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我们讲到,康熙从小就酷爱书法,每天都要写上千个字,刻苦练习,再加上有名师指点,字写得越来越好。不过,康熙的书法写的不错,这一点虽然毋庸置疑,但是他的字能否够得上书法家的标准,好像就存在一点争议了。有人认为,康熙的字写的固然好,但是称其为书法家还是不够格的,他应该也就是个书法爱好者而已;但也有人认为康熙的字写的相当好,起码在历代皇帝中算得上名列前茅,即便算不上历史上杰出书法家,称他为皇帝中的书法家总不为过了。那么,康熙到底是否算得上书法家,我们做历史的不好给出评判,还是得听书法领域专家的意见。不过,这里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康熙自己的说法,对于自己的书法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康熙自己是有自知之明的。当他和大臣们讨论、切磋书法时,大臣们都极尽吹捧,说“皇上天纵之圣,书法尽善尽美,允为楷模”,但康熙总是谦虚地表示,我只是爱好书法而已,其中的很多奥妙至今还没有完全领会到。这话也是符合实际的,有书法学者指出,康熙临摹的书法中,的确有一些笔画总是把握不到原作的精髓。当然,书法不一定非得临摹,更好的是有自己的风格,那么康熙的字是否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还书法爱好者们一起来讨论吧。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历史上不乏喜爱甚至沉迷于书画的君主,比如唐后主和宋徽宗,这二位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都是精书法、善绘画的才子,但是一提到他们,除了有才之外,大家最先联想到的可能还有亡国之君。过度沉迷与诗词书画,而不能拿出治国理政的方略,肯定不是合格的君主。而康熙对于这一点就很明白,他曾反复表示,自己学习书法只是一个业余爱好,是用来打发听政之余的闲暇时光而已,用他的话说,就是除了处理政务之外,自己也没有什么别的爱好,惟有读书写字而已。可见他把主业和业余爱好还是分得很清楚的。那如果单单作为一个爱好而言,书法的确是个高雅而健康的爱好,比起一些朝代皇帝荒淫无度的爱好的确好太多了。
康熙在刻苦练习书法的同时,还对书法家也一并进行了研究。我们在上一集提到,康熙的书法特点是不拘泥于一家,不论欣赏还是临摹都是如此,我们提到他本来喜欢米芾、赵孟頫的字,后来受沈荃的影响又喜欢董其昌的字,还曾一度认为东晋的书法家最为厉害,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王羲之,康熙曾说晋朝人的字体崇尚圆润,结构天然,风采流奕,不露锋芒而自能雄劲有力,所以受到历代的推崇,后世的书法造诣都源自晋朝。此外,康熙还喜欢颜真卿的书法,因为他很敬重颜真卿的品格,说颜真卿一生正色立朝,刚烈耿直,维护道义,所以他的书法中也透露着这样的忠义之气,写的字是力透纸背。“朕重其人,益爱其书”,就是由于喜欢颜真卿这个人于是更加喜欢他的书法,认为书法中承载着一个人的品格。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康熙在书法上并不是专攻一种风格,而是博采众长,对不同的风格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字体上也是如此,他是楷书、行书、草书都写,根据现代书法研究者们的考察,康熙最擅长的是行书,其次是楷书和行楷,草书就写的差一点。
康熙不仅喜欢和大臣们交流书法,还经常把自己写的字送给臣下作为赏赐或者礼物,而官员们得到皇帝的亲笔往往如获至宝,到处夸耀。比如康熙五十一年,苏州织造李煦得到了皇帝赏赐的一柄亲笔题写了御制诗的扇子和一个条幅,李煦大喜过望,当即设香案迎接皇帝的墨宝,并且遥向京城的方向叩头谢恩,然后给皇帝上谢恩折。李煦在奏折中表示,自己得了皇帝的墨宝之后,倍感荣幸,当地官员和乡绅们也都羡慕得不得了,都来他这里希望一睹皇帝的御笔,李煦请示康熙皇帝的意思,就是能不能给他们看呢?康熙表示可以给他们看。李煦于是遵旨向一些人展示,比如已经解任的总督噶礼和巡抚张伯行都请求“跪瞻”,就是跪着瞻仰皇帝的墨宝,两人看过之后都表示激动和惭愧。激动是由于看到了皇帝的亲笔而又赞叹皇帝写得这么好,惭愧是由于噶礼和张伯行之前闹了矛盾,两位大员之间相互参奏,虽然康熙最终站到了张伯行这一边,革了噶礼的职,但总归是闹得很不好看,都遭到康熙皇帝的批评,现在两人通过瞻仰皇帝墨宝,也算是用一种方式对皇帝表示了悔过。而李煦也将这些情况都向康熙做了报告,让康熙了解到自己的书法在地方官员中的影响。后来,李煦又表示,想瞻仰皇帝墨宝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地方的文武官员、乡绅文人每天都到自己这里络绎不绝,不如干脆把皇帝的墨宝刻在石碑上吧,这样大家看起来就方便了,并且说自己已经选好了石头,就等皇帝一批准,就可以开刻了。康熙接到李煦的这一奏请之后,可能觉得他过于张扬了,自己给他赏赐书法作品,确实是对李煦的一种褒奖,也表明李煦和皇帝的关系比较近密,毕竟李煦是内务府出身,本来就是皇帝的私属,但如今他到处向人炫耀这件事也就算了,还要刻在石碑上世代流传,彰显自己与皇帝关系不一般,这就不合适了,于是康熙在李煦的奏折上批复说“不必刻碑”,就简单的四个字,让李煦找石头、找刻工这些前期工作都白费了。
除了赐给官员们书法作品之外,康熙还会给一些寺庙和书院题写匾额。比如康熙二十三年,他东巡曲阜,拜谒孔庙,就亲笔题写了“万世师表”的匾额,以示对孔子和儒学的尊崇。为了表示对儒学和教育的重视,康熙还给不少书院题写了匾额,像“学达性天”“广育人才”、“阐道醇儒”“学道还淳”等字都是给康熙书院题写的。不管是给大臣们赐字,还是给书院寺庙题字,都体现出皇帝对他们的重视,让这些人或者地方身价倍增,寺庙的话就会香火旺盛。所以康熙虽然喜欢写字,但是在题字时也要考虑到自己这个字送出去可能会带来的一些相关后果。
此外,康熙还给安南(就是今天的越南)、琉球等朝贡国赐过字,比如给琉球国王题写了“中山世士”四个大字,命令使臣给其送去;而给安南国王则写了“忠孝守邦”四个大字送过去。由于是赐给外国国王的书法,康熙就要更为谨慎一些,写完之后都让大臣们来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妥之处,结果大臣们都表示皇帝写得尽善尽美,没有任何不妥之处,相信琉球和安南国王看到御笔之后,都能体会到康熙皇帝文治天下、怀柔远人的至意。
可见,在康熙皇帝的眼中,书法并不仅仅是一种业余爱好,或者自娱自乐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他与大臣之间进行交流,甚至进行国际交流的一种形式。通过和大臣们讨论书法的源流、派系以及自己练习书法的心得,并且赐给大臣们自己的书法作品,从而拉进了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关系,起到笼络臣下的作用。而康熙将书法作品送到遥远的安南和琉球,也是希望起到通过文化交流来稳固政治关系的目的。所以,书法无论是在康熙的休闲生活,还是政治生活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摸摸们肯么
宋徽宗算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