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酒店业天然适合投资并购,来自讲财经故事的柏毅。
我现在在杭州余杭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工作。2020年离开了建材圈,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从惶恐的工作状态中解脱了出来,对我的家庭、身体和工作都是一件好事,特别是避开了2020-2023建材圈大滑坡,算是比较幸运的。当然,凡事利弊相生,原本我已经成长为一个专业的建材研究员,形成了独特的分析框架,得到了球友们的认可,相应的东西都归零了。
三年以来,我一直在寻找一个新的赛道,希望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逻辑。我看过房地产、光伏、新能源,都属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己昏昏,如何使人昭昭”?这三年来写的爆款文章的确也少了,写的国美、苏宁,倒是不错,但都是长久以来积淀的回光返照,如绚烂的流星,不可持续。毕竟不在产业环境中,无法得到一手的亲身实践体验,犹如空中阁楼,自然无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缺乏信息输入、整理和碰撞的后果,在最近爆发了。我觉得看什么书都没意思、很无聊。从前下笔千言、洋洋洒洒的状态也消失了。我们集团的主业之一就是做酒店,我也下定决心要做出一个专业的酒店产业分析师。
回想2017年踏入建材圈时,我的第一本书是看了《家具史》,在梳理脉络的时候发现了大量有趣的信息。最近在看希尔顿家族传记,在老希尔顿的风流韵事的注脚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
酒店业天然适合投资并购。
希尔顿家族事业开始也始于并购,1919年,康莱德希尔顿以4万美元买下“莫比利旅馆l”,开始了他酒店传奇生涯。
1938年,康莱德希尔顿买下了旧金山的一家名为“德雷克爵士”的旅馆。
1939年,康莱德希尔顿又拿下了长堤的“布雷克尔斯饭店”。
1943年,恢复元气的康莱德希尔顿一举收购了纽约罗斯福酒店与广场酒店,
1949年,康莱德希尔顿正式买下有着世界酒店皇后美誉的华尔道夫酒店30年的经营和管理权。
1954年,希尔顿集团完成了当时世界最大的一次房地产交易,以11.2亿美元收购了斯塔特勒酒店集团,这是一家拥有十家一流酒店的连锁集团。
要知道,在公众眼里真正的华尔街并购狂潮是1970年代以后才形成的。在投行极不发达的年代,希尔顿就马不停蹄地进行收购,并购犹如家常便饭,并购成为希尔顿做大做强的利器。在并购史上,这种天然适合协同并购的产业,其实并不多。
对于建材圈并购,我一向持审慎态度,因为大量并购的效果并不好,这个行业并不天然适合并购,这也是我离开建材圈的重要原因。当一个天然适合并购的产业出现在一个厦大金融系人面前,你让我如何不两眼放光?
我仔细琢磨了一下,大概有两点原因:
并购本质:酒店并购本质上是资产并购。资产并购换个语言就是:“买房子”。对于酒店而言,那就是不停买“核心地段的房子”。在繁荣经济体下,房地产天然增值的本质和复杂的产业并购天然贬值(折旧摊销)是不一样的。
品牌协同:并购的协同需求不同。在酒店管理中,酒店本身就是阿米巴化的管理但亚运,他对后台的协同要求比较低,所以并购较为容易成功。
综上所述:一个天然增值和低管理要求(并购后文化不符概率低)的行业是天然适合并购的。
说了半天不知道说啥,都是废话
不拉稀的袍哥 回复 @Johnny_nn: 完全同意,这样的文章也选进来,考虑可以取关了。
那个房地产融创,也收购了万达的酒店。你真是火眼金睛。后悔你错过机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