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堆集战后军纪混乱,粗暴排长殴打指导员,邓小平大怒:立刻枪毙

双堆集战后军纪混乱,粗暴排长殴打指导员,邓小平大怒:立刻枪毙

00:00
15:38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双堆集战役之后,邓小平带领的军队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一个排长竟然当众对着自己的指导员打巴掌!

邓小平听到此时后又惊又怒,当即下令:把此人立刻枪毙!

那么,这个排长为什么要殴打指导员?邓小平为什么这么生气?双堆集战役发生了什么?

大别山触犯军规一事记忆犹新

原来,邓小平生气的原因就是这个排长触犯了军规。

邓小平虽然待人温和,体恤下属,但是他却有一个明确的底线,那就是不能违反军纪。

“如果军队失去了纪律,那和土匪有什么区别?”邓小平义正言辞的说。

早在双堆集战役之前,邓小平就经历过一次痛心疾首的事情。

那一次,他亲手挥泪斩“马谡”。

1947年10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邓小平很是高兴。

但是没过几天,就发生了一件让他始料未及的事情。

13日当天中午,身为政委的邓小平决定前往到鄂东黄冈的总路嘴,也就是当地最大的集镇上面视察工作,看看四周的百姓生活状况如何。

可是当邓小平和保卫科长张之轩走到街道上一看,竟然发现街道上只有寥寥数人。

邓小平不禁疑惑,怎么国民党都被打跑了,老百姓还没有从山上返回家中?

正巧,邓小平看到两个挑着担柴的老乡,还没等他上前询问,两个老乡立马快步离开,神色匆忙,仿佛看到了什么坏人一般。

邓小平顺着他们的视线一看,只见一个身穿军装的人后背对人,大步朝前走。

此人用枪挑着一卷花布,手拿一捆粉条,怀里不知道还揣着什么东西鼓鼓囊囊的。

看到军队里竟然有人跟土匪一样,偷拿百姓的东西,邓小平心中大怒。

他大声喊着让前面的人停下,打算好好教训这个人一番。

可是当那人看到邓小平之后,竟然心虚的逃跑了,邓小平怎么追也没追上,只能停在原地看着那个“小偷”的背影。

邓小平的脸被气得涨红,当即命令张之轩把此事调查清楚。

“一定要抓到这个人,不能那个让他败坏了解放军的名声!”

张之轩点点头。

等到第二天,张之轩去会议室告诉邓小平,拿走百姓东西的人名叫赵桂良,是三连的副连长。

此话一出,同在会议室的司令员刘伯承大惊,“怎么会是他呢?”

原来,早在半个月之前的中秋夜上,邓小平和刘伯承就见过赵桂良。

当时的赵桂良虽然身体不适,可是他却为了让手下的小战士看篝火晚会,不惜披上床单也要替小战士站岗。

刘、邓二人都被赵桂良的举动深深感动到了。

可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次“偷”东西违反军纪的人竟然是赵桂良!

按照军纪,凡是违反纪律,私自偷拿走百姓物品的战士一律严肃处理,执行枪毙!

或许有人觉得这项规定太过严苛,可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党内没有严明的纪律,那么就会有人死性不改,成为党内“蛀虫”。

所以,邓小平等人决定,一定要将军中有人私拿百姓东西一事认真对待,对赵桂良严惩,以儆效尤。

“如果将此事轻拿轻放,那么便会有人学模学样,可不能开这个口子啊。”邓小平对刘伯承说道。

当邓小平来到关赵桂良的禁闭室的时候,二人四目相对,赵桂良瞬间双目流泪。

他一脸愧疚的对邓小平说:“我愧对党的培养,辜负了您的信任,我......我接受组织上的任何处理。”

在战场上厮杀没有让邓小平红了眼,可是面对眼前的这个副连长,邓小平心里却不是滋味,眼睛微红。

还没等他开口,门外传来一阵嘈杂声。

“是我的错!该死的人应该是我!”

邓小平定睛一看,原来是那天中秋夜被赵桂良替战岗位的小战士。

只见这个小战士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呼喊道:“那粉条和花布都是副连长为了我们才拿的!让我接受处罚吧!”

邓小平神色不明,半天后才悠悠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军纪如山,不可更改!”

当即转身离去,小战士跌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可谁也没有看到邓小平回到办公室之后泪流满面。

几天之后,由邓小平举办的公判大会在总路嘴樊榨湾举行。

只见刑场前方的一片空地上围满了人群,人们抽泣呜咽声断断续续的传到邓小平的耳朵里。

一个老妈妈连跪带爬的到达台前,泣不成声的对首长张际春说:“你们别枪毙他了!不过是拿了几个不值钱的布和粉条而已,就当我们送给军队了!”

说完,老妈妈甚至跪在地上磕头请求。

可是军纪不能动摇,一声枪响过后,赵桂良倒在台上。

邓小平一边悲痛,一边暗下决心,一定要管好军纪,不能再让这种事情发生。

可是令邓小平没想到的是,之后的双堆集战役,竟然重演了这种悲剧。

双堆集战役大获全胜

1948年的秋天,解放战争吹起了最后的号角。

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我军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一举歼灭国民党反动势力。

当时,黄维兵团受战事影响,被蒋介石命令立刻全速向北行走,前往徐州支援国民党。

1948年11月,我军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立马派出中野部队在11日晚上前往宿县地区,抢先占据有利位置实施包围计划。

经过我军中野部队的精心部署,占据了宿县地区,切断了敌人援军相助,让徐州境内的国民党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为我军下一步攻打黄维兵团做了必要的前提准备。

根据党中央的指挥,黄维兵团被我军的中野部队逼在浍河上游赵集地区,想要援助的敌军也被我军顺势阻止。

为了进一步取得胜利,党中央决定放弃南坪集地区,把精力全部放在歼灭黄维兵团上,特意命令刘邓大军全力攻打黄维兵团。

经过党中央和军委的慎重思考,上级决定安排邓小平作为书记对战争进行统筹规划。

在邓小平的指挥之下,我军顺利的到达了淮海战役的第二个阶段,开启双堆集战役。

可以说,双堆集战役对淮海战役的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邓小平认为,只要拿下双堆集战役,那么国民党将会方寸大乱,溃不成军。

但是由于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国民党的武器装备众多且优良,我军想要打胜这一战必定困难重重。

特别是当时国民党的嫡系重要部队,黄维兵团有十几万人之多,而我方的中野只有堪堪几万人,差距明显。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

邓小平决定将对黄维兵团的战略部署分为三个阶段,逐一攻破。

11月23和24日为第一个阶段,我军中野全部出动将黄维兵团困到双堆集地区,意图在此歼灭敌军。

25日开始,我军中野在邓小平的指挥之下,开始了第二阶段的猛烈进攻,采用四面包抄的形势将黄维兵团的作战地区一步步缩小。

察觉我军的意图之后,黄维兵团寻找突破点,但是被我军暗藏在敌军的中共地下党员廖运周察觉。

廖运周即刻策反身边敌军进行起义活动,打破了黄维兵团的反抗。同时我军华野部队对敌军援兵进行阻挠。

经过双方一周试探交锋之后,12月2日,黄维兵团陷入孤立无援的苦境。

3日开始,在邓小平的人的指挥下,发表了《对黄维作战总攻击命令》的指令,要求中野和华野合攻黄维兵团。

我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经过三天的奋力激战粉碎了敌人的核心队伍。

此时,刘伯承发布《促黄维立即投降书》,意图减少伤亡,劝降敌人。

但是黄维却不识趣,竟放出了毒气弹想要拼死一搏。

令他没想到的是,我军的男儿不怕流血不畏毒气,哪怕留有半点精力,也会拿起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

虽然毒气弹让我军死伤无数,但是一周之后,毒气散去。在我军的猛烈进攻之下,黄维兵团终究溃不成军,敌人四处逃窜。

司令黄维还想乘坐坦克逃走,却被我军及时发现,成为了一名俘虏。

其余几位国民党高官也如同老鼠一般四处逃窜,被我军一一捉拿。

主将被俘之后,黄维兵团剩下的敌军自然而然的乱成一团。

12月15日,经过23天的日日夜夜,我军顺利的歼灭国军主力黄维兵团,完成双堆集战役的胜利。

我军大获全胜的欣喜感染了军中的每一个人,但是战后暴露的问题也逐一显露出水面。

战后军纪混乱,邓小平大怒,直言:把这人枪毙

双堆集战役胜利之后,我军士气高涨,战士们欢庆鼓舞。

接近一个月的艰苦战斗让战士们都紧绷精神和身躯。可是大战胜利之后,战士们的精神不由的放松下来。

军纪涣散,不少士兵作出违反军规的事情。

当时,由于歼灭敌人的不仅只有中野,还有华野部队增加援助。

面对我军缴械敌军的众多枪支弹药和大炮等武器,怎么分配成了上级最头疼的问题。

可是,还没等邓小平想出解决方案,下面的士兵竟然闹了起来。

原来,中野部队和华野部队发生了矛盾。双方都认为自己应该拿走敌人被缴械的全部武器。

因为这次围攻黄维兵团,中野部队投入了自己全部的人力物力,损失惨重。

为了彻底的封锁国民党的十几万敌军,中野部队的战士们还用汽油桶做了炸弹。

因为汽油桶需要亲手点燃,所以危险性巨大。

这让中野部队牺牲了不少战士和敌人同归于尽,这才确保黄维兵团被围困在双堆集地区的防御圈内。

所以中野部队的士兵们认为,他们应该拿走敌人剩下的装备。

但是华野战士们却觉得中野部队的做法太过自私。

华野部队作为援军,虽然没有投入全部的兵力,但是他们也派出了几支精英队伍,也在这次双堆集战役中损失惨重。

并且华野大部分士兵认为,如果只有中野部队围攻黄维兵团的话,那么敌人可能会趁机逃跑。以中野部队的兵力是不够歼灭国民党嫡系军队的,所以华野部队才是剿灭敌人的关键主力。

站在双方的立场上,他们说的话都有道理。

这次战役中黄维兵团被我军收缴了大量的军事装备,不管哪个部队得到都会恢复战力,这对急缺资源的中野和华野实在是充满诱惑。

双方的战士们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甚至出现了动手伤人的场面。

一部分士兵大肆的拿走“战利品”,打算发发“洋财”,一部分士兵拿着缴获的手枪、炮弹肆无忌惮的使用,十分浪费资源。

面对这种无视军规的行为,邓小平十分愤怒,急忙召开大会。

他在会议上严厉的批评了闹事的士兵们,教育他们:“大家都是解放军,有什么好抢的!无视军规!想被枪毙吗!”

士兵们都一脸羞愧的低下头。

但是几天之后,一个名叫“王道士”的老侦察排长却公然无视军规,犯了错。

原来,当时王道士手下的一个士兵偷拿了俘虏的手表,此事被队伍中的指导员吴少安知道了,便罚这个战士被关禁闭作为处罚。

本来这个事就这么结束了,可是王道士却认为自己手下都是侦察兵,喜欢拿点东西无可厚非,教训两句就算了,便向吴少安求情放过自己手下的士兵。

吴少安当然一正言辞的拒绝了,可王道士却认为他是不给自己面子。

早在红军长征之时,王道士就因为脾气火爆屡屡犯错。这次,面对比自己年轻的毛头小子,王道士自然大发脾气。

一次,吴少安因为军中工作繁忙,忘记了给在禁闭室的士兵送饭。

王道士一听此事,知道机会来了,他直接跑到吴少安的面前,伸出手“啪、啪”的给了吴少安两个耳光。

这让在场的人都蒙了,王道士却一脸得意,仿佛自己做了什么光荣的事一样。

他甚至义正言辞的说:“这就是你让我的兵饿了几个小时的后果!”

打完指导员之后,王道士扬长而去,还回去大放厥词,声称:“我谁都敢打!”

这件事立刻被上报邓小平,邓小平听完后勃然大怒。

“侦查排长当众打指导员耳光,这还得了?!直接枪毙!”

此时中野正是整训时期,王道长这下可算是直接做了一个先例,不少人为他求情也无济于事,邓小平态度坚决。

几天之后,随着一声枪响,这件事彻底结束。

此后,中野部队的士兵们严格遵守军纪,部队形成了严明的风气!

结语

军纪是一个军队的制度保障。

邓小平认为:军队的形象和军纪严明有直接的联系,如果一个军队军纪涣散,那么对大众表现的也是不好的一面。

所以为了让百姓更加信任党,信任解放军,那么军中必须要有严格的军纪。

可以说,邓小平对军纪的整顿提高了解放军的整体素质,也提高了军队在百姓中的形象。

那么,大家有什么观点呢?

作者:夜雨声烦

编辑:夜雨声烦

参考文献:

俞荣新.邓小平的“约法三章”[J].政工学刊,2015.

孙扬启,任予俊.淮海战役双堆集地区歼灭战[J].党史纵览,2009:30-31.

檀力 ,陈勤.刘邓挥泪斩“马谡”[J].党史纵览,2003:23-25.

本文由“趣知史馆”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