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秋,毛主席深夜支开警卫员,与周总理定下了一件大事

1965年秋,毛主席深夜支开警卫员,与周总理定下了一件大事

00:00
05:50

1965年10月的一天深夜,中南海西花厅内,周总理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正准备休息,忽然,办公桌上的那部红色保密电话铃声大作。周总理拿起电话:“喂,哪里?我是周恩来...”

电话那头传来了一阵急切的声音:总理,主席请您马上过来一趟,说有重要事情要和您商量...”挂断电话,周总理立刻整理一下仪容,而后直奔菊香书屋。

周总理来到菊香书屋后,发现屋内的气氛有些异样。此时的毛主席一脸严肃,并没有同周总理寒暄,而是示意周总理坐下,随后屏退左右的警卫人员,下令不许任何人入内。

“不知主席叫我来所为何事?”周总理疑惑的问道。毛主席点燃一支香烟,抽了一口后,缓缓地说道:“恩来啊,我在想,我们是否应该建造一个地下核基地呢?”闻听此言,周总理思忖片刻,坚定的说道:“主席,我认为很有必要,我支持你的决定!”

毛主席之所以决定要建地下核基地,主要是基于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国同苏联关系急剧恶化,苏联曾多次扬言要对我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而当时我国的许多重要工业都集中在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一旦受到苏联的突然袭击,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果断做出决定,将一些大型企业迁至西南、西北、中南的部分地区,建立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的战略后方基地。而核工业作为尖端工业之一,自然也在迁建之列。

毛主席和周总理就建设地下核基地的问题进行了彻夜长谈,确定了计划的大致方向,并将这项计划命名为“816”。不久后,地下核基地的选址和论证工作也在极端保密的状态下紧锣密鼓的展开。遗憾的是,由于“十年动乱”的干扰,这项伟大的计划直到两年后才得以付诸实施。

地下核基地的建造地址最终选在了位于重庆涪陵区的白涛镇。这里紧邻乌江,背靠莽莽群山,人口稀少,完全能够满足安全和保密需要,更重要的是,川流不息的乌江可以为核反应堆提供大量的冷却水源。

1967年,一支工程兵部队悄然开进了白涛镇,不久后,一个名为“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正式开工建设,这便是地下核基地对外的名称。尽管对外名称是工厂,但令当地居民感到惊讶的是,所有进山的路口都被荷枪实弹的战士把守着,戒备森严的阵势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面有不同寻常的东西。

不仅如此,居民们还惊讶的发现:白涛镇居然在地图上消失了,对外通信只能使用“重庆市4513信箱”的名称。这一切都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几十年后,这里的一切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地下核基地的建设历时十几年之久,先后有六万多名工程兵指战员参与建设,耗资近八亿人民币,总建筑面积达到了十万多平方米。地下核基地的主体部分完全隐藏在山洞当中,山体平均厚度在150米以上,可以抗住百万当量的氢弹的爆炸冲击,还具备抵抗八级地震的能力。

地下核基地的核心位置是一个放置核反应堆的大厅,也是整个基地最大的洞室,它的高度为八十米,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大小。

由于战争并没有爆发,地下核基地也始终没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险峻的大山和滚滚的江水不仅见证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见证了基地从鼎盛走向没落。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地下核基地正式停建,至此,“816”计划的秘密彻底的被隐藏在了大山之中。

2002年,有关部门批准“816”计划解密,这一惊天壮举才被世人所知。2010年,地下核基地的部分区域经过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人们这才有机会亲眼目睹这项伟大的工程。

地下核基地虽然始终没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但古语有云“忘战必危”,“816”计划彰显的是一代伟人的魄力,更彰显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敢于斗争、攻坚克难的决心和信心,其意义是非凡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