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2001年的一天,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视,在7点45分准时的坐在电视前收看着自己最爱的节目——《焦点访谈》。
然而,随着节目的播出,朱镕基的脸色越来越差,他愤怒的盯着电视机画面上被记者采访的一个中年男性。
或是实在忍不了这个男人所说的话,朱镕基当即打了一个电话,对着电话那头的人说道:“这个被采访的局长就是在放屁!”
那么,那个局长究竟说了什么?为什么朱镕基这么愤怒?最后又发生了什么?
《焦点访谈》的一个忠实观众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视机也成为了各家各户不可缺少的重要家具。
一些人结婚的时候会将大头电视作为“三金”之一,这足以彰显了电视机的地位。
鉴于电视机的流通,电视节目也成为了寻常百姓关注的对象,不少家庭会为了争夺想看的节目引发“遥控器大战”。
在全国百姓的期待下,不少优秀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为了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更是花样百出,开拓了许多新潮的娱乐综艺节目。
在当时那个网络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可从没见过这些“新潮玩意儿”,纷纷关注起来,于是那些拥有新颖节目的地方电视台便打响了知名度。
与地方电视台不同的是,国家的总电视台是需要严肃、严谨的风格,所以播出的节目都比较正式,有专业性术语的。
先不说这个形式太过枯燥无味,就是一些百姓连字都认不全,怎么会听懂节目要表达深意呢?
所以,国家电台的收视率远远低于地方的娱乐性电台,这让负责人十分着急上火。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后,有人提出要在电视上加强对社会热点相关问题的讨论,吸引百姓参与话题。
一年之后,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之下,一个名为《焦点时刻》的节目开始在《东方时空》播出时开始运营,只作为大节目中的小分支。
没想到,此节目播出之后,得到了观众的一众好评,收视率也有所提升。
第二年4月,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焦点访谈》应运而生。
节目的内容就是围绕国家、社会热点事件展开。
通过主持人在演播室的引导,将镜头转向全国各地进行采访的记者,让屏幕前的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提高情绪,引发对相关事件的热烈讨论。
一开始,《焦点访谈》的工作人员都不是很有信心,但当节目播出之后,他们惊奇的发现仅在一晚上的收视率就突破了原本电台节目的最高记录,赢得了不少观众的支持。
这样的成绩让众人十分喜悦,工作更有干劲,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这样的劲头之下,《焦点访谈》的收视率连创新高,到达30%。
它成为国民最爱的节目之一,每天都有3亿的百姓在饭后掐着点看节目。
其中,还有一位特殊的观众也在默默注视着《焦点访谈》的发展。
那就是朱镕基总理,他可以说是《焦点访谈》最开始的忠实观众。
1991年,朱镕基由于工作表现出色、个人能力突出,从上海被调往到中央就职。
定居到北京之后,朱镕基就和妻子在新家买了一台电视机,每天都会在吃饭的时候看一看新闻,讨论一下自己对相关事件的看法。
《焦点访谈》第一次播出的时候,朱镕基就深深的记住了它,只因为它的第一个节目是一个热心群众提供的。
当时,北京市下属的一个村庄里,有人私自的占用耕地,将原本种的好好的粮食都用铲车推平,违建成了一个陵园。
由于干这事的人是当地的“龙头”,所以百姓敢怒不敢言,只能期望那“龙头”不要全占了自己的土地。
这件事不知是哪个“英雄好汉”知道了,当即把事举报给了当地的电视台,机缘巧合之下,《焦点访谈》节目组正好看到,决定把此事作为自己的“开门红”。
几天之后,节目组就去了被举报的村庄,进行暗中采访,一开始当地的村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支支吾吾的不肯说。
等到节目组亮明身份之后,他们就的话就如同倒豆子一般全都说了出来。
原来,这件事的主谋就是当地的村委会。
据村民透露,先前村委会为了赚钱,一直想要把地租出去,后来不知道在哪听的“生意经”,决定把村里的地都改造成墓园,给那些有钱人使用。
既然是赚钱的法子,自然是有人赞同,于是在威逼利诱之下,所有村民都答应了改造耕地。
听到村民的话,节目组的工作人员都深感愤怒,要知道耕地可是国家的一个红色警戒线,谁都不能碰,所以他们当即找到了当地村委会。
面对节目组的采访,村委会的人大放厥词,声称没人有能管住自己,态度十分嚣张。
后来,节目组又跑到当地相关的土地管理局等调查情况,一连几天跑了好多地区,终于把此事做成了一篇能够引起百姓关注的报道。
果不其然,当天新闻一播出,立刻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不久之后,嚣张的“龙头”就被处理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朱镕基将《焦点访谈》放在了自己每天必看的节目清单里。
他认为,这个节目有非常优秀的舆论监督能力,实在不一般。
不仅如此,朱镕基之后还给《焦点访谈》破了一次例。
朱镕基和《焦点访谈》的亲密交往
一直以来,朱镕基总理都有“不题字”的约定。
他这一生只在这个约定上破过四次例,而《焦点访谈》就是其中之一。
1998年10月,朱镕基专门来到中央电视台考察工作,到达了《焦点访谈》的演播室。
因为来的突然,所以有好多工作人员都“吓”了一跳,面面相觑,不知道做些什么。
朱镕基并不在意,只摆了摆手表示不用管自己。
气氛有些尴尬,还好有主持人白岩松解围,他说道:“这是我们的家,也是您的家。”
意思就是让大家放松一些。
听到白岩松的话,朱镕基哈哈一笑,回复道:“那也是老百姓的家嘛。”
朱镕基落座之后,便对节目组进行了赞扬,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自己作为观众的想法和建议,节目组一一的记录了下来。
就在这此视察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朱镕基竟然在白板上“题字”了。
虽然这并不是在正式的纸张上题的字,可这无疑是朱镕基对“不题字”约定的一次破例。
在当天,朱镕基话里话外都表明了《焦点访谈》这个节目是利民的,对社会发展有好处的,甚至以“群众喉舌”、“政府镜鉴”高度评价它。
实际上,早在1996年,就在《焦点访谈》开播两周年之后,朱镕基就第一次在公开场合称赞了它。
当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一场会议上大力赞扬了《焦点访谈》的一篇报道。
根据在场的工作人员回忆道,那篇报道是有关“某地区的铁路沿线滥砍滥伐”的,不过是节目专栏中比较平平无常的一篇。
但朱镕基却十分重视,他不仅把这篇报道拿到公开场合上说了,还为此“批评”了这个地区的相关铁路负责人。
一年之后,朱镕基还在百忙之中,亲自审核了《焦点访谈》的一篇系列报道。
此后,朱镕基和《焦点访谈》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成为了节目组的“编外”宣传员,经常在各个场合中宣传《焦点访谈》。
甚至有一次,他在去山西考察就业情况的时候,朱镕基还建议当地的负责人可以把这项工作交给《焦点访谈》宣传,增加影响力。
看到朱镕基对《焦点访谈》如此重视,节目组的工作人员都十分感动,最后一合计,决定送一件礼物表达谢意。
几天之后,一个水晶玻璃笔架就被送到了朱镕基的办公室。
节目组的人都以为朱镕基作为节目的忠实“粉丝”,会收下这个笔架。
然而出于意料的是,朱镕基拒绝了。
他说:“我从来不受什么礼品,对别人如此,对你们也是如此。”
“笔杆子还是交到你们身上好,我也是被你们监督的一份子啊。”
此后,朱镕基一如既往的“安利”这《焦点访谈》这个节目,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日常生活中,他都向周围的人表达对它的肯定和赞扬。
不仅如此,朱镕基在主持国务院工作的时候,他还会将一些对现有的工作具有参考性的几期节目放在会议上观看,坚持用现实的真实案例推动手下官员的工作流程。
除此之外,朱镕基还会自己跟《焦点访谈》的节目组“投稿”。
曾经在某年的中秋节开始前,朱镕基去商场买月饼,也就是在这时候,他猛然的发觉了商场的月饼过于繁多,盲目存储,几乎占据了售卖商品的大部分柜台。
并且,月饼包装的太过繁杂,一个半米的礼盒里竟然只有八个月饼。
这对这种“过度生产、层层包装”的现象,朱镕基当即给《焦点访谈》投了稿,希望他们能做一期节目。
没想到,在中秋节当天,《焦点访谈》就播报了这个节目,受到全国百姓的关注。
在舆论的影响之下,月饼行业被狠狠的整治了一番,减少了不良现象的发展。
在《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之下,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有所提升,不良企业也逐渐退出市场,朱镕基很是欣慰。
但他却没想到,竟然还有人“逆流而上”。
朱镕基大发雷霆
棉花一直是普通老百姓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无论是身上穿的衣服,还是睡觉盖的被子,都离不开棉花的制造。
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棉胎需要达到6级或者以上的级别才能流入市场,成为寻常百姓家中的物件。
然而,就在2001年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由于那两年受到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棉花的价格居高不下,照理来说棉胎应该也会达到一个高价,可实际上却没有。
起初,人们都以为是棉胎的制造商太过“良心”,只按着原来的价格贩卖。
但等到相关工作人员,对市场上面流通的棉胎进行检验的时候,他们发现这些棉胎竟然都是沾满病毒细菌、粗制滥造的“黑心棉”,那些制造商也都是没有良心的黑心厂家。
这些“黑心棉”不仅只在一个地区泛滥,而是占据了整个中国的市场。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内蒙古检测的不合格棉胎中,有一半都是“黑心棉”,而在江苏地区,则是有三分之一的大中专学校的宿舍用品都是“黑心棉”。
最后对全国的学校检测的时候,一共查出了两万多床“黑心被”。
这个数据一经显示,瞬间引起了广泛讨论,特别是一些孩子的家长对学校有“黑心被”颇有怨词,认为责任在学校。
面对这样的“热点”,《焦点访谈》节目组直接出动,专门针对了问题最严重的四川成都进行“暗访”,揭露了当地黑心工厂利用废弃的医疗棉花制作棉被的整个经过。
1月12日这天,日理万机的朱镕基刚在7点45分打开电视,看到这期节目,他直接气得连饭都吃不下去了。
等到画面一转,节目组的“暗探”到达当地的相关政府部门,向一个局长询问是否能解决“黑心棉”的时候。
那名局长直接面不改色的说出:“没有法律规定不能做这个事情。”
意思就是政府也束手无策。
此话一出,朱镕基直接拿起一旁的电话,打给了质检总局的负责人李传卿,对着他说:“这个局长就是在放屁!”
没过几天,在朱镕基的安排之下,相关部门正式开启了全国的“打假”活动。
仅在六个月之内,国内的大部分“黑心棉”就被铲除干净,抓捕了不少危害社会的不法分子,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除此之外,为了今后杜绝“黑心棉”的生产,朱镕基专门让人制定了GB18383—2001标准,
有力的反驳了那个局长所说的“屁话”。
一年之后,在朱镕基的正确指导和《焦点访谈》的广泛影响下,棉花市场就恢复了往日的健康发展。
此后,朱镕基仍然把自己和百姓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深入人民群众中,密切关注民生,他将全国的幸福指数提高了一个新高度。
结语
朱镕基看重《焦点访谈》,利用节目的舆论作用,推动了不少利民政策的发展,清除了不少对人民有害的“蛀虫”。
《焦点访谈》是人民的喜欢收看的好节目,而朱镕基更是人民十分爱戴的好领导。
这说明,只要切身的为百姓着想,关心百姓的健康和利益,就能永远的被百姓记载心中!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
作者:夜雨声烦
编辑:二爻
参考文献:
1. 文成.朱镕基和《焦点访谈》[J].党政论坛,2012:60-61.
2. 柳守忠.朱镕基的人格魅力[J].招商周刊,2004:61-62.
3. 何永政.查处“黑心棉”的锐利武器[J].中国纤检,2001.
4. 张锦胜.朱镕基总理与《焦点访谈》编辑记者座谈时充分肯定舆论监督作用——舆论监督 群众喉舌 政府镜鉴 改革尖兵[J].新闻采编,1998:46.
本文由“客馆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全程在BB没一句在重点!全是废话!艹
现在的交点访谈沒那么受关注了。
MCLs115 回复 @看不清还是看: 电视📺都已快没人看啦,遑论……
朱总理人民的好总理!
废话连篇,不说重点
乱七八糟
为焦点访谈作广告
红黑生命色 回复 @帝京一: 焦点访谈还用作广告
全是废话。
一堆废话
人民的好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