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结局就是一贫如洗?越努力越穷的蒙古,对中国而言到底是利是弊?

最好的结局就是一贫如洗?越努力越穷的蒙古,对中国而言到底是利是弊?

00:00
15:14

蒙古,一个一贫如洗的国家。

2021年11月6日,就在深秋的北半球一片深秋肃杀之时,遥远的蒙古却热火朝天。

根据蒙古国家紧急情况总局的消息,在120多名工作人员和50台打捞机械的不懈努力下,沉没在库苏古尔湖长达36年的苏赫巴托尔”号船终于重见天日。

随后蒙古成功打捞“苏赫巴托尔”号的消息不胫而走,国际社会再度陷入强烈的恐慌。要知道在国际竞争尤其是大国博弈越发剑拔弩张的时刻,海军军舰“下饺子”般的“下水”尚且能强烈冲击国际社会的神经,何况是蒙古舰船不走寻常路的“上水”。

而这艘长43.3米,宽8.4米,高5.7米,重309吨的舰船,冷战时期就是蒙古海军的主力战艇,蒙古虽然是以保护库苏古尔湖生态环境的名义进行的打捞,但明眼人一看便知蒙古的真正意图,所以其大力增强海军实力的“暗度陈仓”还是让国际社会心头一紧。试想,当今的蒙古,“王下七武海”就已经令公认的世界最强海军即美军难以近身2000公里,如果“苏赫巴托尔”号王者归来,加入“军备竞赛”的蒙古海军对周边乃至世界的威胁可想而知。

但很快国际社会的担忧就烟消云散了,因为蒙古虽有征服星辰大海的雄心壮志,但却没有说走就走的资金保障,所谓“一分图格里克难倒英雄汉”,没钱一切都免谈,所以蒙古的海军扩编计划只能暂时搁浅。

众所周知,国防是一个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没有武装力量的保护,蒙古就如同待宰的肥羊。但现实情况是,蒙古穷得连肥羊都算不上,一贫如洗的标签印在了157万平方公里国土的每个地方。

这似乎是个匪夷所思的结果,要知道,虽然蒙古作为内陆国没有出海的便利条件,但世界上内陆国富甲一方的比比皆是,譬如瑞士,譬如安道尔。

而且更重要的是,与蒙古荒漠遍地的贫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蒙古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和蒙古区区320多万人口的稀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蒙古的矿产资源种类极其繁多。根据蒙古国的相关资料,今天的蒙古至少拥有铜矿20多亿吨,铁矿20多亿吨,磷矿储量2亿多吨,石油80多亿桶,煤矿3000多亿吨,黄金储量3400多吨,银矿储量7000多吨,已发现和确定的矿产高达80多种,主要蕴含铁、铜、钼、煤、锌、金、铅、钨、石油、油页岩等资源,是真正的资源富国。说难听点,蒙古就是混吃等死,也能潇洒几百年。

但现实情况是,蒙古几度差点儿饿死在要饭的金饭碗旁,而之所以出现如此不可思议的情况,直接原因在于资源虽多,但没有交易就成不了真金白银更无法换成饕餮美食。

而蒙古的资源之所以难以“折现”,根本原因在于蒙古有个异想天开的反华之心。

时至今日,除了有征服星辰大海的勃勃雄心,蒙古依然有重现成吉思汗荣光并成为蒙古人领袖的“蒙古梦”,为了这个梦想,蒙古长期高喊“第三邻国”战略,坚持“等距离外交”,不仅和美日等国称兄道弟,更坚持与印度等国家沆瀣一气,充分体现了蒙古人“长袖善舞”以及“热情好客”的精神。

但问题是,虽然身为世界第二大内陆国,但蒙古却只有两个邻国,而这两个邻国不仅同为大国,更为了对抗西方国家的围追堵截,选择与彼此形成“背对背拥抱”的抱团取暖格局。

虽然因为战略目标一致,蒙古无需在大国夹缝中墙头草随风倒,但其矢志不移的“第三邻国”战略却严重挑战了两个邻国的底线,毕竟无论中俄都不希望看到蒙古出现所谓“中间开花”的效果。

再加上美国虽好但远在天边,关键时刻还喜欢习惯性拉稀,日本虽然喜欢慷慨送钱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因此蒙古的一贫如洗完全就是作茧自缚的咎由自取。

那么,在所谓理想和饭碗之间,蒙古为何就不能“仓廪实而知荣辱”,先把肚子填饱再说呢?静夜史认为蒙古不可能这样做,因为刻骨铭心的历史发展轨迹,早已让蒙古丧失了与邻为善的本能。

虽然诸多证据早已板上钉钉地证明:蒙古的正统在内蒙,但蒙古某种程度上也算得上是黄金家族的子孙。

话说明朝驱逐元朝并消灭北元后,极盛一时的蒙古很快分崩离析,撕裂为鞑靼和瓦剌后,两个部落先后崛起,最终鞑靼成为蒙古草原的主人。

虽然达延汗短暂完成过蒙古各部的统一,但各部很快再度各自为政。明末清初,鞑靼分裂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两大部,瓦剌则演变为漠西蒙古。

清朝崛起后,很快征服漠南蒙古并成为蒙古共主。1689年,在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的激烈交锋后,清朝迫使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立了清俄两国的东段边界。随后。遭遇迎头痛击的沙俄侵略者,一方面继续向北扩张,另一方面则折返向西,勾结准噶尔汗国入侵漠北蒙古。

为对抗准噶尔汗国与沙俄的夹击,漠北喀尔喀各部在经过权衡后,最终选择倒向清朝,随后清朝击败准噶尔汗国入侵,捍卫了漠北蒙古的疆域完整。

1727年,清俄《恰克图条约》签订,确立了两国的中段边界,从此漠北蒙古对清朝有了更强的向心力。

而为了强化对漠北蒙古的统治,清朝一方面移植漠南蒙古的盟旗制度,彻底改变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特性,最大限度遏制了蒙古“聚沙成塔”的可能;另一方面则大兴黄教,以宗教推动“计划生育”;更重要的是,清朝还默许来往于蒙古的晋商等商帮与蒙古交易,通过经济掠夺迫使其负债累累。

在清朝一系列组合拳的作用下,漠北蒙古人口锐减,一贫如洗,辛亥革命前夕只剩下50多万贫民。

但一贫如洗并不能逃避列强的觊觎,尤其是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夺走外东北和外西北后,更在清王朝风雨飘摇时制定了罪恶的“黄俄罗斯”计划,蒙古自然首当其冲。

再加上清朝对蒙古推行了诸多不合时宜的所谓新政,更激起了蒙古对清王者的离心,所以沙俄对蒙古的渗透一发不可收拾。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沙俄趁机煽动蒙古高层自立门户,并疯狂进攻内蒙古和新疆。虽然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北洋政府收复了内蒙古和新疆,但漠北蒙古则被沙俄深度控制。

虽然1919年趁沙俄在一战期间崩溃,北洋军阀徐树铮收复蒙古和唐努乌梁海,但因为北洋政府内部相互倾轧,给了苏俄卷土重来的可能。

1921年,苏俄以追击白军名义进入蒙古,开始了对蒙古的“二度经营”。

在苏俄和随后苏联的努力下,蒙古在1922年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府,1924年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去世后建立共和制政权,从此蒙古成为真正的“国中之国”。

在苏联的影响下,蒙古的政治、经济等大权完全被苏联掌握,另外在思想上禁止崇拜成吉思汗,在文化上只能使用西里尔蒙古文而不是传统的回鹘蒙古文,组织上大量清洗喇嘛和王公,彻底割断蒙古与原宗主国的文脉联系。

更重要的是,蒙古高层不仅受苏联培训,更要求与苏联人通婚,而现代“和亲”在密切了蒙古与苏联关系的同时,也让蒙古成为苏联事实上的第16个加盟国。

虽然被苏联控制了几十年,但东斯拉夫文明的影响却比清朝近200年的苦心孤诣还要入木三分,于是蒙古彻底地与中国形同路人甚至仇人。

苏联时代,蒙古人虽然很穷,但因为加入了苏联主导的“经互会”受益颇多,再加上蒙古接受了苏联“你轻我重”的产业分配,于是蒙古能长期得到苏联的垂青,救济粮吃了一斤又一斤。

但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作为直系继承者的俄罗斯综合国力一落千丈,对蒙古的救济只能“暂停”。于是蒙古瞬间“一夜回到刀耕火种”,不得不在国际形势风云突变时做出新的决定。

理论上说,没有了苏联的颐指气使,蒙古完全有机会选择自己的命运。但问题是受惯了残酷的压迫,猛然翻身做主,反而表现出了强烈的无所适从。

所以,蒙古选择了改旗易帜,并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久别重逢”。

那么,明明一个一日千里、蓬勃发展的邻国就在眼前,携手并进即便不能顿顿吃肉喝汤也能喝撑。而蒙古却舍近求远,到底折腾个什么劲?

在静夜史看来,蒙古之所以不愿意和昔日的宗主亲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历史包袱太重。虽然清朝的统治力度远不能同苏联的无孔不入相比,但也正因为苏联的影响,蒙古国内的亲华势力基本被一扫而空,今非昔比的蒙古人想要和原宗主国联系感情,殊不知早已换了好几波人,根本没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可能;

其次蒙古虽小但又远大雄心。虽然蒙古很穷,但从不怯于和富裕的美日等国谈心,“第三邻国”成为蒙古行走江湖的金字招牌;另外蒙古人虽少,但却从不介意拉着分散在其它国家的蒙古“同袍”共同描绘“泛蒙古主义”的美好图景。

而无论哪一点,都和中国有着难以调和的结构性矛盾。

当然从蒙古的角度来看,刻意与中国保持距离,甚至将连狗加起来才10000多的武装力量布置在南方边境,反而有着强烈的可行性。

因为虽然历史上同在一片屋檐下,但毕竟已经被人为撕裂并得到了蒋介石的官方认证,想要九九归一根本不可能。

在静夜史看来,对土地有着强烈热衷的苏联,之所以没有将蒙古“收入麾下”,根本原因在于沙俄错过了吞并的最佳时机,且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列强对资源和市场有着更强烈的野心,因此不会坐视沙俄将蒙古吞并。

因此在难以冒天下之大不韪将蒙古吞并后,苏联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将蒙古作为中苏两国的缓冲。

而这种设定注定了不管冷战结束后的中俄会不会因为对抗美国等西方国家这个共同敌人携手并肩,蒙古的缓冲国地位都不能随意变动。毕竟对俄罗斯而言,蒙古是保护西伯利亚和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屏障;而对中国而言,蒙古是保卫东北、华北乃至西北广大地区的重要前提。

虽然从地形上看,失去蒙古的我们局势更加不利,但在中俄同仇敌忾的情况下,保持蒙古的现状相对有利,尤其是在宝岛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而一贫如洗的现状,设定了蒙古上蹿下跳的天花板,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钱的蒙古只能安分守己。

当前的蒙古,虽然和美国确立了“第三邻国”关系,没事就来个“可汗搜索”的联合军事演习,蒙古也投桃报李,派出精锐部队到阿富汗和伊拉克给联军看门,同时与日欧印等域外大国保持着密切联系。但被中俄紧密怀抱的地缘,注定了它们不可能成为蒙古脱贫致富的动力。

而中国,即便不计前嫌,也不愿意舍远求近,放弃相对便宜且高品质的澳大利亚铁矿石,用火车拉回低品质的蒙古矿石去徒增成本。

可以说,在俄罗斯经历了冷战后30多年的围追堵截,至今发展依然步履蹒跚的情况下,虽有重返蒙古之心,但却无力在经济上给予蒙古更多支持。毕竟苏联解体导致了俄罗斯工业体系的崩塌,从此俄罗斯只能靠出卖资源和武器为生,发展道路上同蒙古是竞争关系,再加上人口外流,市场萎缩,根本不可能给蒙古更多助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天平稍微倾斜,蒙古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事实上2008年后的蒙古确实也是这样一夜之间乌鸦变凤凰的,当时的蒙古甚至被某些专家惊呼为“下一个迪拜”。

然而,2012年一纸《限制外国投资法》,瞬间浇灭了欣欣向荣的热情,蒙古重新回到了熟悉的贫困生活中。

所以,在冷战后的蒙古依然极端仇视我们的情况下,为防止蒙古成为西方国家威胁中俄的新阵地,利用仇恨维持蒙古的一贫如洗,或许是蒙古最好的现状和结局。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73834603

    怎么样才能屏蔽这个二极管

    听友262374681 回复 @听友373834603: 想要屏蔽在当下方式方法也太多了吧,除非你嘴里想屏蔽又按耐不住跑过来偷听的内心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