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席面坐哪别随意

014席面坐哪别随意

00:00
05:58
014席面坐哪别随意

书接上回,我和小宁到一家饭店参加婚礼,走进饭店的时候,婚礼的司仪已宣布仪式开始。

小宁悄悄地对我说:“您看,咱们来得多是时候。

我说:“还是时候呢,咱们迟到了。按中国人的老礼儿,出席婚礼起码要在正式开始前十分钟到场,这样才显得对新郎新娘有礼貌。

小宁吐了吐舌头说:“我还真不懂这里头的礼节。

我和小宁在来宾签名簿上签了名,便进了婚礼现场。婚礼的场面不小,十多张大圆桌,几乎坐满了来宾。

小宁见靠前的一张圆桌有几个空位子,便拉着我说:“一达老师,咱们坐那儿去。”

我瞅了瞅,那张桌子是空着位子,可再看已然坐在那儿的几位上点儿岁数的人,估摸着是新郎新娘的双方父母。

我对小宁说:“想见缝插针呀!那儿咱们可不能坐,另找地儿吧。

正说着,两位胸前戴着朵红花的张罗人,笑吟吟地把我们领到贵宾桌。我一看,原来桌上摆着我和小宁的名签。

落座以后,小宁不解地问:“您刚才还没说完呢,前边的那张桌子,我们为什么不能坐?”

我说:“婚礼上的座位是有讲儿的。那张桌子的位置是上座,也叫正座,按中国人的老礼儿,一般是请新郎新娘的父母、介绍人或证婚人、送亲的伴娘、迎新的伴童坐在那儿。像咱们这种新郎特邀的来宾,一般只能坐在两边桌子的座位上。

小宁说:“哟,还有这么多讲究呢?我说:“这就是礼儿。咱们总说礼儿礼儿的,其实就体现在这儿。你看婚礼完了要有宴会,一般都用圆桌,为什么?”

小宁摇了摇头:“我哪儿知道呀。

我说:“中国人办事喜欢讨吉利,圆桌就是为了体现团圆嘛。借这个圆字,祝新郎新娘婚姻圆满。你再看,圆桌是十把椅子,可是却坐着九个人,为什么?”

小宁摇摇头说:“不知道。

我说:“这里也有学问,坐九个人是取长久之意,祝愿新郎新娘婚姻长久,白头偕老。留出一个空位子,那叫风口,以便服务员上碟、布菜方便。看来这个婚礼的操办人,很懂中国人的老礼儿。

小宁说:“中国人的老礼儿可真是太多了!”

我说:“你可别小瞧这种场面的座次的安排,这里的学问大了。不光是婚礼,所有礼节性的宴会和活动,排座儿和就座儿,都有讲儿,不能乱

坐。

小宁问:“都有什么讲儿呀?”

我说:“按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四个字:长、幼、尊、卑。

小宁跟我抬杠:“现代社会讲究人人平等、一视同仁,您说谁尊谁卑呀?”

我说:“在政治上当然要讲人人平等,但说到礼仪,就必须讲长幼有序,尊卑有让。”

“其实,这里的卑不是卑贱、低三下四的意思,而是一种谦卑、恭敬、谦让之意。

就拿让座来说,座位有‘上座、下座之分,‘主座、次座’之别。你说你请的客人来了,让人家坐“下座”次座是不是对人家不尊重,没礼貌?

所以,排座、就座,本身就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现在一般开会或举办典礼,搞各种活动,都要设主席台,设贵宾席、嘉宾席、来宾席。其实,这种座次安排,就能体现长幼尊卑的次序。通常要把尊贵的客人请上主席台,然后依次排列。咱们这是就一般老百姓来说。在官场上,还有职位的高低之别,这都是一种礼儿。



小宁皱了皱眉说:“大的活动可以这样安排,而且也有人张罗这些事儿,那么一般家庭聚会和朋友聚会也讲这些吗?”

我说:“当然要讲。只要是席面儿,就应该讲座次。

古代人就非常看重吃饭的饭桌排位的问题,孔子在《论语》里说:“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管子·弟子职》里也说:“沉拼正席,先生乃坐。

咱们老祖宗非常重视席面上的礼儿。比如说家庭聚会,要请父母坐上座,哥哥姐姐坐次座,晚辈的坐下座。

朋友聚会,没有职务高低之分,却要论年龄排辈,一般要请年纪大的坐上座,年纪小的坐下座。当然也要看谁“坐东”,也就是谁掏钱请客。“坐东”这个词,其实就是这么来的。

秦汉以前的礼仪是“尚右”,也就是以右边的位置为尊,室内以西为右,宴请时尊贵的客人要坐西面东。

唐代的赵磷在《因话录》中说,“人道尚右,以右为尊,礼先宾客,故西让客,主人在东,盖自卑也。”主人掏钱请客,当然要让客人坐西边,也就是右手,自己坐东边,也就是左手,所以叫“坐东”。

当然,还有一个同音词叫“做东”。“做东”是做“东道主”的意思,跟吃饭买单“坐东”是两码事儿。

小宁问我:“什么叫‘东道主’呀?”我说:“这是古代的礼仪。亲朋好友从外地来,本地的朋友设宴款待,以尽地主之谊,俗称东道主。这个词是从《左传》里来的,原话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这是对秦国的使者说的。郑国在秦国的东边,可以随时供应秦国使者的饮食居住,所以叫‘东道主’。”

小宁笑道:“参加宴会有这么多讲儿呢?那上座和下座怎么分呀?

这时,大厅里响起了《婚礼进行曲》,婚礼进入高潮。

我对小宁说:“咱们先给新郎新娘的婚礼鼓鼓掌吧,你提的问题,下回再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昀在晴天

    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