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庄重场合穿正装

011庄重场合穿正装

00:00
10:19
011 庄重场合穿正装

上回书说到,小宁对我说的“七辈子学吃,八辈子学穿”产生了误会。

我对她说:“你理解错了,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一个家族。一个人家里得富七八辈子,才会吃会穿。

“那也够长的呀?”

“当然,这里说的七辈子八辈子,是个虚数,是几辈子的意思。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因为中国人认为不是你有钱了,就会吃穿,吃什么穿什么是非常有讲究的。”

“是的,有学问。”

“比如现在男士能穿得出去的,比较流行的有西装和中式服装,有运动装和休闲装,有夏装和冬装,有官衣和‘工装’,有礼服和常服。您到什么地方,见什么人,办什么事,当时是什么季节,穿什么都是有讲儿的。

“是呀,比如您参加婚礼,穿着运动服去就不合适。”

“是呀!我这不是准备回家换正装嘛。

小宁笑道:“穿衣服还有许多讲究,您没说。比如穿中山装,不能敞着怀,不能在兜里放东西;穿西装的讲究就更多了,是吧?”

“对,有人以为穿中式服装,没有西装那么多讲究,这是一种误解。其实,穿中式服装的讲究是很多的。就拿中山装来说吧。哎,小宁,你知道中山装为什么叫中山装吗?”

小宁笑着说:“这还不知道,是孙中山先生爱穿的服装呗。

我说:“不只是他爱穿,这种服装是孙中山先生自己设计的。



“噢,是他亲自设计的?”

“对,当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的时候,感到西装的样式太烦琐,穿着不方便、不随意,而中国传统的服装,在实用上也有缺点,特别是传统官衣的等级制度让他很反感。于是他以当时南洋华侨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本样式,加以改进,重新设计,在企领上加上一条反领,以此取代西装衬衣的硬领。又把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兜儿,改为四个明兜儿,衣兜上面加盖,这么一改,兜儿里的东西就不容易丢“真有创意。

“协助孙中山设计剪裁中山装的,还有一位助手叫黄隆生,他是广东台山人,原来在越南河内开洋服店,1902年,孙中山先生到河内筹办兴中会的时候认识的他。后来也加入了兴中会,他出钱出力,跟孙中山先生一起设计出第一套中山装。

“了不起!”

“是呀,那会儿,大众化的服装是长袍马褂,可是当时革命志士都以穿中山装为荣,很快中山装就流行开"“成时装了。

“这是后来才有的词儿。确实像你说的,穿中山装有许多讲究,比如领子上有一个挂钩,也叫‘风纪扣儿’,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在庄重场合是要扣上的。中山装有四个明兜儿,不能装太多的东西,否则会显得鼓鼓囊囊的不雅观。当然,由于中山装比较板正,通常是不能随意敞开怀的。

小宁笑道:“您一定穿过中山装。我看我爸年轻时的照片,大都是穿中山装的。

我说:“你看到的恐怕不是正儿八经的中山装。我记得我们年轻那会儿,流行穿建设服。建设服一般是三个兜儿,而且是暗兜儿。建设服是在中山装的基础上改良的。

“那衣服叫建设服呀!”

“由于中山装和建设服穿着比较死板、正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男士比较流行穿宽松自如的夹克衫、休闲装,但一般交际场合还是要穿西装。

“这也是跟国际接轨吧。

“穿西装的讲究就更多了,比如西装的袖子长度以手腕为准,不能长也不能短;穿西装一定要穿皮鞋,而且要协调。衬衫和西服领带、鞋袜的颜色不能超过三种。穿西装时,里头不能穿厚毛衣,西装的裤子要有裤线。穿西装打领带时,衬衫要系领扣。不打领带时,领扣要打开。”

“还有在隆重场合,穿西装要系扣,但两个扣子只能系上面的那个,平时可以不系扣儿,双排扣儿西服,通常是把扣子都系上。

“你也知道不少。”

“我不能白在国外生活呀!”

“由于穿西装讲究太多了,现在一般人除了庄重场合,平常穿得不多了。但只要您穿西装必须按规矩来,否则就会显得别扭,也有失风度。

“前些年,西服刚开始在中国流行时,有的人上身穿着西服,下身穿着牛仔裤,脚底下穿着布鞋,这就显得不伦不类了。

“没错儿,穿西装讲板正、庄重、得体。我曾见过一个人穿的西装皱皱巴"巴,下摆吊吊着,让人看了非常不舒服。”

小宁想了想问道:“咱们说的中山装和西装,是不是都属于正装?”“对呀。”

“正装是不是就是您刚才说到的官衣?”

我笑道:“我说的官衣’,是中国老百姓的说法。所谓官衣,说白了就是职业制服,比如民警穿的警服,法官穿的制服,工商、税务等执法人员也都有自己穿的制服等。有些特殊行业为了体现它的特殊性和专有性,在工作中,也要穿制服的,比如保安、邮政、铁路、航空、海运、医院等行业,都有自己的制服。穿上制服就是为了向人们表明自己的身份。

小宁说:“现在连街上的交通协管员都有自己的制服了。

我说:“是呀,穿上制服,一是体现职业的尊严和神圣,二是便于人们识别,接受监督。拿邮政来说,现在通信事业发达了,有了无线移动电话和网络,显不出他们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性了。但是在过去,人与人,甚至国与国之间传递信息全靠他们,所以人们管他们叫‘信使’,俗称‘邮差’。他们着装历来特殊。汉代的邮政人员叫驿卒’。”

“那会儿,传递信件是不是常骑马呀?”

“对,当时的驿卒戴的是红色头巾,穿特制的红色衣服。背红白两色相间的信袋,这是为了叫沿途的车辆和行人,远远看见驿卒骑马奔过来,赶紧给他们让路。

“红色的官衣太显眼了!”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邮政由英国人葛显礼把持。1897年,葛显礼为了提高邮政人员的地位,做出规定,信差一律穿海军蓝哗叽马褂,胸前写有大清邮政四个字。

“跟军服差不多了。

“这种马补到1905年,法国人帛黎管理中国邮政时,改为仿军人军装的制服,并设定象征和平、茂盛、繁荣的绿色为衣服的主色调,同时把黄、绿两种颜色为邮政信筒、车辆、舟船等邮政设施及交通工具的颜色,这种制服的颜色一直沿用至今,但制服的样式有所改进。”

“那时的邮政确实地位高。

“其他属于国家管理的行业如铁路、航空等,因为有严密的组织性和专业特点,在组织上吸收了不少军事化的管理方法,所以设计的制服与军服相似,并配有大檐帽。

“一戴大檐帽就不一样了吧?”

“是,在制服的穿着上,是非常讲究风纪的,比如不能敞怀露胸、不能歪戴帽子。要求穿戴整齐整洁,不能皱巴巴,也不能脏兮兮的。

小宁问道:“校服在穿着上,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要求?”

我说:“当然,现代的新式学校,是辛亥革命以后才开始兴办的,最初是以民办为主。政府办的学校叫公立"学校,民办的叫私立学校。因为在学制上,采用的是欧洲的办法,即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所以一开始又叫‘洋学堂’。

“洋学堂’跟私熟肯定就不一样了。”“对。当时有的学校,为了严肃校风、彰显校纪,借鉴日本公立学校的做法,让学生上学的时候穿上统一的校服,此风一开,各个学校纷纷效仿。虽然政府的教育机构并没有对校服作统一的规范,但是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服,当时也叫学生装’。

“原来学生装是从日本引进来的。”“这种校服的样式大同小异,你在看老电影的时候,有时能看到那会儿的学生装的样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小学生有少年先锋队的队服,中学也有自己的校服,大学有校服的不多。现在小学和中学都有校服。

“不过,有的学校的校服,其实就是运动衣,比较单调,没特色。”我说:“就我个人的观点,一所学校,小学也好,中学也罢,还是应该有自己的校服。首先穿上校服,学生显得有朝气,能表现青春活力,展示自己的精神面貌。其次,校服可以体现一所学校的校风和校园纪律。还有,就是校服可以展现文明礼仪。当然校服不见得每天都穿着上学,可以作为礼服,在学校举办大的活动和一些仪式上穿。

小宁点了点头说:“其实,现在有些名校也是这样做的。

我说:“校服和其他职业制服一样,穿上它,能体现出一种荣誉感,增加自信心。所以,穿,就应该按规矩来,不能随随便便,吊儿郎当的。

“您说得对。我曾经在马路上,看到过几个穿着校服的中学生,一边走,一边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这就显得非常不文明。

我说:“穿衣戴帽本身就是一种礼仪,穿什么衣服,应该注意什么,这里有常识问题,也有文明程度问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既然穿衣戴帽是为了好看,为了让自己的形象更好,那么就应该体现出好的精神面貌来。

小宁说:“这不仅是老礼儿,也涉及个人的形象和尊严。

我看了看表,对小宁说:“有关穿衣戴帽,与老礼儿和个人的形象和尊严问题,咱们且听下回分解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