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俄乌冲突新视角》。
上一集我们提到,莫卧儿帝国的第六位皇帝奥朗则布颇有点像满清政府的乾隆帝,年代大概早个100来年,绝对说不上无能,因为偌大的帝国在他的手上达到最巅峰期,但也绝对说不上英明,因为在他漫长的统治期结束后,莫卧儿帝国就进入了分崩离析的状态。奥朗则布去世于1707年,这之后的莫卧儿帝国就被称为“后期莫卧儿”。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皇帝更换频繁,大都昏庸无能,疆土逐渐龟缩,不到半个世纪,就损失了80%左右的国土,仅剩下印度河流域一点残存的地盘,与此同时,马拉塔人愈战愈强,锡克人逐渐崛起,大有取莫卧儿而代之的趋势。
但是,尽管各方势力虎视眈眈,都希望再次统一印度,但是我们都知道,将来决定印度命运的,只会是欧洲列强。
我们先来看看马拉塔人是如何失败的。
17世纪时,印度南方的马拉塔人为了反抗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而兴起。马拉塔人主要信仰印度教,控制区域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也就是印度今天孟买所在的邦,所以这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西方列强从海上而来,很早就盯上了孟买,自然也就盯上了马拉塔人。
18世纪,奥朗则布去世后,马拉塔人开始寻求称霸印度的道路,一开始非常顺利,但巧合的是,18世纪中叶,阿富汗人突然强大起来,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王国,也有了入侵印度的实力,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与马拉塔人产生冲突。双方的决战发展在1760年,双方均派出数十万人参战,结果是马拉塔人惨败,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内部也开始分解,然后在19世纪初被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控制。
但与此同时,阿富汗人因为连年征伐,实力也受到削弱,从此彻底失去强大的可能性,陆续成为英国、俄国等列强的争夺地。
我们再从英国的角度看看他们是如何征服印度的。
了解印度殖民史的朋友一定听过东印度公司,英国是通过东印度公司剥削印度的。但其实前后共有七家东印度公司,而且在欧洲人眼中,东印度不仅是印度,还包括东南亚等地区。所以,觊觎这一片土地的列强很多,事实上,葡萄牙的航海家达伽马在15世纪末就到达印度了,从那时候起,他们就开始贩卖这里的香料和手工业品。工业革命之前,欧洲的轻工业远远落后于曾有过辉煌文明的亚洲大国。但可惜的是,葡萄牙将通过海外殖民获得的财富用于挥霍,而不是发展本国工业,所以它很快就没落了。
之后到达这一片的是荷兰和英国,但荷兰因为国小人少,以商业贸易为主,喜欢控制海港,无法深入内地,所以对东南亚的岛屿更感兴趣,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控制印尼一带。英国这时候实力不济,也只能撤出东南亚,开始专营南亚。虽然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个被迫的选择,但从长远来看,英国却是误打误撞,大大得利。
当时还是17世纪,莫卧儿帝国在奥朗则布手上还算强盛,所以英国主要以土地租赁为主,他们从东海岸入手,再是西海岸,最后在孟加拉湾附近,一共经营了三大块殖民地。此后英国的扩张,就是以这三大块殖民地为基地,再向外拓展。
英国人在印度站稳脚跟后,荷兰人开始眼红英国的收获,想要重新夺回在印度的主动权,但还是那句话,荷兰的人口和产业都决定了它在海外殖民中,无法与蒸蒸日上的大英帝国相比,所以无奈失败,英国的主要敌人变成了后来的法国人。
英法两国是传统敌国,争夺了上千年也没分出胜负,但在印度这片土地上,英国还是占了上风。18世纪中期,数百个英法两国军官,通过指挥本地印度雇佣军作战,而展开了印度争霸战,战争共持续了17年,英法两国伤亡损失不重,但印度本土的城市和文明却遭到了沉重打击,最后以法国人彻底退出印度为结果。
在排挤掉同行以后,英国开始着手收拾莫卧儿王朝和北部的其他王公,一开始他们还将莫卧儿作为统治印度的工具,后来发现这工具也不怎么好用,干脆就灭了莫卧儿,直接将印度纳入英国版图,所以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是第一位加冕为印度皇帝的英国君主。
另外这里简单提一下国王和皇帝的区别,在中国文化中,帝当然要大于王,但在西方文化中,帝与王都是君主,前者更侧重于军事首领,后者则靠血缘继承,所以拿破仑不是法国国王,而是法国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理论上也应该是从选帝侯中选举,而不是在哈布斯堡家族内部传承。所以,英国国王是整个大英帝国的国王,同时也是印度皇帝,前者的身份要比后者更尊贵。
说回到印度殖民史的开端,马克思曾有一段非常著名的描述:“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的权力被马拉塔人打倒,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所有人都征服了。”
所以,如果一个大国被征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本国那些尸位素餐的贵族们,远比外来侵略者更应当被唾弃和痛恨。中国近代史同样如此,满清政府的腐朽远比帝国主义更值得我们反思和引以为戒。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