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抓捕姚文元时,汪东兴提议不用出面,华国锋:那我写个手令

1976年抓捕姚文元时,汪东兴提议不用出面,华国锋:那我写个手令

00:00
15:54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6年,华国锋和叶剑英两位领导正在筹备抓捕姚文元的事宜,汪东兴却在这时提议:“这次我们不必出面。”

华国锋与叶剑英对视一眼,直接同意了汪东兴的建议,说道:“那我写个手令吧。”

抓捕姚文元的任务至关重要,理应万分重视,汪东兴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华国锋又为什么二话不说直接同意?他对汪东兴的信任来自哪里?

有勇有谋,深受毛主席赏识

华国锋对汪东兴的信任来源于汪东兴本身。

1916年,汪东兴出生于江西的一个小村庄。

他家中世代务农,生活十分艰苦,从小就见过太多底层农民被剥削压迫的残酷事实,对底层人民的水深火热感触极深。

幸运的是,当时正逢进步思想在国内各地出现,对汪东兴的未来产生了重大影响。

那个年代农民生活困苦,出生在农民家庭的孩子往往没有机会上学读书,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逐渐麻木内心,重复着祖祖辈辈的凄苦人生。

汪东兴的人生轨迹本来也会如此,但新思想的出现,让汪东兴看到了新的希望,内心产生了熊熊革命斗志。

土地革命时期,汪东兴还是一个半人高的小孩儿,就已经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农民运动。

年仅十一二岁时,他因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优秀表现担任了乡镇儿童团团长。

1931年,15岁的汪东兴积极加入了共青团,并在之后担任了共青团乡支部书记。

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各地招募。汪东兴此时年仅16岁,但内心坚强刚毅,怀揣一腔革命热血,积极加入了当地的红军队伍。

不久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年少的汪东兴跟随红军队伍参与中央苏区的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在战斗中英勇冲锋、无畏无惧。

在红军长征途中,不到20岁的汪东兴先后参与了无数次战役,经历一次次战斗之后,他的战斗经验更加丰富,作战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1935年11月,年纪轻轻的汪东兴就担任了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直属队指导员。

1947年,面临国民党大军的步步进攻,我党决定转战陕北。

在这样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毛主席亲自指定汪东兴担任中共中央机关直属队三支队司令部副参谋长、警卫处处长等多个重要职位。

毛主席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充分信任汪东兴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并不单单指作战能力。

汪东兴有勇有谋,而且十分细心,时常能够考虑到其他人忽略的地方,在某些时刻发挥出重要作用。

在党中央即将从延安转移之前,汪东兴问出了一个问题:

“具体的行进计划制定了吗?主席要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在得到“坐车”的答案之后,汪东兴立刻说道:

“那我们需要先联系一下机场,那里正在挖沟壕,得提前让他们留出通道。”

听完汪东兴的话后,在场的人都沉默了下来。

不是不认同汪东兴的话,而是感到愧疚和自责。负责转移事宜的人有很多,可除了汪东兴之外,竟然没有任何一个人注意到这一点。

如果在行进途中遇到阻碍,不仅耽误转移进程,还可能让所有人陷入危险之中。

现场氛围陷入凝滞,毛主席笑着打了个圆场,对汪东兴说道:

“周副主席常夸你细心,现在看来果然不错。如果不是你提醒,咱们可能就要堵在半路咯。”

毛主席的态度让其他人放松了些,众人纷纷称赞汪东兴的细心,并表示要多向他学习。

汪东兴能够得到毛主席的赏识,除了细心的品质和优秀的作战能力以外,还因为他有勇有谋。

1947年6月,中央从王家湾撤离时,毛主席不肯立刻离开,而是坚定表示,要看到敌人之后才走。

毛主席的考量是为了让我方掌握主动权,但这样做更容易让自己陷入危险。

周恩来提出建议:“主席,能否让其他同志替你看?”

毛主席沉思了一会儿,但是没有直接下令,而是以商量的方式向汪东兴问道:“如果让你留下来等敌人,你敢吗?”汪东兴脸色无畏,坚定地说了一个字:“敢!”

于是,汪东兴接下了这项危险任务,并且拒绝了毛主席给他留下一个连的提议,只要了一个加强排。

中央机关立刻转移,而汪东兴带着一个加强排连夜部署设伏,成功阻击了敌方一个团兵力,三次打退敌人,让敌方士气大幅削减。

汪东兴有勇有谋,心细如发,因为能力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

而在后来的一次次任务过程中,汪东兴展现出来的能力和忠诚,更让毛主席对他的态度从赏识逐步发展为充分信任。

认真负责,深得毛主席信任

敌人在王家湾受挫之后,准备向延安方向撤离。

这时候,汪东兴接到了另一项任务——追击敌人。

但此次追击不是为了消灭敌人,而是通过一战迷惑敌人,让敌人摸不清我方的实力;同时,在游击战过程中,顺便了解一下群众的生活情况。

汪东兴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任务,带着增派的一个连的兵力,与敌人展开了游击战。

凭借游击战的机动优势,以及对地形地势的了解,汪东兴在高家川占据了三个制高点,对敌军一个营的兵力进行伏击,成功以少胜多,消灭了大量敌人。

毛主席给汪东兴的任务是与敌人战斗,而汪东兴除了顺利完成这项任务之外,还额外立下了一个大功。

战斗胜利后,照例对敌人物资进行清缴,除了武器、食物这些重要物资之外,汪东兴也十分关注其他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仔仔细细的进行检查。

有人不理解汪东兴为什么要在不重要的东西上花费精力,于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汪东兴回答道:

“任何可以得到重要信息的机会,我们都要尽可能抓住。”

没多久,汪东兴发现了一个外表破旧的本子,上面画满了不认识的符号,竟然是敌人的内部密码本。

汪东兴在发现密码本后,当机立断火速派出两个骑兵,快马加鞭将密码本送到了前方的中央手中,自己则留下来继续开展游击活动,打击反动派横行乡里的“还乡团”。

经过几次战斗之后,还乡团气焰收敛,不敢再继续轻举妄动,人民群众的生活回归了短暂的安定。

在游击行动的过程中,汪东兴除了率兵与敌人作战之外,还组织同志们帮群众们下地干活、收割麦子等。

汪东兴不仅帮群众们分担了农忙压力,而且通过打击还乡团,保障了群众的生活安定,安抚了群众们的恐慌情绪,燃起了人们对共产党革命的信心和希望。

汪东兴完成任务与毛主席等人汇合后,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

此次汪东兴执行任务的情况,不仅让毛主席满意,更带给了毛主席很大惊喜。

那个被快马加鞭送回来的密码本,对我方截获并破译敌方的情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这次任务之后,毛主席对汪东兴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任。

后来汪东兴在党内担任过很多重要职位,其中有一个职位一直没有改变过,那就是警卫工作。

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到后来毛主席住进中南海直至去世,汪东兴一直负责毛主席的安全保卫工作。

汪东兴先后担任过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局长、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卫局局长等重要职位,除了毛主席的个人安全之外,还负责整个中南海的警卫工作。

1949年,毛主席甚至亲自指定汪东兴负责访问苏联的警卫工作。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内外形势十分复杂。

毛主席首次访问苏联,沿途很可能波涛暗涌、危机重重,安保问题至关重要。

汪东兴就在此时接到了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让他和聂荣臻、李克农等几位同志一起负责安保工作,并对外保密这次访问苏联的行程。

这一决定足以证明毛主席对汪东兴的信任,而汪东兴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将毛主席专列前后数十个车厢的安全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除了合理分配各车厢警卫之外,汪东兴与叶子龙等人与毛主席乘坐同一车厢,寸步不离地保护毛主席的安全。

最终,访问苏联的工作顺利完成,毛主席安全回国。这只是汪东兴多年工作中的一次,而汪东兴对每一次工作都同样认真负责。

新中国成立后,中南海没有出现一次重大安全事故,汪东兴负责的中央党政机关警卫工作也没有出现过一次重大漏洞。

汪东兴的工作能力和态度让毛主席对他的信任一步步加深,后来甚至几乎到了无条件信任的地步。

而汪东兴用一生证明,他值得拥有这份信任。

汪东兴不仅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而且一生坚守革命初心,久经考验,坚定的革命信仰始终未曾动摇。

意志坚定,信仰一生不曾动摇

在动荡的年代里,无数优秀的革命先辈陷入旋涡,汪东兴也同样遭受了冲击。

在一些人别有用心的煽动之下,汪东兴曾经成为众矢之的,数次受到批斗,一度陷入步履维艰的境地,承受着内心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这种时候,是毛主席对汪东兴的信任“保护”了他。

当毛主席得知汪东兴遭遇的一切之后,立刻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汪东兴是好同志,不能打倒,要保护他。”

有了这句话,汪东兴的处境才逐渐好转,还在不久之后当选为中央委员。

后来随着矛盾冲突加剧,汪东兴再次成为了一些人的眼中钉,曾经迫于主席维护无奈偃旗息鼓的人,再次将矛头指向了汪东兴。

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之后,汪东兴参与了会后的小组讨论。

这次小组讨论中,几位别有用心的反动派试探性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在巧妙的话术包装之下,汪东兴没有觉察到言语中的陷阱,随口附和了几句。

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立刻把汪东兴叫过去进行了一番批评教育。

经过毛主席的解释,汪东兴立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当场做了深刻检讨。

而毛主席也因为对汪东兴的了解和信任,相信汪东兴只是无心之失,选择继续保护汪东兴。

后来毛主席生了一场病,身体状况不佳,反动分子再次蠢蠢欲动,并旧事重提、借题发挥,诬陷汪东兴为“特务头子”,企图把汪东兴从中央办公厅主任的位置上拉下来。

病中的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再次坚决表态,又一次保护了汪东兴。

毛主席对汪东兴有着充分的信任和保护,而汪东兴用行动证明了,他值得这份信任。

在经历了一些黑暗之后,汪东兴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他依旧兢兢业业,怀着对党和国家的最高忠诚,在艰难的处境中尽自己所能保证中央工作的运转、保护中央领导同志们的安全。

汪东兴内心对毛主席十分崇敬,这种崇敬并不是盲目的崇拜。

他称赞毛主席是世界史上罕见的伟人,他认为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的伟大功绩,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我国革命道路成功的根本。

汪东兴对毛主席的崇敬,本质上也是一种对自己内心革命信仰的认同。

而这份革命信仰,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动摇,也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离去而消失。

1976年,毛主席与世长辞,汪东兴内心悲痛不已,但他没有时间去伤心难过,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去做。

随着毛主席的离去,一些反动分子更加嚣张。

为了维护党和国家的安定,清除“毒瘤”迫在眉睫。

华国锋同志首先提出要解决“毒瘤”问题,叶剑英元帅等人表示支持。

汪东兴与叶剑英元帅等人立刻开始商讨相关事宜,并迅速制定出了一系列行动方案。

10月6日晚上,中南海怀仁堂即将召开一场“会议”,汪东兴提前带着警卫布置现场,随后坐到了屏风后面守株待兔。

行动进行得非常顺利,战斗迅速结束,王洪文、张春桥二人被当场抓捕,之后江青的抓捕行动也非常顺利。

最后,只剩下不在场的姚文元一人。按照原定计划,华国锋、汪东兴等人会一直坐镇,直到四人全部落网。

但是由于前面的行动非常顺利,此时只剩下姚文元一人,没必要兴师动众,汪东兴就提议:“接下来,我们不用再出面了。”

华国锋对汪东兴也十分信任,直接同意了汪东兴的提议,说道:“那我写个手令,交给武健华去办。”

接着,华国锋亲自给姚文元打了电话,让他到怀仁堂来一趟。武健华带着手令去门口“迎接”,没过多久,姚文元就被戴上手铐押送上了汽车。

至此,党和国家的“毒瘤”被彻底拔除。汪东兴在整个过程中出谋划策,为维护党和国家的安定立下了大功。

2015年8月21日,汪东兴病逝,享年100岁。

他为革命事业、为党和国家奉献了一生,而他的革命精神也将永远传承。

结语

汪东兴16岁加入红军,在一次次战斗中英勇无畏、冲锋陷阵。

从少年到暮年,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他深受毛主席信任,并回报以绝对的忠诚;他曾遭受黑暗困境,革命信仰始终坚定如初。

人生百年,终有尽头,但英雄精神,必将千古不朽。

作者:沧粟

编辑:二爻

参考文献:

汪东兴同志生平[N]. 人民日报,2015-08-28.

梁俊英.汪东兴的传奇人生[J].党史文苑,2014:24-26.

陈立旭.毛泽东与汪东兴[J].党史博采,2015:19-24.

本文由“趣知史馆”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61708495

    简单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