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丨两路新人赴浙,驿站初谈识险

第六集丨两路新人赴浙,驿站初谈识险

00:00
18:06

他在京城不好好修书,反而在议论国策,最终自己提出了一个 “ 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名义上听的挺好,啥问题都解决了,但是,一个不了解实情的人,没有实际经历的人,便是纸上谈兵了。

由此,本着一腔热血从京城赶赴浙江的高翰文,在路上遇到了浙江最有权威的封疆大吏的第一番劝告和质疑。

高翰文从京城来,尽管对方是封疆大吏,是浙直总督,但是,从内心还是有轻视的,认为自己在京城,最大的官是皇上,头顶上还有小阁老,你一个封疆大吏,能怎么样。但这番交谈过后,他深深的意识到,对方实际上有着治国之才啊。

和胡宗宪的对话,胡宗宪首先问他,浙江灾民的情况,高翰文对答如流,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一个未前往过地方官场,见识地方官场水深的京城文官,自然认为,自己做了这些功课就够了,同样,他也只能做这些功课,因为,他没有实质性的去做过,便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胡宗宪问他的一个问题是,用多少担粮食买一亩田地,这个问题高翰文就愣住了,因为他认为这个问题不归自己管,但恰恰是这个问题,才是这个方略的核心,如果是十担一亩、或者八担一亩,百姓被迫会卖田,当地的官员可以获得利益,当地的商人可以完成任务,高翰文的方略也执行下去了,但是,一年后的淳安、建德百姓,那便会因为没有田地,没有粮食,造反。

高翰文突然意识到了,自己考虑的,是那么的不周全,实质上,并非是高翰文考虑的不周全,而是,他从翰林院出来,也没有这个能力把这个问题考虑周全。这个并不怪他。

胡宗宪不由得感叹高翰文,是未经历不知难。所以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后来,胡宗宪和高翰文又聊了聊,如果最低以三十担一亩买田、兄弟几个分着改种桑田的好处,那便不会激起民变,也会完成他提出来的策略,但是推行起来会很难,因为会受到很多的阻力。

高翰文此时是可以选择的,他可以选择不管价格,直接推行,民变的话,和我没关系,说不定,我完成任务就去别的地方任职了。但是,他还是有良知的,说白了,这也是刚从翰林院出来的人,应该有的觉悟。

就这样,胡宗宪成功的说服了高翰文,他们本都是严党的人,但是,他们是严党中,比较清澈的一类人,所以,很自然就可以朝着相同的目标,走在一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