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她卖掉了自己所有的财产,又八方奔波募捐,只为修建一座庙。可修好至今,庙里却不供佛,也无僧人。 这个庙里供奉的是她的救命恩人。她几十年如一日地为恩人上香祈福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她叫曾阿兴,13岁那年,她和母亲从新加坡回到家乡福建惠安崇武西沙投亲无果后,便在这里简单安顿下来,靠在西沙湾海边捡些“海鲜”、在滩头种点番薯换钱艰难度日。 1949年9月17日,曾阿兴跟着母亲一早就来到海边,母亲在滩头劳作,曾阿兴在海滩“寻宝”。 当天,叶飞将军带领28军84师251团的官兵们来到西沙湾,进行登陆训练,为解放厦门和金门备战。 临近中午时分,突然有几架敌机从海峡对面呼啸而来。 251团的解放军官兵们,听到敌机的轰鸣声迅速就地隐蔽起来。 敌机没有侦查到解放军,却发现了来不及躲藏的众多百姓,便对着地面一番疯狂轰炸,之后,又往城中方向飞去。 要是敌机对城中进行空袭,那后果不堪想象。251团的战士们大呼“不好!”当即对空射击,用激烈的枪声把敌机引向他们自己。果然,敌机快速掉头飞回西沙湾,很快,西沙湾便是炮火连天。 海滩上的曾阿兴,被身边此起彼伏的爆炸声吓得哇哇大哭,抱着头奔跑着到处找母亲:“妈妈!妈妈......”慌乱中,她完全不知自己正处在极其危险的境地。 危急时刻,距离曾阿兴较近的五个战士,不约而同地向她跑去,大声喊着:“小姑娘快趴下!快趴下!”跑在前面的三个战士,一把将她推倒,扑上去就把她护在身下。而另外两个战士,倒在了去救她的路上。 敌机飞走了,曾阿兴久久不见护着自己的解放军战士有动静,她便使劲用力,将他们从自己身上推开,看见瘫软在身边的三个战士身上还在汩汩流血,曾阿兴吓得全身颤抖。 当曾阿兴的母亲哭喊着找过来,眼前残酷的一幕,让她瞬间明白:女儿的毫发无损,是那五个解放军战士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她把惊恐万分的女儿紧紧抱在怀里,痛哭不已,然后拉着女儿跪在战士们的遗体前,久久不愿起来...... 在这场敌机空袭中,共有27名战士为了保护老百姓,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乡亲们自发地来到海滩,怀着悲痛的心情配合解放军,将牺牲的战士们掩埋在了海岸附近。 曾阿兴的母亲把她带到烈士们墓前,泪如雨下地对她说:“你要记住,你的命是他们给的,今后你喝的每一口水,吃的每一粒米,都要记得感恩!一定要永远记住这些解放军战士!” 尚年幼的曾阿兴,对于“感恩”还似懂非懂,只是自己几分钟之内的死、生经历犹在眼前。她对着救命恩人的墓地重重点了点头,不知他们的名字,只能把“解放军”刻进心里。 后来,曾阿兴跟着母亲,和乡亲们一起在西沙湾用石头搭建了一座简陋石屋和一个供台,以祭奠牺牲的战士们。母亲每天都要带着她来上香祭拜,从春到冬,岁岁年年。 感恩救命恩人,已然成了她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人妻时,曾阿兴告诉爱人:“我们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解放军!”为人母时,她把自己当年被救的故事一遍又一遍讲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要永远记得解放军的恩情。她也像母亲一样,带着孩子们祭拜解放军烈士,祭拜恩人。 无论岁月变迁,都不曾改变曾阿兴丝毫感恩的心。可海边那间简陋的祭拜石屋,终是经不住岁月的风沙,日渐破烂不堪。 1980年,曾阿兴的母亲临终前,放心不下破旧石屋供台上的英烈们,她叮嘱曾阿兴,一定要建一座庙宇来为英烈们遮风挡雨。 接下来的岁月,与其说曾阿兴是不敢忘记母亲的临终嘱咐,不如说是她从不曾忘记解放军的恩情。曾阿兴有六个孩子,生活并不容易,可修庙宇报答恩情,始终是最让她牵肠挂肚的事。 时光的齿轮滑到1993年,曾阿兴终于开启完成母亲和自己的心愿之旅。她先是卖掉了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加上儿女们的资助,凑了6万元,接着再每天四处奔波跑募捐。 所幸,她的感恩故事早已传遍八方,人们也无不被她感动着,纷纷解囊助她完成心愿,短短几个月时间便募集到了60多万元。最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修庙工程在西沙湾正式启动。 经过三年时间,庙宇完工,取名“天下第一庙”,也是全国唯一 一座解放军烈士庙。当年为保护西沙湾百姓而牺牲的27位解放军战士的塑像,被供奉在庙里。 在烈士们的塑像前,曾阿兴还摆满了各种新式武器、以及新时代生活用品的模型。她说,恨不得把解放军烈士们生前没有享用过的所有东西,都送来给他们看看。她还在每天上香祭拜时,和战士们说个没完,分享自己幸福美好的生活。 如今,曾阿兴老人早已定居在解放军烈士庙附近,把守护庙,守护恩人当做自己生活的全部。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解放军烈士庙”这个地方,都应该向曾阿兴一样,永远铭记、感恩,那些毫不犹豫用生命护我们周全的英烈们!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