录》当中还记载说,康熙在病重时曾召见过元老重臣马齐,就是乾隆帝的孝贤皇后的伯父,跟马齐说过这样的话:“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这里指的是乾隆帝弘历,乾隆是雍正第四子,显然是朝鲜这边搞错了排行)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也就是说,康熙因为喜欢孙子弘历,想让弘历将来继承皇位,因此要先把皇位传给弘历的父亲胤禛,胤禛是沾了儿子的光才最终得以继位的。这种说法,别人不说,乾隆皇帝本人是特别认可的。

他说当年祖父到承德避暑山庄狮子园的时候,就专门把自己的生母钮祜禄氏叫出来说要见见,见过之后连连说她是“有福之人”。乾隆说这说明祖父当时就已然准备要把江山托付给自己了,因此想看一看这位未来的皇太后是什么样子。毕竟这种“爱孙及子”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也不是没有,比如明成祖当年就是先立了仁宗为太子,但是总觉得不太满意,想换掉,大臣谢缙就劝他说,您这个儿子可能确实有点一般,可是他有个好儿子啊,就是指后来的明宣宗,当时被称为“好圣孙”,解缙的这一说法才坚定了成祖的决心,稳固了仁宗的太子之位。而康熙皇帝晚年的确很宠爱孙子弘历,把他从雍王府接到皇宫里来带在身边亲自抚养,让弘历从小在祖父身边长大。所以,由于喜欢弘历而把皇位传给胤禛,这个道理也是说得通的。总之,沾儿子光而继位的说法也是雍正合法继位说的证据之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嗅觉_lc

    嗨,这是武侠小说看多了

  • V提醒幸福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改革精神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