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邵华难产生下一小孩,毛主席泪流满面:你是毛家的大功臣

1970年,邵华难产生下一小孩,毛主席泪流满面:你是毛家的大功臣

00:00
14:38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产房内的一声啼哭打破了此时门内门外的寂静无声,护士小姐也及时跑出来用她清亮的嗓子宣告众人母子平安。

等待中的众人无一不松了口气,守在门外的毛岸青终于瘫坐下来,一时竟有些恍惚。

而有人则哒哒哒的跑走了,想来是通报毛主席去了。

当77岁的毛主席匆匆来到病房,见到产后的邵华的第一句话就是:邵华,你是毛家的大功臣,了了我一桩心事啊。

这一番肺腑之言饱含了毛主席的殷殷期盼,但是毛主席为什么要这么说,邵华又是怎样一个女子?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

抓进牢狱门,承受几载寒窗

冷冷的银色碎光穿过铁窗洒落在一个幼小孩童的眼睑上,她弯弯的睫毛跟着颤了一颤。

翻身抱住了躺在身侧的姐姐,姐姐也下意识的回抱了她,她才陷入沉沉的梦中。

她叫安安,从记事起便生活在这里,这里是哪里?母亲同她说过这是监牢。

那为什么会在这里呢?姐姐刘思齐接话告诉她:我们是被大坏蛋抓进来的,我们会出去的。

从亲人的只言片语中,她想象了很多画面,监牢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母亲和周围人口中的革命圣地有很多好吃的吗?还有故事里的毛领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至于他的父亲,母亲提起的很少,有一次她问起父亲在哪,母亲会伤心会流泪,她之后再没敢问起。

但姐姐和她说父亲是英雄,只是在她很小的时候牺牲了。

懂事的安安还安慰姐姐说,她有妈妈、姐姐、妹妹和很多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叔叔阿姨,她觉得很幸福!

安安的父亲是陈振亚,母亲是张文秋,两人都是革命工作者,他们一家去往苏联给陈振亚治病的途中经过新疆迪化的时候。

被当地军阀盛世才扣留软禁在八路军办事处,陈振亚被谋害在监狱里,而这牢狱之灾竟漫长没有天日。

在这方寸之地里,固定的作息、匮乏的用具、时不时的反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此枯燥无味。

安安在大人们的描述中和教习下度过了她的童年生活,自小的经历培育了她不怕牺牲的革命意识和斗争精神。

直到1946年6月10日这一天,监狱里发出呼声一片,里面关押着的数百人终于可以回家了。

中共派人来接他们来了,他们终于离开这牢笼了,这是一片吵闹声中所能听到的最多的几句。

张文秋带着姐妹三人随同众人坐上汽车踏上了回家的路,这一次旅程没让他们等待很久。

仅用月余时间就抵达了延安,这个地方是他们所有人的家。

从行车驶入延安城内起,放眼望去就是长长的欢迎队列,关押在监牢里的孩子们从未见过如此热闹的场面。

他们像鸟雀般急欲挣脱束缚享受这自由的天地。

不久,他们就见到了一位重要的人物,毛主席来看望大家了。

毛主席和众人一一握手的同时热切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

如此亲切的形象加上好奇心的驱使让孩子们都想和他们心中这位拥有伟大形象的毛主席握手,于是就发生了有趣的一幕:

三五个孩子跟毛主席握手后,会快速跑向队尾继续排队只是为了争取能有握第二次的机会,这其中就有当时已经7岁的安安。

他们的喜欢源于心底的感恩,毛主席是拯救他们出来的人。

这是一次短暂的会面,小小的安安不曾想过自己与毛主席还能见面,且还是因为她的姐姐成了毛主席的儿媳。

刘思齐嫁给了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他们是如何结识的呢?

回首旧约定,缔结金玉良缘

张文秋和毛主席是革命旧识,毛主席自上次在中央党校大礼堂从百十来人中见到张文秋时就极力邀请他们来家中做客。

本是一次寻常的礼貌拜访,却成了儿女们的因缘际会。

刘思齐和刚回国不久的毛岸英在这次会面中相谈甚欢互生好感,双方家长都很开明,对此不予干涉,久而久之两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而张文秋一家也在中共的帮助下终于安定下来,生活虽然忙碌张文秋却难得如此享受。

1948年的某天,正是丹枫迎秋时节,毛主席特邀张文秋再次来家中做客。

以张文秋作为母亲的敏锐,直觉与孩子们有关,但毛主席是什么态度呢,张文秋不敢随意下结论。

直到再次见到毛主席的那刻,张文秋才定下心来。

这次相谈时间良久,毛主席问及刘思齐父亲的家世背景和具体的革命历程,也主动表明了自己的家庭状况和毛岸英个人的相关经历。

可想而知这都是为了两个孩子的婚事做准备。

经过一天的商议,张文秋才离开毛主席家中,对于这次的谈话,是出乎张文秋的意料的。

毛主席对孩子们相处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自己的想象,且毛主席是如此细致入微。

能顾及到自己的感受做到尊重他人,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品行差不到哪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两家曾有一句旧约定,这个旧约定是什么先按下不表。

张文秋与陈振亚相识之前曾嫁过人,名叫刘谦初,刘谦初和张文秋夫妇对毛主席很是仰慕,在很多场合都有交流和来往。

在某次交谈中毛主席听闻张文秋二人刚刚结婚,打趣二人要“早生贵子”,此子最好是女子,一双更合意。

原来是张文秋见毛主席家的两个孩子很是喜欢,毛主席才有此一说。

如今旧约再被提起,已是物是人非,刘谦初已经光荣牺牲了,但他们留有一个孩子,那便是刘思齐。

不得不说刘思齐和毛岸英的缘分既是人定又是天定。

1949年10月15日是毛岸英和刘思齐订立的婚礼日期,毛主席秉持一贯的作风,反对铺张浪费。

一共置办了3桌酒席邀来亲朋好友为新人送上祝福。

就这样二十年前的戏言成真,二十多年的革命旧识成了儿女亲家。

缔结良缘是两家关系重要的纽带,安安也受到毛主席的照拂和教导一步步成长。

对毛主席十分敬重,毛主席是如何教导安安的,安安的未来又是怎样的光景?

再遇毛主席,细听谆谆教诲

安安本名叫张少华,后更名为邵华。

自从新疆回来后,她就跟随革命队伍四处奔走,从延安到太行山再到西柏坡最后来到北京,一直是队伍中的积极分子。

小小年纪的她既参演过话剧又组织过宣讲,既学会了扭秧歌又通晓了作战杀敌。

这些经历为她的少年时代增添了更为靓丽的底色,正可谓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1949年新中国成立,紧接着便是姐姐刘思齐的婚礼,这两件事都是极重要的事情。

邵华也跟着大人们跑上跑下,是个得力的小助手。

而姐姐结婚后,由于邵华的妈妈张文秋工作十分繁忙,无暇顾及家里。

邵华便成了姐姐的“跟屁虫”,时常跟随姐姐看望毛主席去,因而与毛主席的关系更加亲近起来。

有一天,当毛主席问起刘思齐和毛岸英的学习课业时,邵华看着姐夫侃侃而谈。

姐姐也能对答如流,一时间有些羡慕不已,想想自己还没上学呢。

她一贯舒展的眉头一点点皱巴皱巴最后都快缩到一起去了,如果不是三人聊得太过投入,定会发现邵华的小脸已经皱成一个包子了。

最后还是小孩子心性占了上风,她忍不住跑去毛主席身边:“毛伯伯,安安也想上学学知识”。

这下令毛主席感到诧异了,但还是从容的接道:“安安还没上学哩?好孩子,伯伯替你安排,爱学习可是件好事情”。

邵华得到她毛伯伯的回应立马喜笑颜开。

在这几天后邵华就收到了毛主席的介绍信,进入了中直育英小学学习,开始了她的学习之旅。

入学后的邵华十分刻苦用功,1953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师大女附中。

三年之后考入北京女一中高中部,1959年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

她求学期间一直谨记毛主席的教导,要摒弃干部子弟的陋习,在学习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虚心请教定是没错的,还有不能死读书,读死书,钻牛角尖就不好了,这些话都让她受益匪浅。

更为重要的是邵华知道毛主席酷爱文学诗词,所以常常一起交流探讨往往能得到全新认识和真知灼见。

在毛主席的熏陶下,邵华对于文学的兴趣日益增加,经过自己的钻研和努力她在文学方面也有不凡的造诣。

她不仅写诗歌,也喜欢写人物传记,《刘谦初传》、《陈振亚传》、《站在妈妈的塑像前》等等都承载了她的回忆。

邵华终生坚持文学创作,共出版文学著作和研究专著60余部1800余万字,她在文学领域和教育领域都有突出贡献。

如此优秀的邵华怎能不招毛主席喜欢,毛主席想到了自己还未成家的二儿子毛岸青,愁绪绕上了心头。

按照毛岸青的岁数早该结婚生子了,为何没有成家?邵华最终嫁给毛岸青,中间又经历了哪些波折?

嫁给毛岸青,延续伟人后代

毛主席最敬爱第一任夫人杨开慧,而他们之间孕育了三个孩子,长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幼子毛岸龙。

杨开慧是最早离开这个家庭的,在毛岸青7岁那年时杨开慧惨遭湖南军阀杀害,三个孩子痛失母亲。

1931年6月,毛岸龙得急病抢救无效身亡,而后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流落街头,在此期间毛岸青遭洋人殴打。

头部受到重创,因为没有及时得到医治,一直留有头痛的后遗症,后兄弟二人抵达苏联长期居住学习。

毛岸青的病情也渐渐好转,到1947年才返回中国,在革命工作之中积极有为成为中共党员。

1949年回到了北京,然而距离哥哥毛岸英结婚不到一年,毛岸英就离京参战,在朝鲜战争中不幸牺牲的噩耗传来时,毛岸青悲痛难言。

巨大的打击直接诱发之前的病情,发病时头痛欲裂,根根神经拉扯着他。

病痛折磨下的他终日蜷缩在床上,毛主席不得已送他去苏联接受封闭治疗,这一走就是八年时隙。

1959年,毛岸青的状态转好,转回国内大连疗养,住在南山宾馆内。

这时他已经35岁,没有成家又罹患疾病,成了毛主席的一大心病,生怕唯一的儿子再有差池。

毛岸英的离开让两个家庭都很悲痛和遗憾,母女二人前往南山宾馆探望毛岸青时。

张文秋届时想到能亲上加亲再好不过,便有意撮合起了邵华和毛岸青。

刚走进病房内,毛岸青就热络的和人打招呼,“秋姨,邵华妹子,你们来啦,怪我体弱多病,还烦请你们跑一趟,快来坐”。

毛岸青的热情和体贴让邵华添了几分笑意,病房里其乐融融,尤其是毛岸青和邵华两人很是投机,张文秋看了不住点头。

毛主席知道后也鼓励毛岸青积极追求邵华,邵华是个好孩子。

从那时毛岸青和邵华便多了书信往来,毛岸青虽然大邵华十几岁,但他的才情出色,为人稳重,对邵华又无微不至,终于打动了邵华。

在1960年,两人宣布在大连结婚,毛岸青一身藏青色中山装,很是庄重。

邵华则十分靓丽,鹅黄色连衣裙配上头纱,手持鲜花,在旅大宾馆会客厅完成了他们的婚礼。

俗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生活里总有磕磕绊绊和小忧小愁。

毛岸青因为身体不好,邵华主动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顾一头就失一头,邵华的学习进度落下。

为此压力很大,邵华为此曾求助过父亲毛主席,毛主席回应她道要多读《上邪》。

《上邪》是爱情的创世名作,她明白这是父亲要她用爱战胜困难。

她日渐扫除阴霾,最后相隔十年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出生给这个革命家庭带来了一缕希望。

毛主席给孙子取名毛新宇,意寓“要如昆仑山崩绝壁,又恰似台风扫环宇”,迎新创世。

结语

童年的不幸没有让邵华留下阴影,反而正是牢狱里的阴暗驱使她不断追寻生活中的光明,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不管是邵华还是毛岸青,他们的家庭都十分特殊,小小的年纪便要习惯牺牲和颠沛流离,毛主席更是几度白发人送黑发人。

毛主席之于邵华而言,他一直是如父亲般的形象,求学时的教诲,生活上的指引,文学上的点拨,这些关怀让邵华敬重和铭记一生。

而邵华最终嫁给毛岸青,诞下麟儿,对这个革命家庭而言是血脉传承,对毛主席这个年迈老人而言更是抱孙含饴之喜。

本文由“睿鉴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不想乖乖的

  • 昌耀净化

    搞好关系

  • 1510137whob

    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