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个与日本沆瀣一气的国家。
日本当地时间2022年7月8日,随着啪啪两声枪响,正在日本奈良县近铁“大和西大寺站”给自民党拉票演讲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倒地不起。
后来经过日本医疗系统争分夺秒地抢救,安倍晋三终于在下午17点03分含笑九泉。
安倍晋三的遇刺身亡,在国际社会引发了轩然大波,除了在中国网络上炸出了一坨坨如丧考妣的反思怪,更让各相关国家和地区深受“感染”。
比如宝岛就有青年表示要学习山上彻也好榜样,亲手送蔡某文见阎王。而广大西方国家的政客们虽然没有和蔡某文一样胆战心惊,但也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反应,比如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领导人,对安倍晋三的“英年晚逝”深表关切和同情,毕竟曾在一起沆瀣一气地共事过,再说了就算是条狗见得多了也会产生感情。
所以,当得知心眼儿多的安倍晋三被脑洞大开的肯尼迪亲自召见,他们的慰问电如同雪片般纷至沓来,让日本过了一把朋友遍天下的瘾。
当然,相比于西方国家口惠而实不至的表面深情,印度的表现可谓令人意外。莫迪政府除了为安倍晋三的遇刺身亡例行慰问,还决定设立全国哀悼日,并降半旗为安倍晋三的遇刺身亡致哀。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降半旗无论何时都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行为,体现着对当事人的高度尊崇,同时也是对两国关系情比金坚的充分肯定。
所以,莫迪政府的降半旗和全国哀悼之举,无疑是在告诉世人:
我们和日本的关系好得很,安倍晋三是我们喜爱和尊敬的日本领导人。
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却也合情合理,因为日本和印度的友好关系确实“源远流长”。
虽然是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因为“绿色打印通道”开伯尔山口的常年敞开,印度历史早已被各路征服者蹂躏得异常稀碎。直到英国殖民者漂洋过海地征服了南亚次大陆,印度才终于结束了“地理概念”的历史,从而成为一个整体。
因为是“英国女王王冠上的明珠”也就是模范殖民地,再加上印度民众“不爱武装爱红妆”的历史传统,英国对印度可谓青睐不已,殖民印度也更加卖力。除强化了雅利安人创造的种姓制度,让英属印度更加等级森严。更以英属印度为家,拼了老命地开疆拓土,让周边的波斯、阿富汗、中国和缅甸都深受其害。
不过虽然英国对英属印度这么好,但英属印度还是感觉在被英国带着看了外面的世界后,印度应该自力更生,而不是做英国的附庸。
于是在那光芒万丈的1885年,深受英国殖民文化熏陶的印度精英们,建立了印度国民大会党并很快成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核心。
然而,因为印度精英本身就是英国殖民主子的既得利益者,毕竟英国人口极端不占优势,想要稳固殖民印度就只能“以夷制夷”。所以背负着抗英大业的国大党经过长时间的冥思苦想,由领袖甘地创造性地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主张,并很快得到了英国殖民者的由衷喜爱。
而这种不敢发动广大民众并沉迷于自欺欺人之中无法自拔的操作,自然不可能达到赶走英国人的目标。所以印度自立门户的希望,不是取决于国大党和印度人民,而是日不落帝国盛极而衰的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元气大伤的英国逐渐力不从心,并不得不在1931年颁布了《威斯敏斯特法案》,但印度依然是英国牢牢抓在手中的宝贵资产。
二战爆发后,英国本就不富裕的国力雪上加霜,为了打击日本法西斯,不得不许诺英属印度,只要帮我打击日本,战争结束后我就给你自由。
于是甘地信了,并答应帮英国最后一次。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英国作为国际驰名老双标,在危机解除后很快就将此前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
但美苏冷战的历史大势,已经由不得英国是否遵守诺言。虽然美苏在意识形态领域水火不容,但在打击老牌殖民帝国尤其是英国的问题上,美苏两国有着共同的选择。
所以,在美苏联手推动第三世界民族纷纷独立,英国彻底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可能,印度也终于看到了自立门户的曙光。
1947年,随着英国一纸“印巴分治”协议,印度终于在8月15日开启了独立建国的序幕,并为日印关系的正式开始拉开了序幕。
虽然日印正式建交是1952年4月28日美国纠集部分国家与日本签订的《旧金山合约》之后的事,但现代日印关系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英国给印度画饼。
应该说,国大党虽然“人畜无害”,但内部从来不乏有洞若观火之人,其中钱德拉·鲍斯算一个,尼赫鲁算半个。
相比于尼赫鲁对甘地的不满,钱德拉·鲍斯对甘地可谓真正的不屑,毕竟作为国大党元老的他早就认识到,议会斗争这样的和平斗争方式根本就是死路一条,想要真正独立只能靠暴力革命。
因为,暴力抗争不仅能赶走英国殖民者,更能彻底实现社会秩序的推倒重来,是印度涅磐重生的必经之路。
所以,在甘地不辞辛苦地感化印度民众以自虐吓唬英国殖民者时,钱德拉·鲍斯早已摩拳擦掌,准备打响武装反抗英国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而从帝国主义大国崛起的历史来看,想要改天换地,唯有“铁血”而已,于是钱德拉·鲍斯经过冥思苦想,最终找到了宿命中的靠山。没错,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虽然当时的纳粹德国对于钱德拉·鲍斯反抗宿敌英国的主张举双手赞成,但奈何在欧洲两线作战的同时又在北非开辟了第三战场,物资支持钱德拉·鲍斯实在是力不从心,于是钱德拉·鲍斯最终选择和日本一拍即合。
彼时的日本,在占领缅甸全境,切断中缅公路,封死中国的对外输出通道后,也有占领英属印度并向中东长驱直入的野心。
于是日本高喊“亚洲人的事务亚洲管”的口号,将英军俘虏中的印度兵挑拣出来给钱德拉·鲍斯组建的自由印度临时政府,组成了强大的印度国民军,最终在英帕尔战役中配合日军被英属印度军队大量杀伤,钱德拉·鲍斯也在1945年转移也就是逃跑时飞机失事而亡。
虽然二战期间日本和印度的合作极其惨烈,但却为日印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同盟国对日本战犯进行了正义的审判。二战期间的印度虽然是名副其实的殖民地,但却在战后有机会派出大法官参与东京大审判。
而参与审判的印度法官拉达宾诺德·巴尔,也充分发挥了不走寻常路的精神,公然为罄竹难书的日本战犯们摇旗呐喊,并炮制了诸如全体日本战犯无罪,侵略战争是国家行为,和个人无关等厥词。
虽然拉达宾诺德·巴尔的弱智发言并未改变最终的审判结果,但他的“仗义执言”,让日本上下感恩戴德,并授予其一等瑞宝章。1975年拉达宾诺德·巴尔死后,日本为其建立了纪念馆,2005年更是在靖国神社竖起了“帕尔显彰碑”,用实际行动表达了日本人的“知恩图报”,拉达宾诺德·巴尔也成为靖国神社中供奉的唯一外国人。
可以说,拉达宾诺德·巴尔的存在,让日印之间找到了沆瀣一气的条件,从此两国关系情比金坚。
虽然冷战时代,印度长期与苏联携手并肩,好得像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再加上印度长期与第三世界打成一片,日印官方关系一度停滞。但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格局烟消云散,日印关系又很快随着美印关系的改善不断升温。
对于日本而言,由于战后深度融入了美国主导的国际市场,因此日本的经济支撑远在海外。1978年改革开放后,日本与新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合作,到2018年末对华累计投资项目数达51834个,累计规模高达1119.8亿美元,一度赚得盆满钵满。但问题是新中国作为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在大量吸收外资后,拥有了厚积薄发的可能,说白了就是同日本形成了激烈的竞争。
而日本本质上又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在难以从中国继续获利的情况下,体量庞大且人口同样众多的印度自然成为日本的意向之选。而且以印度从未经历革命或战争,根本不具备产业升级基础的情况来看,日本根本就不用担心印度后来居上的可能。
所以日本竭尽所能打入印度市场,包括帮助莫迪政府修建“艾孟高铁”。虽然该项目2014年就已经拍板建设,直到今天依然八字没有一撇,而且征地问题让高铁至今只修了十多公里,让日本赔得鬼哭狼嚎。但不可否认,日印关系却因此更上一层楼。
而且,虽然从印度一塌糊涂的发展基础来看,印度没有取代日本的实力却也烂泥扶不起。但共同的敌人,还是让两国情不自禁地抱在了一起。
虽然二战结束以来,日本根本就不承认败给了中国。但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的高歌猛进,令心存侥幸的日本长期战栗。
而自诩天下无敌的印度,在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的率领下,在1962年发动了野蛮的侵略战争,并最终成功地被解放军揍得鼻青脸肿,从此患上了病入膏肓的“1962综合症”,临床表现为没事就高喊印度再也不是六二年的印度,爸爸再打我一次的愿望极其强烈。
所以,两个手下败将,才有了如此雷同的心得,并发展出了同进共退的兄弟情。
可以说,印度和日本虽然人种不同,区位迥异,但因为各种因素,最终走向了兄弟情深。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印度恒水老白干儿,日本福岛含氚饮料,世界驰名。日本印度真乃异父异母的亲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